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商城465350)
一起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診療與體會
呂自亭
(商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商城465350)
該養豬戶從事養豬業多年,飼養管理水平也比較高,全部是自繁自養。得病豬群主要是1月齡以內的仔豬,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共發病200多頭仔豬。發病前,哺乳仔豬和仔豬都按常規免疫程序進行了免疫,用過豬瘟、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偽狂犬等疫苗的接種預防。豬群哺乳階段生長良好。到11月中旬開始,5家的養豬戶相繼發病,主要是1月齡以內的仔豬,鼻炎癥狀、鼻變形和生產性能下降等為特征的疾病,1 w內波及全群,發病率達70%以上,并有零星死亡,采食下降,生長發育受阻,飼料報酬降低,發病期間養豬戶使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紅霉素以及抗病毒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該病,但以仔豬最易感,尤其是以1月齡以內的豬感染后,在幾周內出現鼻炎和鼻甲骨萎縮癥狀。病豬及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水平傳播。該病一般為散發,有時可呈地方流行性。
經過對5家養豬戶圈舍進行實地走訪,豬群的共同特征是表現打噴嚏、黏液性或卡他性鼻炎。繼而出現鼻炎,刺激黏膜,病豬不斷摩擦鼻端。嚴重的病例豬會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在眼內角下面皮膚上形成半月狀,被塵土污染后黏結成黑色痕跡(淚斑)。后期可見面部扭曲變形,尤其是鼻甲骨單側性萎縮和變形。另外,發病豬群體溫正常,但生長受阻,治療不及時可成為僵豬。
剖檢3頭死亡豬,可見病豬鼻腔軟骨組織和骨組織軟化、萎縮和變形,嚴重的鼻甲骨和鼻中膈彎曲或部分消失。另外個別鼻黏膜附有干酪性或黏液性滲出物,竇黏膜充血,竇內充滿黏液性分泌物。其他臟器無明顯病變。
根據發病情況、流行特點、癥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實驗室采用凝集試驗等方法進行檢驗。
6.1 治療措施
對發病嚴重的仔豬,鼻腔內采用2.5%硫酸卡那霉素噴霧以及滴注0.1%的高錳酸鉀,1 d 3次,連用5 d,另外還要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按13 ml/kg體質量,加甲氧芐嘧啶2.5 ml/kg體質量,1 d 3次,連用5 d。另外,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和多種維生素,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做好對豬舍內外及用具進行緊急消毒,每天搞好環境衛生,做好消毒措施。
通過采取以上綜合治療措施,5 d后,發病豬群的病情基本控制住,1 w后電話回訪,豬群基本恢復正常。
6.2 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飼喂營養均衡的飼料,在易感的豬群通過藥敏試驗結果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該菌敏感的藥物進行預防,同時還要添加電解多維、微生態制劑和復合維生素等免疫藥物,來增強豬群的免疫力,減少發病的機會。另外,還要定期搞好消毒,控制好室內的溫濕度和飼養密度,保持舍內通風良好。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原則,如需引種,需要到專業化、規?;姆N豬場引進,引進前應進行嚴格的檢疫,防止帶菌豬引入豬場,病原學為陰性者方可引進,引進后至少觀察3 w,觀察健康無異常方可合圈入群。實時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可降低豬群的發病率。
這些養豬戶養殖多年,一直很重視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偽狂犬和支原體性肺炎等疫病的防控,而忽視該病的預防,并且這些養殖戶在臨床上也未見過該病,發病后誤認為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先后使用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使病情加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據筆者現場調查分析,該次發病的誘因是養豬戶為了保暖,豬舍封閉過嚴,舍內空氣氨氣濃度超標,加之通風不良,另外舍內飼養密度過大和衛生條件差等應激因素也是該病的原因。加強疫苗注射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養豬戶可對7~21日齡仔豬進行免疫接種,1 w后補注1次,可大大降低豬群的發病率。
S858.28
:B
:1004-5090(2017)07-0045-01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