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林州456550)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現狀的探討
白俊麗
(林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林州456550)
河南省林州市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作為畜牧主導產業,2015年年底全市生豬存欄125萬頭,家禽出欄750萬只,牛羊存欄18萬頭(只)。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在畜禽飼養、調運等過程中,由于疫病、技術等原因必然產生較大數量的病死畜禽。每年約有病死畜禽10萬頭只,其中能深埋處理的只占1/3,剩余2/3被養殖戶隨意丟棄,極易造成動物疫病的傳播和環境污染問題。對病死動物進行有效的無害化處理十分迫切必要。
1.1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背景和發展歷程
近年來,中央、省、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2011年7月,國家出臺政策,對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無害化處理的病死豬給予每頭80元的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林州市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從2013年開始實施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項目。項目實施以來,林州市每年約有4萬~5萬頭病死豬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以2016年為例,中央、省預撥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126.42萬元,9月底中央、省又下達補助經費145.08萬元,安陽市級配套資金31.49萬元(安財預〔2016〕369號),林州市配套資金60萬元。這些資金項目實施的背后,體現了國家、省、市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
2013年至2014年林州市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以養殖場戶就地自行處理為主,處理方式為土埋、化尸井等,這些傳統處理方式處理不夠徹底,有一定的安全隱患。201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豫政辦〔2014〕187號),要求堅持統籌規劃與屬地負責相結合、政府監管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財政補助與保險聯動相結合、集中處理與自行處理相結合,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同時提出在生豬調出大縣和年飼養量在5 000萬只以上的家禽養殖大縣,要率先建立專業的無害化處理廠。按照省市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方面新的精神,林州市人民政府也印發了《林州市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實施方案》(林政辦〔2014〕70號),方案明確指出,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同時提出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財政補助、保險聯動”的思路,將建立林州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作為工作重點。
2015年林州市首家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太行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成立,鑒于處理設施和處理能力已經成熟,林州市對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了改革,徹底取消了土埋、化尸井等傳統處理方式,對養殖環節的病死生豬全部由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
1.2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體系的現狀
按照林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林州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目標責任管理責任書》規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實行屬地監管原則,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鄉鎮病死畜禽無害化工作負總責;各鄉鎮畜牧獸醫管理站負責本鄉鎮病死畜禽的排查、日常監督和處理工作;市委市政府督察局和市畜牧局負責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督查;林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對無害化處理中心派駐官方獸醫,監督無害化處理中心生產運營。
作為畜牧行業監管部門,林州市農牧局積極履行部門監管責任。目前,林州市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由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具體日常監管由太行無害化處理中心所在地畜牧獸醫管理站派駐專人駐場監管;各鄉鎮畜牧獸醫管理站負責對轄區內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監管。通過健全體系,明確責任,使林州市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銜接有序,運轉良好。
林州市在實施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項目過程中,鑒于土埋、化尸井等傳統處理方式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一問題,林州市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大膽創新工作機制。林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林州市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林政辦〔2014〕70號),方案明確規定,嚴格按照“誰上交死豬補貼誰,誰處理死豬補貼誰”的原則,分類分段實施上交、回收和處理補貼。其中:對具備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的規模養殖場,每處理1頭病死豬給予80元的補助;對不具備無害化處理設施的規模養殖場,每戶上交1頭病死生豬,給予20元補貼,收集運輸環節給予10元補貼,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每頭給予50元補貼。林州市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實行財政專款專戶管理,由國庫集中支付到養殖場戶的銀行賬戶。
林州市太行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的正式運營,為林州市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自2016年3月份起,林州市召開了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會議,決定對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改革,由太行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負責養殖環節的病死豬收集及集中無害化處理工作。
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項目的實施,有效控制了畜禽疫病的傳播擴散,有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從源頭上控制病死畜禽的亂扔亂棄和流向市場。2016年7.19特大洪災發生以后,林州市及周邊安陽縣等地區受災嚴重,泄洪區大量畜禽死亡,林州市太行無害化處理中心積極承擔臨時無害化任務,確保了病死畜禽的及時有效處理,避免了疫情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體現出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3.1 存在的問題
一是林州市的養殖場數量多且較分散,加上基層監管人員較少,使得養殖環節病死豬監管任務重,難以做到及時到場到戶監管。二是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沒有專項監管經費,基層監管人員的積極性不高。三是養殖環節病死豬收集體系有待健全。四是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后的產物尚未能有效利用,作為半公益性質的無害化處理中心,企業的效益受限,產業鏈條有待延長。五是除生豬外,其他畜禽的無害化工作尚無配套補助政策。
3.2 建議
一是省市有關部門積極爭取政策,為一線基層監管人員提供病死豬無害化監管專項工作經費。二是將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使從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企業,能夠享受國家有關稅收優惠。使企業能夠有充足的資金用于配置更多的病死畜禽收集運輸車輛,使收集工作更加及時。三是省市在無害化處理試點縣市開展高新技術推廣應用,指導、支持企業延長產業鏈條,使企業有發展前景和后勁,使無害化處理產物變廢為寶,使企業實現造血功能。四是有條件的縣市可增加保險品種,擴大保險覆蓋面,落實育肥豬、能繁母豬、奶牛、肉雞等保險聯動機制,減輕養殖場戶損失,增強場戶對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積極性。五是積極探索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強化各監管環節責任,落實各項保障機制,真正使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成為民生、民心工程。
S851.34
:B
:1004-5090(2017)07-0037-02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