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太原030024)
影響蛋雞育雛的重要因素及綜合飼養管理技術
閻曉紅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太原03002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雞蛋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促進了養雞業的健康穩定的發展。在蛋雞飼養中,雛雞培育是重要的環節,育雛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雛雞成活率、后備母雞的質量和產蛋期的生產性能。育雛過程中不僅要重視雞的體重、骨骼發育和均勻度等幾個指標,同時還應抓好雛雞的環境、營養及飼養管理等環節。
1.1 體質量
體質量是影響產蛋期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五周齡體質量和以后產蛋率、平均蛋重呈顯著的正相關。如果5周齡體質量高,整個雞群的開產早、高峰期持久,而且在整個產蛋期的存活率也較高、死淘率較低。所以在雛雞飼養中,雛雞平均體質量應達到該品種的指標要求,6周齡體質量應達到500 g。按標準體質量進行飼喂控制,同時進行系統測重與記錄,測量體質量時取平均值。
1.2 骨骼發育
蛋雞體質量和生產性能均取決于骨骼發育程度,脛長的發育和骨骼的發育呈正相關。根據體型發育特點,在飼養管理中應抓好雛雞8周齡前的脛長發育,使脛長發育達標或超標,體質量達到標準體質量的上限。
1.3 均勻度
均勻度是決定產蛋高峰期高低、長短的關鍵因素。育雛期均勻度越好,越有利于雞群今后的管理。如果體型過小,雞易出現難產、脫肛和啄癖等癥狀,所以應保證雞群良好的體質量均勻度。
2.1 育雛前準備
2.1.1 育雛人員的培訓
育雛人員是保證育雛率的重要因素,育雛之前一定要對育雛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讓他們掌握雛雞的飼喂、飲水、雞群的觀察以及防疫的基本知識,這樣可提高育雛率。
2.1.2 消毒
育雛前先將雞舍、雞籠及所有用具全部清洗干凈,墻壁、地面等用2%~3%火堿溶液噴灑后再用火焰消毒,最后將育雛舍門窗密閉,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熏蒸時舍內溫度盡量達到27~30℃,這樣消毒效果更好。24 h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1 w后才可進雛雞。
2.1.3 預溫
在進雛前1~2 d,將育雛舍溫度達到32~36℃,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使雛雞一開始就處于穩定、溫暖的環境中。
2.1.4 飼料、藥品的準備
在進雛前應準備好育雛中所用的飼料、疫苗和常用藥品等,以防疾病的發生。
2.2 雛雞舍的環境衛生
2.2.1 密度
合理的密度能使群體的均勻度一致,也可以保證每只雛雞都有充足的飼料和飲水,密度過大會使雞群均勻度差、達到高峰的時間緩慢及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縮短,而且易誘發呼吸道病、啄癖等。所以雞舍密度應根據日齡、飼養方式、通風條件等做相應調整,一般雛雞合理的密度為:0~4周齡20~25只/m2,5~7周齡10~20只/m2。
2.2.2 溫度
適宜的環境溫度是保證育雛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雛雞的體溫調節、采食、飲水、活動及體內卵黃的吸收。由于雛雞免疫力低、體溫調節能力差,對變化的環境溫度適應性也較差,所以入雛時之前使舍內溫度應達到35℃以上,然后隨日齡緩慢降低舍溫。判斷舍溫不能只看溫度計,應結合舍內溫度計指示和雛雞的行為,尤其要認真觀察雛雞行為。如果雛雞喜歡靠近熱源,不停叫喚,而且擁擠在一起,說明環境溫度過低;如雛雞遠離熱源,張開翅膀,喜歡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雞只均勻分散,活潑,采食飲水都正常,說明溫度適宜。
2.2.3 濕度
育雛舍的濕度應保持在55%~65%。雞舍內濕度過大,雞只不愿走動,不愿飲水,容易發生球蟲病、絳蟲病,影響生長發育;濕度過小,環境過于干燥,2周齡以內的雛雞易出現生長緩慢、羽毛干焦,易發生呼吸道病。
2.2.4 光照
合理的光照可以提高雞群的采食量、加快性成熟,不合理的光照會使雞群開產時間提前或推后。光照時間只能減少不能增加,防止性早熟,影響雞的生產性能。1~3日齡光照24 h,第4天開始每天減少2 h,直到自然光為止。
2.2.5 通風
通過通風可以將污濁的空氣排出去,換入新鮮的空氣,減少污染。雛雞新陳代謝旺盛,呼出大量CO2,且糞便中20%~25%不能分解的物質也會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產生有害物質,如NH3、H2S等,影響育雛舍內空氣質量,不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如果雞舍內NH3濃度過高,會灼傷雛雞眼睛;發病、體質量減輕;生產性能下降。所以在保溫的基礎上還應做到通風換氣,育雛前期保溫為主,兼通風;育雛后期通風為主,兼保溫。
2.3 雛雞的飼養管理
2.3.1 飲水
雛雞在出殼后24 h之內應及時飲水。由于雛雞從溫度較高的孵化器中出來,機體消耗了大量水分,及時補充水分有利于雛雞食欲和飼料消化吸收。飲水中可加入葡萄糖、抗生素和維生素等。前7 d飲水溫度應達到25~30℃,以后可直接飲用自來水。
2.3.2 開食
飲水2 h后進行開食,一般喂顆粒料,每晝夜喂料6~8次,采取少喂勤添的原則。雛雞料的品質要求較高,要求適口性好,容易消化,營養全面。如育雛雞飼料達不到營養標準,會導致雞群生長發育緩慢。
2.3.4 斷喙
雛雞應適時斷喙,一般在7~10日齡進行,最好使用專用斷喙器。斷喙時左手抓雞,將喙插入刀孔,切去上喙1/2,下喙1/3,之后停留2~3 s利于止血。可在斷喙前加喂Vk預防出血。斷喙之后及時觀察雞群,發現出血者立即處理。
2.3.5 稱重分群
稱重分群是調整雞群均勻度的重要手段,為了掌握雞群的生長發育情況,從第4周開始,雞群按1%抽樣稱重,小的雞群(5 000只以下)按5%抽樣,至少抽樣50只。在5~6周齡時,體質量應達到標準體質量上線。體質量不達標的要單獨放在一起,加強管理,使其生長發育加快,提高雞群均勻度。
雛雞培育是蛋雞飼養中最基礎最關鍵的環節,需要認真對待,才有可能培育出健康、合格的雛雞,才有可能增強蛋雞的生產性能,提高養雞的生產效益。
S831.4
:B
:1004-5090(2017)07-0012-02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