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偉
(河南省駐馬店市獸藥飼料(動物產(chǎn)品)質量檢驗監(jiān)測中心,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牛舍內溫度一般應保持在8~17℃,對圍產(chǎn)期的母牛、新生犢牛、高產(chǎn)牛的圈舍要適當加溫,牛舍溫度應保持在15~17℃。在冷空氣入侵,氣溫突然下降時,應及時將牛舍門窗、墻縫封閉。當外界氣溫低于零下10℃時,應將奶牛趕入圈舍內過夜,以防凍傷乳頭和體能消耗過多,從而影響其產(chǎn)奶量。牛床要多鋪墊草或干鋸末類保溫物料,避免畜體與冰冷地面直接接觸。
當奶牛進入牛舍后,要保證舍內通風干燥,防止?jié)駳膺^大和屋面滴水、地上結冰現(xiàn)象的發(fā)生。當濕度過大時,霧氣在屋頂遇冷變成水滴,落在屋內或奶牛身上,容易造成奶牛真菌病的發(fā)生。奶牛身上潮濕,熱量損失會很大,影響產(chǎn)奶量。牛排泄的糞便和濕的墊草要及時清理,盡可能少用水沖洗地面和牛欄,定期用干鋸末等將牛舍地面吸干,保持圈舍干燥。為避免造成牛舍內溫度大幅下降,通風換氣應安排在中午時段進行,并注意不能讓冷空氣直接吹到牛體。
經(jīng)常刷拭牛體,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有助于調節(jié)牛的體溫和增強牛的抗病能力。研究表明,經(jīng)常刷拭牛體,可使產(chǎn)奶量提高8%~10%,因此,應每天早晚兩次刷拭牛體全身各部位,每次3~6 min。奶牛多曬太陽,可以促進其體內維生素D的產(chǎn)生,促進鈣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壯。太陽的紫外線也可以殺死奶牛體表的病原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在中午陽光充足、氣溫相對較高時,可以把牛趕出牛舍,讓其在運動場運動、休息。但在運動場活動的時間應控制在2~6 h之間,一般是上、下午各活動1~3 h。
進入冬季后,應及時調整飼料配比,力求多樣化。在精飼料的供給方面,蛋白質飼料不變,玉米的供給量要增加20%~50%,也可增喂棉籽等,從而增加能量飼料的比重。在粗飼料方面,最好飼喂青貯料或酒糟等,以此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綠多汁飼料。在缺乏蛋白質飼料的情況下,可添加尿素,一般6月齡以上的犢牛日喂30~60 g,青年牛日喂70~90 g,成年母牛日喂150 g。但是,尿素適口性差,可與精飼料混合后拌草飼喂,喂后0.5 h內不宜飲水。
奶牛飲用未經(jīng)加溫處理的冷水,不僅消耗身體熱能,影響產(chǎn)奶量,而且還會導致消化不良,從而誘發(fā)消化道疾病。因此,冬季奶牛飲水溫度應維持在15~25℃。犢牛體溫比成年牛高,所以飲水溫度應比成年牛的高,一般在35~38℃為宜。冬季青綠飼料缺乏,所以要相對增加飼料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鈣和磷一般每天可添加5~15 g,同時視奶牛體質量大小和產(chǎn)奶量高低,每日添加食鹽50~100 g。另外還應適量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
奶牛通常是“夏配春生,冬配秋生”。冬季配種懷胎,可避免在炎熱夏季產(chǎn)犢,并有利于奶牛獲得高產(chǎn),因此,奶牛養(yǎng)殖戶應抓住冬季的大好時機,做好奶牛的配種工作,提高受胎率,為新生犢牛順利降生和健康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冬季節(jié)是疾病預防的重要時期,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重點做好奶牛寄生蟲病、腐蹄病、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胃腸炎、瘤胃酸中毒、霉變飼料中毒等常見疾病的預防工作。
冬季奶牛圍產(chǎn)期的管理很重要。一是要保持奶牛圍產(chǎn)期營養(yǎng)水平,尤其要保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供給;二是要在分娩前開始預防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的發(fā)生;三是對剛出生的犢牛,應立即用干鋸末或干布將其擦干,然后放在火堆旁慢慢使其被毛干燥,并一定讓其吃足初乳,犢牛人工哺乳時,乳汁應在加熱消毒之后冷卻至35℃左右時喂給,溫度偏高或偏低都有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冬季奶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注意保暖防濕,加大高能量飼料和礦物質、維生素的供給,著力增強奶牛體質,同時加強冬季奶牛常見疫病的防控,使奶牛的生長環(huán)境更加舒適,管理更加科學,以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