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努力使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和互聯網,發表了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
他在賀詞中強調,部分群眾在就業、子女教育、就醫、住房等方面還面臨一些困難,不斷解決好這些問題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心和幫助貧困人口和有困難的群眾,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新年伊始,全國進入地方兩會時間。
民有所求,政有所為;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生周刊》記者對已公布的30份省級政府工作報告(截至2月8日)梳理后,發現各省級政府在部署2017年工作時,均把就業、教育、就醫、住房、精準扶貧、社會保障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列為民生工作的重點,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努力使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就業對于穩定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團結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筑牢長治久安的根基,因此被稱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重慶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就業社保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和就業援助,推動重點群體充分就業和自主創業,做好去產能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工作。
遼寧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去產能分流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工作。
湖北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實施“我選湖北”計劃,引導更多省內大學生留在湖北、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來鄂發展。大力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開展精準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甘肅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分流職工、復轉軍人等為重點,落實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建立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長效機制,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完善省際勞務協作對接機制,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500萬人以上。
寧夏回族自治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和軍隊退役官兵的就業安置,購買公益性崗位7000個,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
加快完成教育均衡發展
強國必強教,強國先強教。教育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和興旺發達,只有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進一步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快完善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上海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整體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覆蓋5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建立與高校分類管理相適應的評價、投入機制。擴大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進一步落實地方高校辦學自主權。新建和改擴建20所幼兒園。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終身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建立民辦學校分類登記管理制度。
江蘇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圍繞公平和質量,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按照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的要求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步伐,推行產教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模式,以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引領促進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辦好民辦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加大扶困助學力度,對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免學費政策。
江西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加大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引導普通高中優質特色辦學,逐步推進高中免費教育。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河北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強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抓好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廣西壯族自治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新建學校94所,改擴建中小學校2500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鼓勵多元普惠幼兒園發展。實施“全面改薄”工程,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突破發展工程。聚焦職業教育內涵發展,實施高職教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調整中職學校布局。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強與東盟國家教育合作。
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北京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實施醫藥分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推進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藥品陽光采購,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大醫院與社區用藥銜接。推進分級診療,加快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部分二級醫院向康復護理醫院轉型。完善基層醫療績效考核制度,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報告還提出,北京市將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落實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加強重點傳染病和慢病防控。優化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增加助產服務資源,提高兒科救治能力。
山東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基本建成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健全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公共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壯大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全面加強重點傳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完善提前預防控制體系。繼續開展性別比綜合治理。強化出生缺陷防治機制。適應二胎生育高峰,加強產科兒科醫護人員和床位設施。發展醫養融合型社會保險醫療機構。
山西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完善醫院補償機制,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以基層首診為導向,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推進縣鄉醫療衛生一體化。
西藏自治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把農牧區醫療制度補助標準提高到475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46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65元。企業退休職工體檢費提高到1000元、新建過渡期福利金月人均60元。
住房保障是民生之要
妥善解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北京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該市將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并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比例,保障房建設籌集5萬套、竣工6萬套。棚戶區改造3.6萬戶。完成1.5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培育和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以城六區為重點,繼續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切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報告還提出,今年北京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拆除違法建筑400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開展直管公房違規轉租轉借和商改住清理整治,持續整治群租房和出租大院,完成地下空間三年綜合整治任務。
天津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大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建成保障性住房3萬套,改造棚戶區40萬平方米,翻建修繕農村危房5000戶。
黑龍江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省棚戶區改造開工20.8萬套;農村泥草(危)房改造6萬戶;堅決完成四煤城采沉區14.05萬套棚改任務,確保40萬居民受益。
多渠道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民生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河南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將城鄉低保財政月人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不低于250元和142元,社會散居和機構供養孤兒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和1100元。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健全社會救助、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強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和困境兒童保障,使人民群眾遇急有助、遇困有幫,讓社會充滿關愛和溫暖。
浙江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社保改革,促進公平可持續。加快各級各類社會保障制度整合,逐步形成“多檔次、可選擇”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社保運行機制,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更公平、可持續。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聯動調整機制,穩步提高基本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標準。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加強殘疾人權益保障。
廣東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深入推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完善省級養老保險調劑金辦法。積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穩步推進醫保城鄉一體化改革。健全城鄉居民養老、醫保待遇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大病保險保障和醫療救助水平。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系統推進復合式付費方式。開展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試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力爭城鄉居民各類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做好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工作。基本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擴大醫療救助范圍,提升保障水平。全面開展有意愿“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和孤兒集中收養救助工作。
推動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事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
湖南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完成年度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實現減少110萬農村貧困人口、10個貧困縣和2500個以上貧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標,做好45萬左右喪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兜底工作。
青海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好精準脫貧“1+8+10”組合拳,創新扶貧機制,繼續輸血、強化造血、防止失血,鞏固住脫貧攻堅成果,組織好易地扶貧搬遷,因地制宜發展后續產業,切實把扶貧扶在點上、扶在根上,確保11個貧困縣摘帽、500個貧困村退出、14萬貧困人口脫貧。
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因戶因人精準施策,通過扶持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20萬貧困人口脫貧、14個區貧旗縣、3個國貧旗縣摘帽。
報告同時提出,要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發展條件。做好健康扶貧工作,免費為貧困人口進行健康體檢。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脫貧攻堅投入,自治區本級設立扶貧產業基金,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堅決防止虛假脫貧、數字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