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燦
(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新鄉 453000)
淺談豬支原體肺炎的防治
趙智燦
(新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新鄉 453000)
豬支原體肺炎,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稱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和氣喘,病理變化特征是肺的尖葉、心葉、中間葉和膈葉前緣呈肉樣或蝦肉樣實變。該病死亡率一般不高,但繼發性感染可造成嚴重死亡,所致經濟損失很大,對養豬業發展帶來嚴重危害。
豬肺炎支原體是支原體科,支原體屬成員。豬肺炎支原體又稱豬肺炎霉形體,因無細胞壁,故呈多形態,有環形、球形、點形、桿形和兩極形。該菌革蘭氏染色陰性,但著色不佳,姬姆薩或瑞氏染色良好。能在無細胞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生長條件要求較嚴格。該菌對自然環境抵抗力不強,圈舍、用具上的支原體,一般在2~3 d失活。對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和磺胺類藥物不敏感,對壯觀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樂菌素、林可霉素敏感。常見的化學消毒劑均能達到消毒目的。
自然病例僅見于豬,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均能感染,但乳豬和斷奶仔豬易感性最高,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其次是懷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豬,育肥豬發病較少,病情也輕。母豬和成年豬多呈慢性和隱性。病豬和帶菌豬為該病的傳染源,病豬與健康豬直接接觸,或通過飛沫經呼吸道感染。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潛伏期一般為11~16 d。主要臨診癥狀為咳嗽和氣喘,根據發病過程,大致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3個類型。
主要見于新疫區和新感染的豬群,病初精神不振,頭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數劇增。病豬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喘氣,發出哮鳴聲,似拉風箱,有明顯腹式呼吸。咳嗽次數少而低沉,有時也會發生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如有繼發感染則可升到40℃以上。病程一般為1~2 w,病死率較高。
多由急性型轉來,主要臨診癥狀為咳嗽,清晨和傍晚氣溫低時或趕豬喂食和劇烈運動時,咳嗽最明顯。咳嗽時四肢叉開,站立不動,拱背,頸伸直,頭下垂,用力咳嗽多次,聲音粗糲、深沉、洪亮,嚴重時呈連續的痙攣性咳嗽。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和腹式呼吸。
可由急性型或慢性型轉變而成。有的豬只在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感染后不表現臨診癥狀,但用X線檢查或剖檢時可發現肺炎病理變化,隱性型在老疫區的豬中占相當大比例。如加強飼養管理,則肺炎病理變化可逐漸康復。反之飼養管理惡劣,病情惡化而出現急性或慢性臨診癥狀,甚至死亡。
主要見于肺、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急性死亡可見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在心葉、尖葉、中間葉及部分病例的膈葉前緣出現融合性支氣管肺炎,以心葉最為顯著,尖葉和中間葉次之,然后波及膈葉。早期病理變化發生在心葉,如粟粒大至綠豆大,逐漸擴展而融合成多葉病理變化,成為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兩側病理變化大致對稱,病理變化部的顏色多為淡紅色或灰紅色,半透明狀,界限明顯,如鮮嫩肌肉,俗稱“肉變”。隨著病程延長或病情加重,病理變化部顏色轉為淺紅色、灰白色或灰紅,半透明狀態的程度減輕,俗稱“胰變”或“蝦肉樣變”。
根據流行病學、臨診癥狀和病理變化的特征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做實驗室檢驗以確診。確診該病時應以一個豬場整個豬群為單位,只要發現1頭病豬,就可以認為該豬群為病豬群。實驗室檢驗方法主要有:X線檢查法和抗原診斷法。X線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病豬在肺野的內側面以及心膈角區呈現不規則的云絮狀滲出性陰影。常見的抗原診斷方法有3種,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熒光試驗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其中最常用的是ELISA法和PCR法,ELISA快速、準確、特異性強,是臨床上較為實用的一種快速檢測方法。PCR法較ELISA法更為準確、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但對實驗室條件和操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
目前預防該病最常用的方法是疫苗免疫接種和抗生素治療。目前的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進口滅活苗,但兩種疫苗的免疫保護力均有限。抗生素治療可采用對支原體敏感的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等藥物注射。除此之外,預防或消滅豬氣喘病的關鍵在于堅持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在疫區,以康復母豬培養無病后代,建立健康豬群為主。主要措施有:自然分娩或剖腹取胎,以人工哺乳或健康母豬帶仔豬法培養健康仔豬,配合消毒切斷傳播途徑并消滅傳染因素;仔豬按窩隔離,防止竄欄;育肥豬、架子豬和斷奶仔豬分舍飼養;利用各種檢疫方法及早清除病豬和可疑病豬,逐步擴大健康豬群。
未發病地區和豬場的主要措施有:堅持自繁自養,盡量不從外地引進豬只,必須引進時,要嚴格隔離和檢疫;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獸醫衛生工作,擴大人工授精,避免母豬與種公豬直接接觸,保護健康母豬群;科學飼養,采取全進全出和早期隔離斷奶技術,從系統觀念上提高生物安全標準。
S858.28
B
1004-5090(2017)10-0047-01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