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26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以“珍珠項鏈論”描述資本市場監管法則,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筆者認為,這是監管部門從以往正反兩方面經驗當中得出的收獲,有監管哲學的意味。同時,劉士余也表示為了做好監管,不惜掉幾根羽毛,傳遞出從長計議的信號。
自中國股市在2015年七八月間發生劇烈震蕩以后,高層多次對股市發展問題作出要求,其中核心問題就是要“穩”。與此同時,也有市場人士擔心,為了維穩,可能會放松監管,有些改革舉措也會耽擱。所以,劉士余釋放何種監管信號,就顯得格外重要。從“珍珠項鏈論”“堰塞湖是好事”“監管需要中國元素”等論述來看,建立和壯大中國式的監管法則,已成為有關方面的共識。
中國股市建立25年來,究竟是監管重要還是發展重要,一直是市場人士爭論的話題。有人試圖把監管嚴或松當做調節指數的手段,造成市場過度依賴政策。有人甚至倒逼政策,利用政策窗口從事投機活動。也有人認為,證監會只應該考慮監管,不應該管市場的發展。在實際工作中,這兩種認識都帶來過危害。而“珍珠項鏈論”把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比作“珍珠”;把改革的方向和運行的制度比作“穿珍珠的線”,強調“線”要牢固,不能忽粗忽細;把監管比作“穿珍珠得一顆一顆地穿,穿起來以后得有個鎖頭”。這就把市場主體、基礎制度、改革方向、監管舉措的關系說得明明白白,較好地回答了監管哲學問題。
關于在上市公司中完善黨組織職能,是外界極為關注的一個話題。筆者認為,在一些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掌門人的頭腦中,國家意識極為淡漠和模糊,他們認為資本市場就是“有規則的金錢游戲場所”,沒有從國家利益角度看待資本市場發展。在具體行動上,就會簡單地與歐美市場對比和“看齊”,忽略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忽略本國主權利益。為此,有必要在資本市場治理中融入中國元素,這也是完善治理的必由之路。
劉士余表示要對資本市場亂象及時亮劍、堅決亮劍,該盯住的線索盯住不放,該立案的及時立案,該徹查的及時徹查。筆者認為,如此表態的落腳點,不是為查案而查案,而是保護投資者,維護市場公平,不斷提升市場質量,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他講從嚴監管,是與“保證上市公司質量,從源頭上防止病從口入”緊密結合、相互呼應的。
發展資本市場,必須堅定維護國家發展利益,以更加成熟的心態、更加協調的機制、更加有力的監管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運用好辯證施治的監管哲學,念好“監管經”和“發展經”。
切實增強證券期貨行業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是中國資本市場強大起來的最終表現。必須采取立體措施,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強、專業也強,包括投行、會計、律師等在內的聯合編隊。這支隊伍既為國內市場主體提供優質服務,也為國際市場主體提供優質服務,是統籌國內國際因素、統籌國內國際市場的生力軍。▲
(作者是證券時報副總編輯)
環球時報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