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珍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學院(438002)
如何運用課堂教學提高建筑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胡愛珍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學院(438002)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注重學生對施工技術的掌握,使學生建立對施工工藝的感性認識,能夠根據工程具體條件,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達到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目的。文章探究如何運用課堂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生產崗位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建筑工程;課堂教學;實踐能力
工程建設類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應以服務區域經濟和建設行業發展需求為己任,要求我們以“工學結合”理念為指導,面向行業就業對社會人才需求進行調研,科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合理選擇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性地提出與市場需求相吻合的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體系,從而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將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體現高職特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給土建類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怎樣安排教學內容,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是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1]。
職業資格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有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課程建設能力、專業建設能力等幾個方面。建筑設計是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工作,一般來講需要5年以上的成長鍛煉經驗。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必須熟悉建筑項目從立項至投入使用過程中的管理、設計實踐要求,并能從事建筑設計中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工作(如建筑策劃、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房地產咨詢等),具有國家注冊執業資格要求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的綜合能力,并能及時掌握本專業方向的最新技術[2]。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一年分為三學期,工作與學習交替進行;有的一個星期幾天學習幾天工作;也有的每天半天學習半天工作……。無論是什么形式,他們的共同點是學生在校期間半工半讀。這里的工作不是模擬的工作,而是與普通職業人一樣有報酬的工作,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社會得到鍛煉。學生的工作作為學校專業培養計劃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業的常規管理外,學校還有嚴格的過程管理和考核,并給予相應學分。
建筑工程專業在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以就業為導向,以教學為中心,以專業建設為核心,通過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將教書育人與生產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強調嚴格的質量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和實訓條件的建設,并集專業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于一體的教學方式,為工學結合提供保障。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面應當采用教、學、練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組織靈活安排,課程學習集中,即學生一個上午連續而在課堂上課,學習基礎的專業知識、方法以及儀器的構造和使用、CAD工程制圖、建筑力學等專業課,然后學生分組進行實訓,老師進行現場指導,必要時進行操作演示。這個教學模式的好處一是邊學邊做,容易掌握;二是課堂活躍,學習積極性高;三是學習時間安排靈活,可根據內容與難度調整實訓時間的長短[3]。
由于建筑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該課程的內容常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融為一體。故需結合此特點和具體教學進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現場參觀,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感性認識。對于具體的施工構件和機械,組織學生到施工實訓基地觀看實物,如腳手架、模板、鋼筋、混凝土泵、混凝土攪拌機和鋼筋焊接機械等,然后回到課堂結合剛參觀的實物進行理論講解;對于具體施工工藝或施工流程,調整教學計劃,聯系一些適當的建筑工地,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對其進行教學,如腳手架綁扎、磚墻砌筑、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以及裝飾施工等。學生通過實地觀察,不僅增加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把理論和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專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學習現狀和行業競賽要求,強化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和圖紙表現能力。或以實際工程項目進行實戰演練,每天對學生練習進行講評,每周進行設計競賽,評選出最佳方案,以賽促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工種操作實訓是學生在部分專業課結束后全面進入專業課教學之前進行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砌筑工、抹灰工、鋼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等主要工種實訓。學生到工種實訓現場,以實際操作為主,掌握各工種的施工操作程序步驟、操作要領,確保學生通過技能訓練熟練掌握職業崗位需要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工作任務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該訓練為學生回到課堂進行專業課學習和畢業實踐以及畢業后從事施工一線技術及管理崗位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建筑工程專業類的高職教育特色是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與綜合素質。而要突出這個特色,就要重點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工作。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并通過對技術應用性、實用性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崗位技能的訓練,才能使建工工程專業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1]張獻奇,陳志良,袁雪峰..談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6(15):162-163.
[2]鄭益樂.教育機會成本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9(4): 80-81.
[3]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