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坡,魏 政,孟 景
(1.遂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遂平 463100;2.駐馬店市畜牧站)
一例雞霍亂病的診治
韓東坡1,魏 政2,孟 景2
(1.遂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遂平 463100;2.駐馬店市畜牧站)
雞霍亂病又名雞巴氏桿菌病、雞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雞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2017年7月,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某養雞場發生了一起雞霍亂病的病例,現將該病的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2017年7月8日,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花莊鄉一散養戶的養雞場突然發生了一起體溫升高、劇烈腹瀉、排灰白色糞便、呼吸困難、肉髯發紺等為特征的傳染病。發病后,該養雞戶應用了土霉素、慶大霉素以及抗病毒藥物治療3 d,效果不明顯,而且病雞的發病數量和死亡數量不斷增加。7月11日來到駐馬店市遂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就診。筆者結合發病情況、臨床特征、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最終確診為雞霍亂病。該雞場共飼養雞3 000只,先后發病300只,死亡60只,發病率10%,病死率20%。
可見病雞體溫升高,達42~43.5℃;食欲減退或廢絕,弓背,羽毛凌亂,縮頭,翅膀下垂;劇烈腹瀉,排灰白色和綠色糞便,有的混有血絲;口和鼻分泌物多,流出泡沫性黏液;嚴重的病雞出現肉髯水腫,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繼而出現昏迷痙攣死亡。
剖檢病死雞8只,可見病雞的皮下、腹腔漿膜和脂肪有出血點;腸道充血、出血嚴重,尤其是十二指腸黏膜有出血點和出血斑,個別的雞只還有纖維素小塊;肝臟腫大,呈棕紅色,肝臟表面可見針尖大小或米粒大小的壞死點;心包液增多,切開后為黃色液體,并混有纖維蛋白;肺臟有充血或出血。
無菌取病死雞病變比較明顯的肝、心臟和十二指腸黏膜等病料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極著色的卵圓形短桿菌。
用無菌操作的方法,將肝臟、心臟和十二指腸黏膜等組織分別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和麥康凱平板上,經37℃24 h培養,在血液瓊脂平板上長出圓形、灰白色、表面光滑濕潤、不溶血的小菌落,而在麥康凱平板上不生長。取典型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極濃染的卵圓形小桿菌。
取純培養的細菌做生化試驗,該菌對葡萄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對乳糖、山梨醇不分解,靛基質、硫化氫、氧化酶、接觸酶以及硝酸鹽還原為陽性;M.R試驗、V-P試驗和尿酸酶試驗均為陰性;不液化明膠、不溶血。試驗結果符合巴氏桿菌的生化特性。
將分離純化的細菌培養20 h后,接種于5只健康的小白鼠,均在24~48 h內死亡,均呈敗血癥病理變化。同時將上述細菌培養物,每只雞1 ml經皮下接種4只同種健康雞,經36 h全部出現了搖頭等典型癥狀。
采用紙片擴散法做藥敏試驗的方法檢驗,結果顯示該菌對慶大霉素不敏感,對土霉素等藥物中敏,對恩諾沙星、磺胺喹惡啉高度敏感。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測,最終確診為雞霍亂病。
隔離病雞,按照常規將病雞與健康的雞只隔離分群,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雞只免疫力。
用甲醛溶液或來蘇爾等消毒劑對病雞的排泄物以及病雞接觸的雞舍、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將病死雞按照無害化要求進行處理,消滅傳染源,防止疫病進一步傳播。
對病雞進行隔離治療,用恩諾沙星45 mg/kg飲水,連飲5 d;對同群雞用磺胺喹惡啉在飲水中配成0.1%的溶液,每天一次,連用5 d。另外,在全群雞的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和黃芪多糖等藥物,提高雞群的機體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
通過采取上述治療措施,3 d后該雞場基本恢復正常,再也沒有出現新病例,7 d后電話回訪,雞群全部恢復健康。□
S858.31
B
1004-5090(2017)09-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