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PC工程總承包是近些年來工程建設業務比較流行的操作模式。《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對此做了明確規定,實務當中,EPC工程總承包合同又多種多樣,導致實務操作當中不能統一。文章結合工程總承包合同的不同簽訂模式,對收入成本確認,以及納稅方面的影響加以梳理歸納。
關鍵詞:工程總承包 核算 納稅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1-126-02
EPC是英文Engineering(設計)、Procurement(采購)、Construction(施工)的縮寫,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工程總承包。工程總承包是指工程承包商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也即是通常說的交鑰匙工程。工程總承包商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
EPC工程總承包近年來在我國各行業建設中逐步推行。目前我國尚無專門的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核算辦法,而且各工程總承包商簽訂的總承包合同格式也不一致。不同的合同簽訂方式,對后續收入成本確認,以及納稅方面都有直接的影響。
一、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會計核算
EPC工程總承包合同原則上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的要求,規范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和信息披露。但是在實務當中,根據合同的不同簽訂方式而又有所不同:
1.根據合同簽訂情況,如工程總承包商不能將設計、采購、施工業務的收入和成本準確劃分和計量,則應將該項合同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將總收入確認為合同收入,將為設計、采購和施工業務發生的各項成本確認為合同成本,以總體進度作為合同完工進度,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的原則確認合同收入和成本。
2.根據合同簽訂情況,如工程總承包商能將設計、采購、施工業務的收入和成本準確劃分和計量,則應將設計、采購、施工業務收入成本區分開,分別不同的業務確認。
(1)對于E設計業務部分。筆者認為,設計業務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準則中“提供勞務收入”的相關要求,確認合同收入和成本。實務操作中,設計業務的完工程度一般可以合同約定的進度計量方法為依據,如取得業主審核簽認過的設計出圖數量、設計里程碑等等。
(2)對于P采購業務部分。采購業務又需要分別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
如果合同約定工程總承包商以自己的名義采購后投入工程使用,則采購成本構成工程總承包商的合同成本。對于這種方式,筆者認為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的相關要求確認收入和成本。由于工程總承包商自行采購材料和設備,采購和設備價款構成工程成本的一部分, 所以投入使用并形成工程實體時應進入合同成本。
如果合同約定工程總承包商只是代理業主方進行采購,發票直接開具給業主方,工程總承包商只收取代理采購費,那么總承包商只能將代理采購費確認為收入。由于工程材料和設備相當于是由業主方自行提供,所以不構成總承包商的合同成本。
如果合同約定工程總承包商先以自己的名義購買以后再賣給業主方,業主方再供給工程項目使用,則總承包商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銷售商品的核算原則”確認收入和成本。工程總承包商購進后銷售給業主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需要在合同簽訂時分別簽訂EC和P合同,對收入和成本進行合理劃分。
(3)對于C施工業務部分。施工業務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的有關原則確認收入和成本。實務當中,工程總承包商將施工業務進行分包的,分包收入和分包成本應作為合同總收入和總成本的組成部分。
二、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納稅分析
1.根據合同簽訂情況,如果工程總承包商不能準確區分設計、采購、施工業務的收入和成本,應將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作為一個整體看待,按建筑業計算繳納3%的營業稅。如果總承包商將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應按扣除分包金額后的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
2.根據合同簽訂情況,如果工程總承包商能夠準確劃分設計、采購、施工業務的收入和成本,則每部分適用于不同的稅收規定。
(1)對于E設計業務部分。一般按照服務業中的提供勞務項目,按5%計算繳納營業稅。
(2)對于P采購業務部分。需要分別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
如果合同約定工程總承包商以自己的名義采購后投入工程使用,或者合同約定工程總承包商先以自己的名義購買以后再賣給業主方, 業主方再供給工程項目使用, 則采購的材料、設備等屬于增值稅的納稅范疇。
如果合同約定工程總承包商只是代理業主方進行采購,發票直接開具給業主方,工程總承包商只收取代理采購費的,收取的代理采購費屬于營業稅的納稅范疇,應按照服務業計算繳納營業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EPC工程總承包商應稅營業額中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因此一般情況下除非設備由業主提供外, 均應包含在采購成本中繳納營業稅。
(3)對于C施工業務部分。一般按照建筑施工業計算繳納營業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建筑業的總承包人將工程分包或者轉包給他人,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額減去付給分包人或者轉包人的價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在實際業務處理當中又可分為不同的方式:
方式一是由分包商和EPC工程總承包商各自解繳稅款, 分包商已納稅額在EPC工程總承包商應納稅額中抵扣。分包商根據與EPC工程總承包商結算價款在施工當地開具發票,計算繳納稅款并取得完稅證明。EPC工程總承包商根據與業主結算的工程價款在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開具總發票,將總發票和分包商發票及完稅憑證復印件提交稅務機關審核,以總發票金額減除分包商分包價款后計算繳納稅款。這種方式在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運作中最為常見,開票結算以及抵免稅流程比較易于操作。
方式二是EPC總承包商與業主開票結算在先,由工程總承包商統一計算繳納稅款,代扣代繳分包商稅金。EPC工程總承包商向稅務機關提供總協議、分包協議等資料,取得代扣代繳完稅憑證,再將分包單位完稅憑證復印作為代扣分包單位稅款的支付憑證,將原件提供給分包商。分包工程再轉包的,不能辦理抵免稅。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中國昆侖工程公司 北京 100037)
(作者簡介:楊柳俊,會計師,研究方向:合并報表、會計核算。)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