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君 劉剛 戴偉乾
摘 要:旅游文化紀念品是旅游產品的構成要素之一,對于促進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較大作用。“創客”發端于20世紀80年代的DIY模式,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一種新的創業服務模式。將“創客”創業服務模式運用在旅游文化紀念品的設計中,是一種設計思維上的大膽嘗試,同時,以赫哲族傳統手工藝品為范例,也為其它地域性旅游文化紀念品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借鑒。
關鍵詞:設計人才 創業模式 創客 旅游紀念品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1-228-02
工業產品能否滿足消費者使用和審美兩大功能直接反映了設計師能力品質的高低。面對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增長和豐富,培養符合市場和企業需要的工業設計人才成為現代設計教育面臨的核心課題。然而,當前全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培養和輸出的人才的服務能力顯然不足,即相當部分學生的設計專業知識和能力與企業的實際需要存在較大的距離,導致就業或創業的困難。因此,本文以“創客”為切入點,通過對工業設計的內涵演變、設計人才的勝任特征及需要具備的技能等方面的闡述,探索了以“創客”空間為模式的工業設計創業服務體系,為人才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培養途徑。
一、“創客”創業服務模式
(一)“創客”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是近年來人們為突出黑客(Hacker)之中較為中性而善意的一類人所創造出的較為溫和的新詞。創客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是創新2.0模式在設計制造領域的典型表現。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及其觸發的以創客為代表的創新2.0模式,基于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制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面向應用的融合從創意、設計到制造的用戶創新環境。
沒有分享,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作為人類社會的一份子,分享和傳播知識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將分享作為樂趣則是一種良好的品格和習慣,但分享絕不意味著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或鼓勵抄襲和盜版,恰恰相反的是,分享必須建立在尊重首創精神的堅實基礎上,否則創新會變成建立在流沙上的建筑。創客鼓勵創新各種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時,保護首創者的利益和積極性。
創客并不是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他們的共同特質是創新、實踐與分享,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各不相同的特長,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即創意者、設計者和實施者。他們聚到一起,通過相互協調并發揮自己的特長,就可以爆發出巨大的創新活力。
1.創意者。他們是創客中的精靈,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并找到改進的辦法,將其整理歸納為創意和點子,從而不斷創造出新的需求。
2.設計者。他們是創客中的魔法師,他們可以將一切創意和點子轉化為詳細可執行的圖紙或計劃。
3.實施者。他們是創客中的劍客,沒有他們強有力的行動,一切只是虛幻泡影,而他們高超的劍術,往往一擊必中,達成目標。
(二)“創客空間”創業服務模式
隨著國外創客運動的興起,國內的創客空間、創客社團等創新創業團體也隨之發展起來。比較早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有北京創客空間、南京創客空間、成都創客空間以及深圳柴火創客空間等,他們因功能定位和運作模式有一定區別,所以出現了不同的風格特點。
1.“互聯網+”背景下的個人創客匯聚成創客群體——即“創客空間”。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流行自己動手制作物件的潮流,即DIY模式(Do It Yourself),這便是“創客空間”的發端。回顧幾十年的DIY風潮,人們在設計、開發、制作以滿足自己特殊需求的物件時,雖然所處領域、制作對象不盡相同,但卻與“創客”有著一個共同點,即他們都是憑借興趣、愛好或需求,依靠個人或團隊的知識、物力、財力等來實現。進入21世紀,互聯網對于我們已經不再陌生,它滲透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并與之形成了一個大系統,正在推動著這些傳統產業的大規模變革。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個人創客匯聚成創客群體——即“創客空間”。他們借助互聯網將自己的創作作品在網上分享,供其他志趣相投的創客學習、提建議,進而形成了眾多的社交群體。通過這種分享、交流,創客個人水平的提升的同時,也使得整個社群在技術水平和規模上得以提升和發展,進而產生了如今各地不同類別、不同定位的創客空間。
2.“創客空間”是創新產品的重要來源地。“創客空間”的形成離不開創新技術與人才,這里為有想法、求實現的“創客”提供了分享與合作的土壤,使其不斷制造出創意十足的新產品。我國各地產業結構與文化氛圍不盡相同,各地依據自身優勢推動著創客空間的發展,并時常產生很多特色鮮明的項目,從而形成創客空間的面貌不盡相同。創客社群的創造雖然不以利益為主要訴求,但是創客并不排斥商業,不少初創企業都是從創客項目中生發出來的。因此,吸納創意人才與創新技術是創客空間最重要的職能,這里讓有想法、有需求、求實現的人們(或創客)組成團隊,不斷設計、生產出新的作品(物件)。
二、旅游紀念品設計
旅游業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發展迅速,到了20世紀90年代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一個新興的中堅力量,日益受到重視并且成為多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對經濟的貢獻能力也日益顯現。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給旅游文化紀念品市場帶來了機遇,旅游文化紀念品是一種極具地域文化代表性的載體,通常展示了本地區文化的精髓,因此,旅游文化紀念品的設計開發對于一個地區的形象宣傳和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設計原則
1.地域性。旅游文化紀念品帶有極強地旅游地文化特征,在設計時必須著重強調地域特點,即需要重點關注旅游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信息。因此,在設計之前需要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獲得旅游地的全面地理人文信息,經過分析、研究進行取舍、組合,從而將代表性的地域特征體現在旅游文化紀念品的載體上。
2.民族性或民俗性。一件具有濃厚民族韻味的旅游紀念品,可以讓人們產生美好的聯想,使游者通過欣賞、品味,來了解該民族的文化內涵。同時,旅游者除了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觀之外,也會領略當地的民俗風情,其所購買的紀念品越具有當地的民族特色,就越有紀念和收藏價值。
3.藝術性。旅游文化紀念品是游客旅游過程體驗的延續,需要具有較強地外觀美感,游客通過旅游紀念品的美的延續性,能夠喚醒游客在旅游體驗中的美好感受。
4.實用性。現代社會人們所追求的旅游紀念品既需要美觀,也需要具有多重實用功能。一個集美觀與實用,且功能豐富的旅游紀念品無疑是游客的首選。因此旅游紀念品在藝術性設計的基礎上也要考慮設計的多功能實用性。
(二)設計策略
1.以質取勝,注重人文關懷。旅游文化紀念品除了游客作為紀念之用,往往也作為游客帶給親朋好友的“禮物”,作為禮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質量。同時,旅游紀念品的人文互動性設計也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關注,在旅途中,消費者更喜歡自己親自參與紀念品設計的某一個環節,進而給自己或親人,朋友留下更有紀念價值的物件,來更好地回味旅游景點。人文關懷可以充分體現互動性,同時它尊重消費者,使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行為變得有意義并賦予產品以新的含義,通過參與可以產生新的價值,所以這種人文關懷的設計在當代受到了廣泛的推崇。
2.保留傳統精華,注重創新意識。設計的靈魂在于創新,如何不斷生產出新的具有創意點的產品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對于傳統精華的提煉和保留,既可以讓我們保護好當地的特有旅游資源,又可以衍生出新的產品,設計出來的作品,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它是源于傳統,而又賦予了傳統以新的生機和活力。
3.重視宣傳,樹立品牌。節慶活動對旅游者而言具有特別的吸引力,因為節日活動也屬于民俗活動中的一種,游客可以通過這種活動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文化。而在節慶活動中推出的特色旅游紀念品也受到普遍的歡迎,成為節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宣傳的同時,也要不斷樹立自己的品牌。品牌附加值是所有的企業家夢寐以求的,同樣質地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價格,物有所貴,這就是附加值。
(三)設計案例——赫哲族傳統手工藝品設計
1.赫哲族魚皮設計作品。赫哲族作為我國“四小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居住在東北的三江流域,幾千年來以捕魚、狩獵為生,創造和發明了使用魚皮制作各種生活用品,如魚皮衣、魚皮帽、魚皮鞋等,同時,也利用各種魚皮制作成魚皮工藝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觀賞性強。如圖1所示,為赫哲族魚皮旅游紀念品。本設計利用整張魚皮裁剪而成,其設計題材取自赫哲族神話故事:太陽與月亮。在赫哲人傳統觀念中,太陽代表女性,月亮代表男性。本設計中講述著一個男子正在追逐著他心愛的姑娘,姑娘的周圍有很多類似鳳凰的神鳥,男子的身后有星星圖案,二人腳踏祥云,其美好的故事情節孕育著甜美的愛情。本設計構圖完整,比例恰當,藝術美感與故事內容形成完美統一。
2.赫哲族樺樹皮、樺木設計作品。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依山傍水,他們沿江建屋而居,幾千年的漁獵生活賦予了這個民族特有的設計文化。赫哲先人用樺樹皮、樺樹木制作生活器具,據考證,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就出現了樺樹皮工藝,因此樺樹皮工藝在文化人類學上有著“活化石”的稱譽。樺樹皮通過簡單處理之后,具有很好的防水和抗腐蝕性能,制成的器皿輕便、易攜帶,不易破碎,是過去赫哲族人不可缺少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樺樹皮器具外表美觀、形式多樣,主要有船、簍、箱、盒、碗等,這些樺樹皮制品多采用獸筋縫制和精美的自然咬和而成,上面刻有反映赫哲族人漁獵生活的各種圖案和花紋。如圖2所示,為樺樹皮筆筒。本設計用樺木做框架,表面用樺樹皮的正反兩面交替銜接,形成了美麗的色彩變幻。筆筒表面的裝飾圖案采用赫哲族傳統的吉祥紋樣,寓意美好。如圖3所示,為樺木筆筒。本設計利用原木進行中間旋空而成,上半部做了簡單的打磨處理,下半部保持原木本色,具有一種原生態的藝術氣息。
三、結論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產業、技藝、習俗等都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不斷演繹變化著,“創客”創業服務模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迅速發展成長的。如何利用“創客”這種服務模式,為旅游文化紀念品市場注入生機與活力,是當下設計師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設計應緊隨時代步伐,傳統手工藝品更應與時俱進,這樣才會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2014-2015年度教學研究項目(編號:JYLY2014-05);2015年度佳木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面上項目(編號:13Sh201508);2015年度佳木斯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5xj02)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 [美]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著.蕭瀟譯.創客:新工業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 王德宇,楊建新,李雙壽.創客空間:做什么,怎么做[N].大眾日報,2015.6.17
[3] 賈兆潁.旅游紀念品的再設計分析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1
[4] 孫巍巍.漁獵文化影響下的赫哲族傳統居住藝術研究[J].山西建筑,2013(4)
[5] 孫巍巍.赫哲族傳統衣食住行設計藝術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0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簡介:李德君,碩士,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設計教育等;通訊作者:劉剛,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2013級本科生。)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