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昌 楊玲玲
(鄭州市中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7)
刮痧療法在治未病中的運用
韓俊昌 楊玲玲
(鄭州市中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7)
刮痧;治未病;個體化;雜合以治
刮痧療法是一種常見的中醫傳統療法,近年來越來越為人們所推崇,被作為中醫治未病常見適宜技術之一。本文從“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變““瘥后防復”4個方面,分別對刮痧在臨床中的應用做一匯總,為其他中醫適宜技術在治未病中的應用提供思路。
1.1 刮痧測健康 《靈樞·本藏》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說明臟腑與體表是內外相應的,觀察外部的表現,可以測知內臟的變化,從而了解疾病發生的部位、性質,認清內在的病理本質,便可解釋顯現于外的癥候。刮痧即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當體內出現一些微小變化時,無論有無癥狀,疾病發展程度如何,都會在經絡穴位和局部相對應的區域有氣血運行障礙。此時在這些部位刮痧,就會出現痧斑或者發現刮痧板下有不平衡、疼痛等陽性反應。所以刮痧可在身體沒有表現出癥狀之前,就可反映出潛在的疾病和不良的健康狀況[1]。
1.2 刮痧保養生 《靈樞·本臟》云:“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靈樞·經脈》又云:“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是衛氣與絡脈之相通也。”現代研究表明刮痧具有神經調節、抗炎、抗氧化、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2]。未病之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督脈、足三里等)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以上可見,刮痧可作為健康人日常保健之法,如若刮痧后發現陽性反應還可評估身體的健康狀態,了解痧象判斷康復程度,從而采取一定的措施,達到早發現早診治的目的。如桂美茹等[3]總結近10 a文獻發現樞經刮痧治療可提高患兒的免疫功能,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病次數、縮短病程、改善食欲等。
《痧脹玉衡·痧癥發蒙論》云:“如痧在肌膚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此二者皆其痧之淺焉者也,雖重亦輕。若夫痧之深而重者,脹塞腸胃,壅阻經絡,直攻乎少陰心君,非懸命于斯須,即將危于旦夕,扶之不起,呼之不應,即欲刮之放之,而痧脹之極,已難于刮放矣。”可見,把握疾病發展的時機,診療疾病于輕淺階段,遏制疾病在萌芽狀態,是防治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
2.1 刮痧調體質 近年來,中醫體質學說逐漸為人們所推崇,通過改善體質防治疾病已成為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刮痧作為中醫傳統的一項重要療法,可用于調體防病。如沈桂琴等[4]評價芳香療法聯合刮痧對血壓正常高值痰濕質人群進行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出芳香療法聯合刮痧對血壓正常高值痰濕質人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高血壓病的發病演變進程,控制高血壓病的發生率。何臣蘭[5]對照觀察針刺及針刺加刮痧刺絡拔罐調理濕熱質改善嗜睡癥狀,分析得出刮痧刺絡拔罐配合針刺對調理濕熱質較單純運用針刺改善嗜睡癥狀良好。
2.2 刮痧欲救萌 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修訂版)》,規定除中醫偏頗體質人群外,亞健康人群、病前狀態人群等是治未病科主要服務人群,刮痧對這些人群改善療效顯著。何靜[6]采用刮痧配合艾灸外治,丹梔逍遙丸內服,結果表明刮痧、艾灸配合丹梔逍遙丸治療亞健康療效滿意。李艷紅等[7]觀察華佗夾脊穴刮痧治療疼痛性亞健康狀態程度積分變化及臨床療效,得出華佗夾脊穴刮痧治療疼痛性亞健康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梁坤[8]等觀察刮痧治療單純性肥胖的療效并與針刺療效作比較,結果顯示刮痧治療單純性肥胖療效滿意,其與隔天1次的傳統針刺療法療效相當。
3.1 刮痧能救急 《景岳全書·雜證謨》云:“針灸法,……皆是良法……今東南人有括沙之法,以治心腹急痛。蓋使寒隨血聚,則邪達于外而臟起始安,此亦出血之意也。”清·鮑相璈亦在《驗方新編·痧癥》一書附景岳刮痧新案,認為“治分緩急,權衡在人矣,……遇與不遇,此其所以為命也。”可見刮痧可用于救急,審時而為,可為進一步有效診療贏得時間。
張瑜[9]對照研究60例發熱患者,觀察經刮痧前5 min及后30 min,1、2、4 h的體溫,分析得出刮痧具有顯著的即時退熱效果,操作簡便、無創傷,作用迅速,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凌艷等[10]對比觀察刮痧療法與傳統方法對肛腸科鞍麻術后頭痛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出刮痧法干預鞍麻術后頭痛起效時間短暫,癥狀改善明顯,無不良反應。申廣平等[11]通過刮痧治療對頸部功能障礙的干預,評價即刻和隨訪的效果,得出刮痧治療可顯著改善頸部功能障礙和疼痛程度,使之趨向正常,改善患者的失能狀況且療效穩定。
3.2 刮痧治慢病 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進入慢病“井噴期”:慢病患病人數激增至2.6億,中國內地慢病死亡人數已占因病死亡總人數的85%。久病多虛多瘀, 蔡英劍[12]認為按照體質進行藥膳、刮痧等干預調養,可使身體走向康復,大病減輕,舊病不再復發。季蓉等[13]運用刮痧配合放痧治療輕度高血壓發現單純刮痧或配合放痧對輕度高血壓具有較好的降壓作用,刮痧的這種降壓效應可能與其對體表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有關。
3.3 刮痧治難病 難病多臟腑同病,多系統異常,病程漫長,病邪深伏體內,正氣無力祛邪,治療棘手,攻邪則正氣不支,扶正則邪氣有礙,亦有平調似無力,停藥多見弊者,治療難以一時取效。《驗方新編·痧疹》中細述刮痧療法的作用,“蓋以五臟之系,成附于背,向下刮之,故則邪氣亦隨而降。”現代亦有研究顯示刮痧直接刺激末梢神經,能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可增強細胞的免疫功能,亦能產生大量血清而增加抗體[2]。刮痧對難病的調理,具有輔助作用。如王魁等[14]對照觀察100例溫針灸配合刮痧與藥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療效差異,得出溫針灸配合刮痧療效優于藥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操作簡單,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3.4 刮痧治并病 刮痧療法的運用,具備一定的理論支撐,現代醫學研究亦顯示刮痧具有神經調節作用,可通過神經反射作用或體液的傳遞,對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刺激信號,通過中樞神經的分析、綜合,用以調節自主神經,遏阻病勢的惡性循環,對機體各部位的功能產生協調作用,并達到新的平衡[2]。烏日圖[15]認為傳統銀制器具刮痧治療,具有活血化淤、清熱止、祛黃水、改善調節氣血運行之功效。陶靈霞[16]運用益氣溫陽法配合刮痧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較好療效,刮痧能進一步增加身體抵御疾病的能力,不僅能增加四肢以及周圍神經的供血與營養,還能改善末梢的循環。樊敏等[17]對照分析240例腦出血、腦外傷恢復期頭痛患者(中醫辨證為瘀血性頭痛),認為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頭部刮痧治療對瘀血性頭痛改善具有顯著的效果。
4.1 刮痧助康復 刮痧療法在康復醫療中亦有作用,刮痧療法可以影響經絡、俞穴、氣血的運行,從而作用于臟腑,增加臟腑機能,還可以調整身體肌肉組織的收縮與舒張,使過度緊張或拘攣的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得以松解,關節變滑利,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從而使患者早日康復。何玲[18]對照分析60例常用常規康復法及配合刮痧和穴位按摩康復療法改善中風痙攣性偏癱患者,得出刮痧聯合穴位按摩可降低偏癱肢體肌張力,有效改善患者肢體痙攣狀態,促進運動功能的康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劉濤平等[19]用刮痧配合溫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88例,得出臨床治療中風偏癱應側重于刮痧配合溫針灸,其療效顯著的結論。在刮痧的基礎上配合刺絡拔罐、按摩,為治療中風后遺癥的重要方法。
4.2 刮痧抗反復 《重訂通俗傷寒論》云:“瘥后伏熱未盡,復感新邪,其病多作。”引起復發的原因有余邪未盡,正氣未復,同時也有誘因的作用。針對這些誘因,前述刮痧療法的作用,疏通經絡、調理營衛,提高機體免疫力,及配合不同的手法等可一一化解,所以刮痧療法可用于反復發作的一些疾病調理。孫麗平等[20]使用“健兒清解液”口服配合刮痧療法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預后進行評價,結論表明“健兒清解液”可有效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配合刮痧療法更有益于提高單項證候療效。龐軍等[21]采用隨機、雙盲、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方法,觀察樞經刮痧療法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得出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刮痧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中的一項較為常見的療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疏導營衛、活血化瘀、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于測健康、保健養生、調理體質、救急、慢病調理、康復醫療等,運用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變-瘥后防復”各個階段,貫穿治未病始終,可作為一種常見治未病適宜技術推廣。
當然,刮痧療法不是萬能的,刮痧療法的臨床療效與刮具及輔助劑的運用,刮拭部位和方法的選擇,刮痧的力度、方向、順序、季節氣候、患者體質、地域環境及病證等密切相關。正如《痧脹玉衡·放痧辨》云:“癥有所犯,治有所宜。凡氣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此不易之法。至臟腑經絡有痧,若昏迷不醒等癥,非放刮所得治,兼用藥療之無足怪也。”所以,運用“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證,選擇不同的刮具、刮痧油,有針對性的刮痧部位,刮痧手法,刮痧方向、順序等,能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刮痧療法在臨床的運用具有優勢病種,在臨床診療中優于其他方法。如姜榮榮等[22]從文獻計量學角度探刮痧治療的優勢病種,得出刮痧的臨床優勢疾病主要有頸椎病、肩周炎、感冒、落枕、失眠、椎間盤突出癥、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乳腺增生等。肖麗梅等[23]觀察分段刮痧與常規針刺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差異,得出刮痧與針刺治療頸型頸椎病均具有較好的止痛效果,刮痧對頸型頸椎病的即時止痛效果優于常規針刺治療。劉三洪等[24]對照觀察刮痧療法及走罐療法88例臨床療效,得出刮痧療法較走罐療法偏于活血舒筋,走罐療法較刮痧療法偏于祛風散寒。但刮痧療法的臨床應用也有不及于其他方法的病種,如陳紅等[25]對比觀察分別運用刺血加腹針及刮痧療法加刺絡放血治療46例脾虛型痧病患者臨床療效,得出壯醫刺血加腹針治療脾虛型痧病療效優于刮痧療法加刺絡放血。
《內經·異法方宜論》云:“故圣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把握刮痧療法的優勢,整合臨床療法中的優勢資源,雜合以治,可以使刮痧療法的臨床范圍擴大,療效達到最佳。所以,了解不同傳統療法的優勢病種,在“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指導下,整合優勢資源,雜合以治,是治未病適宜技術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
[1] 曹玉祥.采用刮痧預測疾病[N].醫藥養生保健報,2010-5-3:014.
[2] 楊亞,陳華.中醫刮痧療法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1,9(8):2237-2238.
[3] 桂美茹,王紹潔.外治法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近況[J].中醫兒科雜志,2016,(4):77-80.
[4] 沈桂琴,劉巧鳳,張阿宏,等.芳香療法聯合刮痧在血壓正常高值痰濕質人群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9):4-5.
[5] 何臣蘭.針刺配合刮痧刺絡拔罐改善濕熱體質嗜睡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東中醫藥大學,2011.
[6] 何靜.刮痧、艾灸配合丹梔逍遙丸治療亞健康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2,8(1):78-79.
[7] 李艷紅,王艷君,劉彥嶺,等.華佗夾脊穴刮痧治療疼痛性亞健康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2,34(3):401-402.
[8] 梁坤,邢燕,陳三三,等.刮痧治療單純性肥胖的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15,(2):113-114.
[9] 張瑜.定點刮痧退熱即時效果的臨床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
[10]凌艷,洪艷燕.刮痧療法與傳統方法治療肛腸科鞍麻術后頭痛的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67-68.
[11]申廣平,段玉丞,謝崢嶸,等.刮痧干預頸部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6):3-5.
[12]蔡英劍.治未病方法的普及[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9):140-141.
[13]季蓉,孫田雨,孫潔,等.刮痧配合放痧治療輕度高血壓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5,(3):275-278.
[14]王魁,劉敏娟,鄭蘇.溫針灸配合刮痧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0):185-187.
[15]烏日圖.淺談蒙醫傳統銀制器具對刮痧療法中的作用機理[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2):430-431.
[16]陶靈霞.益氣溫陽法配合刮痧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體會[J].亞太傳統醫藥,2013,9(9):125-126.
[17]樊敏,陳云鳳,劉素蓉.頭部刮痧護理緩解瘀血性頭痛的隨機對照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4):138-139.
[18]何玲.刮痧聯合穴位按摩干預中風后痙攣性癱瘓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26(11):1154-1156.
[19]劉濤平,黃琳娜,楊俊超.刮痧配合溫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88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4):44-45,75.
[20]孫麗平,王延博.健兒清解液合刮痧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食積內熱證)79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2(3):201-203.
[21]龐軍,劉振威,唐宏亮,等.樞經刮痧療法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試驗[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8):701-703.
[22]姜榮榮,徐桂華,陳華,等.從文獻計量學角度探刮痧治療的優勢病種[J].中醫學報,2014,29(5):756-758.
[23]肖麗梅,孟憲璞,韓明林,等.分段刮痧與針刺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14,34(8):751-754.
[24]劉三洪,陸小左.初探刮痧與走罐活血舒筋、祛風散寒作用之別[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12):3639-3641.
[25]陳紅,陳小剛,張婷婷,等.兩種不同療法在脾虛型痧病治療中的臨床比較[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2):61-62.
R 244.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8.025
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