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倉(cāng)
巴圖樂家的院子開著前后門,且門前都是路,他的父親在后門旁順墻栽了一排楊樹,放了一堆準(zhǔn)備蓋房用的石料。不料,大樹下的石料堆變成了路人的歇腳點(diǎn),一排楊樹變成路人的系馬樁,如此一來(lái),巴圖樂每天必須和老爸一起清理臭氣熏天的牛糞、馬糞、駱駝糞。
巴圖樂嫌臟嫌麻煩,有怨氣,建議父親砍樹搬石料,或者在后門拴條惡狗,嚇走歇腳路人。父親說:“沒必要,不可刻薄待人。我們只管清理牛糞、馬糞、駱駝糞,儲(chǔ)存干糞餅,友好地給路人免費(fèi)供水,千萬(wàn)不要給人家臉色看。”
冬天到了,缺少燃料的人家在嚴(yán)寒中受凍,或到處拾柴,或花錢買炭,巴圖樂家卻有充足的糞餅燒。父子圍爐夜話,巴圖樂問父親:“這樣的好人好事還要做下去嗎?”父親說:“不但要做,而且要上檔次。明年,我們前后院分開,前院住人,后院開車馬店。”
春暖花開的日子,車馬店開張了。回顧一年多的苦樂,巴圖樂將父親的智慧概括為四個(gè)字:事緩則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