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 要:經濟景氣分析方法在宏觀經濟的監測、預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國家某研究機構基于經濟景氣理論與分析方法而開發的“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這一軟件,對山西物價的周期波動進行實證分析。在對有關經濟指標的增長率序列進行季節調整的基礎上,采用時差相關系數、K-L信息量等方法篩選出物價的先行、一致、滯后指標;然后分別采用合成指數和擴散指數的方法來研究山西物價周期波動的特征并對未來物價走勢進行預測,從而為山西制定物價的有關政策提供支持。
關鍵詞:經濟景氣分析方法 物價周期波動 季節調整 合成指數 擴散指數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1-061-02
一、經濟景氣分析方法的應用現狀
近年來經濟景氣分析方法在宏觀經濟的監測、預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國家統計局、國家信息中心等有影響力的機構都開展了對國家層面的宏觀經濟的監測、預測,并取得了較好效果。除了對宏觀經濟整體面的監測和預測,經濟景氣分析方法在宏觀經濟的重要領域、產業層面和區域層面也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如:國家信息中心對物價、投資、進出口等宏觀經濟的重要領域進行了監測、預測;經濟日報聯合國家統計局開展了對煤炭、家電、機械等國內主要行業運行情況的監測、預測并定期發布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內蒙古、湖南等省份的地方機構也分別開展了對本區域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監測、預測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借鑒有關機構經驗的基礎上,采用“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這一軟件,對山西物價的周期波動進行實證分析,從而為山西制定物價的有關政策提供支持。
二、經濟指標的處理和數據庫的建立
經濟景氣分析方法首先需要建立數據庫,將有關的經濟指標以適當形式保存在數據庫中。由于我國經濟一般呈現出絕對水平上升而增長率存在波動的情況,國內研究機構普遍采用增長率循環來研究宏觀經濟的周期波動。本文也采用增長率循環,將有關經濟指標的增長率序列作為研究山西物價周期波動的依據。本文的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山西省統計局對外發布的《山西月度統計》,其中大多數指標直接采用《山西月度統計》中的月度同比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類指標采用累計同比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類指標、房地產開發類指標、消費品零售額類指標、工業增加值類和工業產量類指標由于一月份的數值缺少,故采用直線內插法等數據處理方法將上述指標的一月份的數值補齊,以保持經濟時間序列的連續性,便于軟件處理。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數據庫中的經濟指標是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的連續十年多的月度經濟時間序列。
三、季節調整、選取基準指標和建立先行、一致、滯后指標組
由于數據庫中的經濟指標是月度數據,受到節假日、天氣情況等季節因素的影響,為了消除這種影響,需要對上述經濟指標進行季節調整。目前比較成熟的季節調整方法是美國商務部開發的X-11季節調整法。本文采用X-11季節調整法對數據庫中的經濟指標進行季節調整,去掉原有經濟時間序列Y中的季節要素S和不規則要素I,保留趨勢循環要素TC(本文中的季節調整采用乘法模型Y=T*C*S*I,其中Y為經濟時間序列、T為趨勢要素、C為循環要素、S為季節要素、I為不規則要素){1}。
物價的基準指標是一個重要的能夠敏感反映當前物價變動狀態的經濟指標。在由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等指標構成的反映不同方面價格的體系中,本文選取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作為山西物價的基準指標。因為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是最終端的價格,其他不同方面價格的變化最終將在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中有所體現;同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也是當前各種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先行指標和一致指標的選取應該采用統計檢驗和經濟意義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基準指標,采用時差相關系數檢驗,從山西的宏觀經濟月度指標中篩選出物價的先行指標和一致指標。其中,先行指標組中的各個指標的時差相關系數均在0.70左右或者以上;一致指標組中的各個指標的時差相關系數均在0.80以上,表明先行指標和一致指標的選取較好(見表1,其中的指標均為經過季節調整并去掉不規則要素后的增長率指標)。再結合K-L信息量、峰谷對應法、評分系統等多種方法進一步檢驗,可以初步確定表1中先行指標和一致指標選取的合理性。
從經濟意義來看,工業是山西經濟的主要產業,工業經濟的變化反映了宏觀經濟的變化。鋼材產量、粗鋼產量、原鋁產量作為工業領域的主要指標因此是宏觀經濟的一致指標,而物價一般是宏觀經濟的滯后指標。因此,鋼材產量、粗鋼產量、原鋁產量在經濟意義上領先于物價,是物價的先行指標。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分別反映了商品零售領域和工業生產領域相關的價格變化,與反映最終端消費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一起構成了全面的價格體系,因此上述四種價格指數是物價的一致指標。
四、構建物價的合成指數和擴散指數
景氣指數方法認為:宏觀經濟的周期波動是各個方面相互波及、相互滲透、共同影響的過程,單一經濟指標難以全面反映這一過程;需要全面選取相關的經濟指標并通過指數化的方法來對宏觀經濟進行監測預測{3}。本文根據表1中篩選出的物價的先行指標和一致指標,分別采用合成指數和擴散指數的指數構成方法來構建反映山西物價運行現狀的一致指數和預測物價未來走勢的先行指數。
圖1是合成指數法構建的山西物價的先行合成指數和一致合成指數。從圖中可看出:如果以谷到谷為一個周期,先行合成指數經歷了2個周期,一致合成指數經歷了3個周期。先行合成指數于2011年10月達到峰以來長期處于波動下行態勢,2015年7月達到谷底后逐步回升,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一致合成指數于2013年10月達到峰后波動下行,長期呈現逐步趨緩態勢,并于2015年10月跌至谷底,此后緩步回升。
先行合成指數2009年2月、2010年11月、2015年7月的谷分別對應著一致合成指數2009年8月、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的谷,先行合成指數的谷分別超前于對應的一致合成指數的谷6個月、23個月、3個月,平均超前11個月;先行合成指數2007年1月、2010年2月、2011年10月的峰分別對應著一致合成指數2008年6月、2011年8月、2013年10月的峰,先行合成指數的峰分別超前于對應的一致合成指數的峰17個月、18個月、24個月,平均超前19個月。
根據先行合成指數谷和峰的超前期可以預測一致合成指數未來的谷和峰。根據合成指數的指數構成方法,合成指數不僅可以反映物價周期波動的谷和峰,而且其大小也可以反映物價變動幅度的大小。{4}因此,根據圖1所示的山西物價的先行合成指數和一致合成指數的先后關系并結合影響物價的各種因素初步判斷,2016年8月之后山西物價仍然將處于上升期,物價漲幅仍將保持低位運行態勢。
圖2是擴散指數法{5}構建的山西物價的先行擴散指數和一致擴散指數。表3是圖2中的擴散指數的轉折點。根據擴散指數的峰和谷的判斷規則,擴散指數由上向下穿越50時,穿越50線的前一個月為景氣波動的峰;由下向上穿越50時,穿越50線的前一個月為景氣波動的谷。可看出:如果以谷到谷為一個周期,先行擴散指數經歷了4個周期,一致擴散指數經歷了4個周期。山西物價的先行擴散指數于2013年6月達到峰,此后進入下行周期;2015年7月跌至谷底,此后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物價的一致擴散指數于2014年7月達到峰,此后進入下行周期;2015年10月跌至谷底,此后進入上行周期。
先行擴散指數2006年4月、2009年2月、2011年2月、2013年1月、2015年7月的谷分別對應著一致擴散指數2006年7月、2009年7月、2012年11月、2014年4月、2015年10月的谷,先行擴散指數的谷分別超前于對應的一致擴散指數的谷3個月、5個月、21個月,15個月、3個月,平均超前9個月;先行擴散指數2007年2月、2010年3月、2011年11月、2013年6月的峰分別對應著一致擴散指數2008年7月、2011年8月、2013年11月、2014年7月的峰,先行擴散指數的峰分別超前于對應的一致擴散指數的峰17個月、17個月、24個月、13個月,平均超前17個月。
需要指出的是,與合成指數的大小可以反映物價變動幅度的大小不同,擴散指數的大小并不反映物價變動幅度的大小,如圖2中的一致擴散指數從2016年起逐步下降,但這并不表明物價走勢趨弱。由于2016年起的一致擴散指數仍然大于50,所以2016年以來的物價走勢仍然處于上升期。
根據先行擴散指數谷和峰的超前期可以預測一致擴散指數未來的谷和峰。根據圖2所示的山西物價的先行擴散指數和一致擴散指數的先后關系并結合影響物價的各種因素初步判斷,2016年8月之后山西物價仍然將處于上升期。
注釋:
{1}季節調整的理論可參考董文泉,高鐵梅,姜詩章,陳磊.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三章第3.6節X-11季節調整方法
{2}延遲數中,“—”表示先行,“0”表示一致,“+”表示滯后
{3}景氣指數方法的理論可參考董文泉,高鐵梅,姜詩章,陳磊.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五章景氣指數方法
{4}擴散指數峰和谷的確定方法可參考董文泉,高鐵梅,姜詩章,陳磊.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74頁
{5}合成指數和擴散指數的區別可參考董文泉,高鐵梅,姜詩章,陳磊.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74頁和第182頁
參考文獻:
[1] 董文泉,高鐵梅,姜詩章,陳磊.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
[2] 高鐵梅,王金明,陳飛,梁云芳.中國轉軌時期的經濟周期波動——理論、方法及實證分析.科學出版社,2009年。
(作者單位:山西省經濟信息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