丁香的藥理作用
(一)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抗胃潰瘍:可抑制大鼠實驗性胃潰瘍形成。丁香揮發油和丁香酚可使胃黏液分泌顯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丁香酚可能是抗潰瘍的活性成分。
健胃: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
抑制腸興奮:其水煎劑能抑制離體兔腸自發性收綜,并能對抗乙酰膽堿、組胺等對離體腸管的興奮作用。
抗腹瀉:其水提物和丁香酚能拮抗番瀉葉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腸性腹瀉與腸腔積液。
(二)麻醉、鎮痛、解熱、抗炎
麻醉:丁香酚對幼小對蝦、鯉魚等有麻醉作用。丁香酚可抑制大鼠迷走神經A、B、C纖維的復合動作電位,這可能是丁香抑制牙痛的機制之一。丁香酚能阻斷牛蛙坐骨神經傳遞,但不影響肌突觸后膜反應,顯示了選擇性麻醉神經纖維的作用。
兔靜脈注射丁香酚雖可產生麻醉作用和抗驚厥作用,但能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壓。因此,臨床上丁香酚只作局部麻醉使用,而不作全身麻醉使用。
鎮痛:小鼠灌服其水煎劑具有鎮痛作用。
解熱:兔口服丁香酚有解熱作用,并強于乙酰氨基酚。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腦內PG合成而產生解熱作用。
抗炎:小鼠灌服丁香醚提物和水提物都能抑制耳殼腫脹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灌服能抑制實驗性足跖腫脹。
其鎮痛、解熱、抗炎的機制可能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有關。
(三)抗聚抗凝抗血栓形成
抗聚 :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誘導的兔和人血小板聚集和全血聚集,并抑制ATP釋放。其抗聚的機制為抑制血小板內TXB的合成。
抗凝: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長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Ⅷ因子時間,綜短凝血酶原消耗時間和V因子時間。
抗血栓形成: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長電刺激頸動脈的血栓形成時間。
(四)抗病原體
抗菌、抗病毒:丁香油和丁香酚有廣譜的抗菌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單寧有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
抗真菌:其水煎劑或乙醇浸出液有廣譜的抗真菌作用,或殺死作用。丁香酚對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隱球菌有顯著的殺滅作用。
殺滅寄生蟲:其水提物能殺死犬和豬蛔蟲。丁香油的作用較水煎劑的作用強。
殺滅滴蟲: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對毛滴蟲具有很強的殺死作用。
(五)醒酒
丁香花香氣襲人,具有醒酒的作用。《本草綱目》載:“丁香殺酒毒”。清代詩人鄒升恒在《丁香和韻》中也有句云:“傍檐結密人難折,拂座香多酒易醒。”說的是丁香樹高茂密,柔枝交抱,難以拆分;濃郁的香氣拂面而過,使多喝了酒的人酒醒神清。
(六)溫中降逆
丁香辛溫,入脾胃二經,能溫中散寒,善于降逆,黼療營寒嘔吐,呃逆之要藥。
(七)暖腎壯陽
丁香性溫,入腎經。《日華子本草》載: “療腎氣,壯陽,暖腰膝。”故有暖腎壯陽之功效,常用于陽萎﹑陰冷﹑奔豚﹑腰腿冷痛等證。
(八)行氣止痛
本品味辛,氣芳香,辛能行氣止痛,常用胸痹痛﹑脘腹痛﹑少腹痛﹑疝氣痛。丁香是麻醉止痛比較好的中藥。
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經氣火。二藥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機在開在腎,皆所相宜。
配柿蒂、干姜 :柿蒂下逆氣。干姜補中陽,三藥合用,胃寒去,逆氣平,胃虛復則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配黃連、乳汁 :“葛洪《抱樸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皆愈。”黃連清火瀉火,乳汁補肝明目,三藥合用,標本兼顧,氣血同治,亦補亦瀉,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為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藥合用,皆主治之。
配柿蒂: 和中降逆,溫腎助陽,治虛寒呃逆最效,兩藥相合無主輔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補助腎陽方中,亦多用之。是為佳對。
治突然心氣痛 :丁香末,以酒送服3克,即效。
治婦女崩中:丁香62克,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治鼻息肉:用棉把研好的丁香末裹好,塞在鼻子內。
唇舌生瘡:丁香研為細末,用棉裹好含在嘴里。
治乳房脹痛:丁香末以水送服一匙。
腸梗阻:丁香30-60克,研成細末,以酒精調和后敷在肚臍上。
治足癬: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時后去渣,每日外搽患處3次。
治傷寒咳噫不昌,及噦逆不定:本品一兩,干柿蒂一兩。焙干,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