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堯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高塔斜拉橋鋼錨梁施工技術要點
印順堯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基于目前高塔斜拉橋鋼錨梁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問題,分析了高塔斜拉橋鋼錨梁施工技術的應用難點,并提出了與之對應的控制方法,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高塔斜拉橋;鋼錨梁施工技術;索道管安裝;邊跨壓重
(1)索道管安裝索導管和鋼錨梁是廠家焊接在一起后運到工地我們在整體安裝的。該大橋為主跨720 m雙塔雙索面斜拉橋,H 形塔柱高度為246.5 m,塔柱施工過程中風效應影響較大。前三組為索導管,后面25組全部為鋼錨箱。在對塔端的索導管進行整體施工安裝過程中,若采取在塔上直接安裝定位,將受到外界風壓、氣溫、附塔起重設備運轉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情況,不僅為了增加了現場測量工作量,還增加了索導管整體安裝和定位難度。
(2)自密實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難度大。都格北盤江大橋云南岸4#主塔高246.5 m,工程規模大、建設標準高、交通不便等特點,采用天然河砂配制高泵程高性能混凝土,貴州無河砂來源,省外購運則成本太高。此外,人為因素也是影響混凝土密實度的原因之一,這是由于施工技術人員沒有控制好機械砂自密實混凝土性能質量的造成的。對于混凝土施工的配套泵送設備,施工技術人員為掌握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配制方法,從而使管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措施無法得到作用質量保證。
(3)邊跨壓重 壓重快是重晶石混凝土。北盤江大橋受地形條件限制,北盤江大橋邊中跨比小、邊跨壓重要求高。由于壓重數量較多且桁梁結構壓重空間有限,壓重方案實施難度大。設計階段結合本橋的施工架設階段、運營階段的主梁受力要求,給出了具體的壓重措施及方案(包括混凝土檢修道、弦桿內灌自密實混凝土、后期大比重混凝土壓重塊)。但作為具體實施,在壓重混凝土配合比、壓重混凝土灌注工藝,以及結合頂推施工確定優化的壓重時機等方面仍缺乏相關成果的支撐,導致實施階段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里的邊跨壓重壓塊是重晶石混凝土。此外,由于壓重數量較多且桁梁結構壓重空間有限,這就導致實際結構的作用穩定性很難得到有效控制。而傳統鋼結構內灌混凝土的方法一般適用于豎直構件且尺寸不大的構件,其混凝土施工已有成熟的施工工藝方法。對于水平向的構件,且截面大、跨度大的鋼桁架弦桿進行內灌混凝土,在混凝土密實度、混凝土裂縫等控制桁架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成熟工藝和經驗則較為缺乏。
2.1 索導管加工安裝控制
以本工程建設使用的索導管在勁性骨架上的安裝控制為例,施工技術人員嚴格抄平索導管后場的安裝平臺,安裝平臺即為坐標系轉換前塔肢內側面,同槽加工的擋板必須鉛垂。具體來說,施工技術人員要根據設計提供的相關參數,計算出索導管 A、B、C、D、E、F 點相應坐標。為索導管安裝控制點布置圖,從而按照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采用型鋼加強固定索導管于勁性骨架上。
此過程,由于索導管是在后場安裝于勁性骨架上,而前場又是僅對勁性骨架進行控制,因此,前后場兩套安裝系統的測量控制基線和控制基點必須是同一條線、同一點,否則,會因系統不一致將造成索導管整體偏移。控制基線選擇為勁性骨架上、下連接板中心點連線,控制基點至索導管安裝平臺高差必須嚴格控制,在鋪設安裝平臺時,應嚴格抄平平臺,確保其平整度。
2.2 控制好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性能
為減少人為因素對混凝土密實度的影響,施工技術人員應充分利用我司自密實混凝土的研究成果,采用機制山砂自密實混凝土,對于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度,確保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意義非常重大。采用機制山砂配制,要求提前做好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研究,確保在山區高塔的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泵送工作性能優良。同時配套的泵送設備,管壁使用性能及安全措施等方面也應同步進行研究,以掌握能滿足上述要求的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配制方法,從而為今后的山區高聳結構的工程建設提供經驗和理論依據。
2.3 頂推臨時結構控制
以鋼導梁臨時結構為例,施工技術人員應將導梁確定為無堅桿的三角形桁式結構,橫向布置兩片主桁架,桁間距與鋼桁梁同寬(27 m)。導梁推薦采用 Q345C 鋼材,單個導梁重不超過 240 t。導梁結構采用高桁架結構形式,前端高度6 m,后端高度8 m,與主橋鋼桁梁一致,節間長度8 m。導梁主桁架上、下弦桿均為箱形截面,腹桿采用 H 形截面。導梁前端節點為變高鋼性節點,設起頂設備。導梁前端到達滑到后,通過導梁前端設置的液壓千斤頂,反頂活塞,活塞向下移動,根據千斤頂的行程,確定活塞的錨固插銷位置及千斤頂的后錨固反力座的插銷位置。經過多次連續起頂,將導梁起頂至設計位置后,將導梁前端與活塞鎖定。頂推(拖拉)鋼桁梁前移,導梁前端支撐到下滑道梁上后,即可將千斤頂活塞收起,進入正常滑移狀態。導梁后端與鋼桁梁連成整體。導梁的一般構造方案見設計文件。上部結構安裝承包商應根據本冊設計文件對導梁進行專門設計,在滿足功能、要求的情況下,經設計同意后,也可提出其他更為合理的導梁結構型式。
此外,頂推臨時結構中的鋼結構頂推平臺構造,施工技術人員應將其布置在輔助墩與過渡墩之間,且靠近主橋過渡墩。其中鋼結構頂推施工平臺基礎采用擴大基礎,縱橋向間距9.6 m,橫向間距3.0 m。鋼管樁采用φ630×10 mm 鋼管,縱向相鄰鋼管間采用φ400×10 mm鋼管水平桿和斜桿相連,以保證鋼管立柱的穩定性。靠主跨側前三根鋼管頂部設置長度4.0 m的4I63a 工字鋼分配橫梁,后兩根鋼管頂部和7#過渡墩設置長度4.0 m的3I63a 工字鋼分配橫梁,以支撐縱向鋼滑道梁。鋼滑道梁全長 53.5 m,端部設置拉力桿與7#過渡墩混凝土背墻連接,以抵抗平臺支架的水平力。
[1] 楊輝. 大跨斜拉橋鋼錨梁安裝施工要點及精確定位[J].北方交通,2015,(12):31-35.
[2] 陳永華. 超重、扁形斜拉橋鋼錨箱成套施工技術[J].珠江水運,2016,(5):62-63.
[3] 孫克強,王壽星,王珂,張釗,陳干. 九江長江公路大橋主塔鋼錨梁施工技術[J]. 現代交通技術,2014,(4):49-51-67.
2017-03-03
印順堯(1989-),男,貴州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施工技術研究。
U448.27
:C
:1008-3383(2017)06-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