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志性符號,合理應用于城市雕塑等公共空間,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農歷丁酉年春節前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下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意見》共分四個方面,從理論和實踐層面講明了為什么傳承發展、傳承發展什么、怎樣傳承發展的問題。第一方面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第二方面概括了傳承發展的主要內容,目的是明確精華要義,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第三方面從7個重點領域闡述傳承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措施、重點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第四方面從組織領導、政策保障、法治環境、社會參與的角度提出了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方式和條件。
“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還是第一次。”2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就《意見》的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這項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延續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優秀傳統文化存在被貶低、漠視現象
中宣部負責同志指出,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大大增強,基層和民間的參與面很廣,參與主體很多,形式載體多樣,總的勢頭很好。但是,在如何看待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闡釋其核心內容以及如何傳承弘揚等問題上存在一些思想認識上的不統一,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仍然薄弱,在生產生活中轉化運用仍存在不足,有的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簡單復古的現象。
中宣部負責同志指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日益擴大,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甚至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這都迫切需要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走上積極健康、規范有序的軌道。
上述負責同志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包含了傳承弘揚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明確了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任務,為制定意見提供了理論指導和重要遵循。各地區各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進,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啟動實施了一些重點項目,積累了實踐經驗,為意見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這位負責同志透露,2014年以來,中央宣傳部會同有關部委,深入調研、充分醞釀、反復修改,起草制定了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制定過程中,吸收了大量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聽取了文化名家、兩院院士、學部委員,以及教育、文化、文物、城鄉建設、旅游、體育工作者和各界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使意見制定更具廣泛代表性和社會共識度。
這位負責同志同時指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貫徹落實,也同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實際緊密相關,與社會生產生活、人民群眾日常行為密切相連。因此,在制定《意見》之初,就考慮虛實結合、宏觀論述與具體項目相統一,既提出原則要求,闡明從總體上需要把握的重要問題,又提出具體任務舉措,設計實施一系列具有引領性的重點項目。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扶持,加強文化法治環境建設,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協同推進、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新格局,整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
“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與人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長久生命力,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為此,《意見》強調把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產生活,并提出了一系列相關重點任務和措施。”中宣部上述負責同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對照《意見》全文,《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意見》將“如何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作為傳承發展工作的具體內容予以明確。《意見》指出,注重實踐與養成、需求與供給、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
《意見》強調,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志性符號,納入城鎮化建設、城市規劃設計,合理應用于城市雕塑、廣場園林等公共空間,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挖掘整理傳統建筑文化,鼓勵建筑設計繼承創新,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延續城市文脈。加強“美麗鄉村”文化建設,發掘和保護一批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鎮和村莊。
《意見》提出,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現代企業文化。實施中華老字號保護發展工程,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有市場競爭力的中華老字號做精做強。
《意見》要求,要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加強對傳統歷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藥等的研究闡釋、活態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價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制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
《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規劃設計推出一批專題研學旅游線路,引導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華文化。同時,推動休閑生活與傳統文化融合發展,培育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傳統休閑文化。發展傳統體育,搶救瀕危傳統體育項目,把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全民健身工程。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為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及要求,年內各地區各部門將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并結合各自實際制定相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