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市農林畜牧局,河北新樂050700)
家兔李氏桿菌病的防治
田劍輝,趙鋒杰
(新樂市農林畜牧局,河北新樂050700)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春夏發病較多。不僅家兔對李氏桿菌易感,嚙齒動物、家畜、鳥類也易患此病。該病主要傳染源是嚙齒類動物和昆蟲,傳染源為染病及帶菌動物。病原體存在于動物鼻、眼、生殖器官分泌物和糞尿中,可經飼料、水、空氣傳播,也可腹內感染。家兔接觸被污染了的飼料、飲水而感染,或經交配感染。幼兔、妊娠母兔對李氏桿菌病高度敏感。
該病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四種類型。兔感染該病后多出現突然發病、急性死亡。最急性型,兔突然痙攣而死,其他癥狀不明顯。急性型,精神急劇抑郁,瞌睡,發熱,不愛動,食欲不振或喪失,逐漸消瘦,鼻、眼、口腔黏膜感染,有分泌物流出,孕兔可能流產,自陰道流出褐色污穢物,毛無光澤且蓬亂,常于2~4 d死亡。亞急性型和慢性型較少見,主要表現為孕兔在產前數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加快,亞急性型還會出現中樞神經障礙,斜頸和運動失調,孕兔流產或胎兒干化,慢性型則常出現子宮炎等癥狀,患兔可能維持10~14 d,有時經1~2個月死亡,但也有的可延續數月之久。母兔有的流產后后肢癱瘓,康復后往往長期不孕。
子宮有膿,子宮壁發炎且增厚,黏膜腫脹,潮紅,有壞死灶,可能有半解體腐敗的胎兒或木乃伊胎。肝、脾、淋巴結腫大,且肝松弛,常有黃疸色彩,被覆壞死小白點;脾呈暗紅色,包囊下常有白色小壞死灶;淋巴結呈灰紅色。出現神經癥狀的病兔,腦膜和腦充血、發炎、水腫。
該病目前尚無很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預防為重,遵守獸醫衛生防疫制度,減少感染發病的機會。首先,要從環境衛生入手,常掃地面,及時清糞,保持兔舍通風干燥清潔;其次,要嚴格落實消毒制度,既經常性地用0.1%新潔爾滅等噴灑兔舍,也要對兔舍周圍環境定期消毒,注意選擇兩種以上不同類型消毒藥交替使用,以發揮不同消毒藥之間的互補作用,同時降低抗藥作用,提高藥液效果,忌長期使用某一種消毒藥,另外,舍內消毒要盡量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第三,防止其他動物尤其是嚙齒類動物進入兔場,加強滅鼠工作非常重要;第四,杜絕場外人員進入生產區,場內人員進入生產區要消毒;第五,堅持自繁自養,確需從外地引種,一定要從非疫區引進,經過檢疫,隔離觀察半個月后確認健康方可入場飼養。
平時多注意觀察兔群狀況,發現病兔緊急隔離并藥物治療,切不可濫用藥物;緊急消毒兔舍及用具,流產尸體或病兔糞進行焚毀或深埋。
在治療時,多選用抗生素類或磺胺類藥物。如:金霉素30~40 mg/kg體質量肌肉注射或口服,2次/d,連用3~5 d;土霉素肌肉注射用法用量也如金霉素;青、鏈霉素混合肌注2次/d。
S858.291
:B
:1004-5090(2017)07-0049-01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