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軍 蘇振炎 栗磊
(開封市中心醫院 骨科二病區 河南 開封 475000)
中老年拇外翻微創治療效果分析
王成軍 蘇振炎 栗磊
(開封市中心醫院 骨科二病區 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 探討中老年拇外翻的微創治療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開封市中心醫院2007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中西醫結合微創治療的98例(152足)中老年拇外翻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效果。 結果 術后AOFAS評分及外翻角均較術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老年拇外翻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微創的方法治療,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恢復快的優點,值得推廣。
中老年;拇外翻;微創;治療
拇外翻是指拇趾向外偏斜超過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種足部畸形,是前足最常見的病變之一[1]。中老年女性多見,常合并拇囊炎、胼胝體、雞眼等足部病變而引起前足的疼痛、畸形等不適,嚴重者可影響行走。本文選取98例(152足)中老年拇外翻患者,旨在探討中老年拇外翻的微創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開封市中心醫院2007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152足)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5例,女83例,54例為雙足同時手術,年齡50~81歲。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拇囊炎,80例合并足底胼胝體,35例合并第2趾垂狀趾。依據X線檢查結果進行分類,其中中度拇外翻53例,重度拇外翻45例。52例患者合并內科基礎疾病:高血壓31例,糖尿病15例,骨質疏松3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5例。
1.2 手術方法 選擇腰硬聯合或者局麻,止血帶控制下手術,首先于拇趾跖趾關節外側做一約長0.5 cm切口,做拇趾跖趾關節外側關節囊松解(如果是輕中度拇外翻,此步可以省略);然后在拇趾近節趾骨近端內側做一長約0.4 cm切口,直達骨質,用手外科骨膜剝離子從遠端向近端鈍性剝離關節囊,用微型動力系統和專用磨鉆頭磨去第一跖骨頭內側的骨贅,小骨銼銼平骨面。再于第一跖骨頭頸內側做一長約0.5 cm切口直達骨質,用專用磨鉆頭由遠向近、由內向外將第一跖骨做斜行截骨。截骨完成后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各切口內碎骨屑。采用手法整復矯形,將第一跖骨頭向外推移約一個骨皮質[2],同時整復脫位的跖趾關節及籽骨,第一、二趾之間墊分趾墊,使拇趾略內翻位,從第一、二趾間至踝關節用繃帶做“8”字包扎。再用橡皮膏加強固定。
1.3 術后處理 術后穿敞口矯形鞋,冰敷,口服云南白藥及止痛藥,可早期下床活動,盡早進行康復鍛煉。切口按時換藥直至愈合。術后足部“8”字繃帶固定6~8周,根據截骨處骨折愈合情況去除外固定。
1.4 評分標準 分別在術前及術后隨訪時測量拇外翻角,并采用AOFAS功能評分對患者足部關節功能評估。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對術前術后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8例患者均獲得隨訪,時間為4~12個月。術前外翻角為(42.15±2.12)°,術后為(15.14±1.52)°。術前AOFAS評分為(72.12±0.82)分,術后為(94.56±2.24)分。術后AOFAS評分和外翻角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感染2例2足,轉移性第二跖骨頭痛3例4足,無拇內翻及截骨不愈合病例發生。
拇外翻是臨床中常見的前足畸形,常見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與遺傳、性別、生活習慣和關節疾病等有關[3]。中老年女性多由于在進入中老年后韌帶軟組織變松弛,失去彈性,足的內在肌肌力及軟組織張力失去平衡,拇趾外翻的拉應力相對增大從而發生拇外翻[4]。拇外翻會導致第一跖骨內翻和足掌前部增寬。前足的負重點發生改變會使足部產生疲勞感。由于第一跖骨內翻,第一跖骨頭經常受到摩擦、擠壓等刺激,導致骨贅形成,其表面形成假性滑囊。局部皮膚增厚,形成胼胝體。因常受到持續性摩擦作用,會出現滑囊炎,嚴重時皮膚可出現潰瘍、感染。這時,疼痛較重,影響行走。拇趾外翻畸形不斷加重,會出現第一跖趾關節半脫位及骨性關節炎,關節軟骨破壞,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導致關節功能受限。以上是中老年拇外翻的主要特點。中老年患者在畸形較輕的時候往往不在意,只是在引起嚴重疼痛、畸形,比如合并槌狀趾、胼胝體、硬雞眼等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后才開始重視。患者就診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非手術治療多不能改善局部癥狀,通常需要手術治療[5]。
由于拇外翻的病理變化較多,沒有一種方法能完美地解決拇外翻的所有問題。對于癥狀較輕的可以采用保守治療如穿寬松的鞋、使用支具以及功能鍛煉等,對于較重的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總的目的是解除疼痛、糾正畸形并盡可能地恢復足的功能。文獻報道,拇外翻矯形術的手術方法多達130多種[6],主要包括軟組織手術、第一跖趾關節成形術、多種截骨術、關節融合術以及關節置換術等。這些手術往往存在創傷大、固定時間長、術后臥床時間長以及后期容易發生拇趾僵硬、退變加速、轉移性跖骨頭痛等缺點,而中老年患者又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骨關節炎等全身性疾病,使得多數中老年患者不愿接受手術治療。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使得創傷小的拇外翻微創治療為多數中老年患者所接受。本研究應用微創方法在小切口內運用微動力系統去除骨贅,在第一跖骨遠端截骨,必要時進行第一跖趾關節外側關節囊松解,通過手法整復從而完成拇外翻的矯形。手術創傷小,操作簡單,同時解決了拇外翻的幾個重要病理因素:首先去除骨贅后減少或免除了與鞋子的摩擦,消除了滑膜炎帶來的疼痛;其次,第一跖骨遠端截骨矯形修正了足內側序列,糾正拇外翻,恢復了拇趾的力線,拇趾的異常牽拉力減小;截骨后通過手法復位解除了對其余四趾的壓迫,能最大限度地恢復足的橫弓和正常受力。術后給予“8”字繃帶固定并冷敷,運用中醫的筋束骨理論,動靜結合,早期下床活動,能早期生活自理,恢復較快,對生活和工作影響較小[7]。中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身體素質一般,適宜選擇此類創傷較小的手術,術后也應盡早下床。本研究認為,對于嚴重畸形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度骨質疏松等患者,治療需謹慎,繃帶固定要規范,每次包扎應確實可靠,固定要達到6~8周,以免截骨部位移位或畸形愈合影響療效。
總之,對于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微創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恢復快的優點,值得基層醫院推廣。
[1] 王正義.足踝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55-490.[2] McCluney J G,Tinley P.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of patients with juvenile hallux valgus compared with age-matched controls: a cohort investigation[J].J Foot Ankle Surg,2006,45(3):161-167.
[3] 溫建民,張連仁,翁春華,等.小切口翻修術治療踇外翻術后復發畸形[J].中華骨科雜志,2001,21(3):143-144.
[4] 張英澤.拇外翻[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9-122.[5] 陳寶興.踇外翻的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01,21(3):133.
[6] 李澤芹.拇外翻的手術治療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6):658-659.
[7] 桑志成,溫建民,孫衛東,等.中西醫結合微創技術治療拇外翻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5):59-60.
R 68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40
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