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淺談建筑業十項新技術在商住樓工程中的應用
張可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文章介紹了建筑業十項新技術在某商住樓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分析了各項技術應用的難點和技術創新做法,介紹了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建筑業十項新技術;組織措施;管理措施;鋼筋直螺紋連接;節能型門窗;管理信息化;技術創新;效益分析
某商住樓工程地下1層,地上15層,其中1至4層為裙房,總建筑面積27 000 m2。工程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工程主要受力鋼筋采用HRB400級鋼筋,鋼筋連接采用直螺紋連接。門窗采用斷橋鋁合金門窗,外墻保溫采用擠塑聚苯板外墻保溫系統。施工中采用了多項建筑業十項新技術。
為了確保建筑業十項新技術在企業內部的順利推廣和應用,集團公司成立以總工程師為核心的新技術推廣應用領導小組,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新技術推廣應用實施小組,從組織上保證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實施。項目部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精心策劃,編制針對性、可操作性強、技術含量高、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制定每項新技術應用的實施方案,組織施工班組長進行新技術專項培訓,對新技術具體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關鍵技術進行模擬操作,檢查合格后實施,將新技術應用項目目標分解,保證目標分解到位,責任明確到位,措施落實到位,監督檢查到位,驗收總結到位。公司技術研發中心對新技術應用全過程進行跟蹤把關和技術服務,項目部技術部門從具體應用項目、原材料進場、檢驗實施多個環節進行把關,保證新技術應用項目的實施處于受控狀態,為示范工程的創建提供保障。每項新技術完成后及時進行單項新技術應用總結。在本工程項目推廣應用建筑業新技術8大項12子項。
本工程CFG工程樁共900余根,樁徑400 mm,有效樁長15~17 m,采用C30混凝土澆筑。施工時使用長螺旋鉆機成孔、管內泵送混合料成樁的工藝,其優點是施工設備簡單、施工方便、振動小、噪音低、無環境污染、施工工期短、效率高。
本工程在基坑開挖過程中,自上而下邊挖土邊用預應力錨桿做支護,支護完噴射C20細石混凝土,此項措施有效地保證了施工期間基坑側壁的穩定性,為地下結構的施工提供了保障。
本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時,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了水泥重量8%~10%的I級粉煤灰,粉煤灰通過HZS120混凝土攪拌站的摻合料筒倉,經自動計量加入攪拌機。這項措施改善了混凝土可泵性,節約水泥重量約8%。此外在攪拌剪力墻混凝土時添加了丹強絲抗拉纖維,對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具有明顯效果。
本工程在施工時,基礎工程的筏板等受力鋼筋全部采用HRB400級鋼筋,主體結構的框架柱、框架梁及樓板鋼筋也全部采用HRB400級鋼筋。HRB400級鋼筋由于鋼筋的化學成分含有V、Nb、Ti合金,能在保證鋼筋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鋼筋的強度、延展性和伸長率。
本工程基礎和主體結構為≥20 mm的受力鋼筋均采用剝肋滾軋直螺紋套筒進行連接。與綁扎接頭相比,在保證鋼筋連接質量的前提下,使接頭施工速度加快了30%,且采用直螺紋連接的結構能顯著提高抗震性能。
本工程主要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做為填充砌體材料,在加氣塊墻體與混凝土結構相交處使用玻璃絲布以防止此部位產生裂縫。工程外墻保溫采用40厚擠塑聚苯板外墻保溫系統,做法是以擠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簡稱擠塑聚苯板)做保溫隔熱層,采用膠粘劑與基層墻體粘貼,并輔以錨栓固定。擠塑聚苯板外側做聚合物抗裂砂漿保護層,抗裂砂漿內嵌埋耐堿涂塑玻纖網格布。
本工程外部玻璃幕墻裝飾的玻璃采用6+12+6的鍍膜中空玻璃,傳熱系數≤2.0。與普通玻璃相比,中空玻璃可以將80%以上的紅外熱輻射反射回去,同時在可見光波段上保留了高輻射率。在建筑上應用這種玻璃,冬季可以阻止室內的紅外熱輻射向外泄露,夏季又可以阻擋室外的紅外熱輻射進入室內,從而起到了穩定室內環境的作用,在節能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本工程采用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SBC—120防水卷材分別用于防水施工的應用。其中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應用于屋面防水,合成高分子SBC—120防水卷材應用于基礎底板及地下室外墻防水。
本工程在現場測量放線時采用了多種方法相互配合,并運用KTS442R型全站儀控制不規則坐標點的位置。KTS442R型全站儀具有許多優秀實用的特點和測量功能。它結實、重量輕、操作簡便,測角、測距精度高,能進行大量數據存貯,同時電池的使用時間較長,并且采用高密度集成EDM,測距更快、更穩定。
通過運用全站儀進行坐標點直接放樣,有效提高了放線效率和放樣點的精度,為縮短工程工期和保證結構位置的準確提供了保障。
本工程基礎混凝土量為3 000 m3,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由輸送泵直接送達澆筑部位。本工程筏板厚度為1 800 m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需考慮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由于水泥水化熱在混凝土中造成內外溫差過大以及升、降溫過程中產生的溫差、收縮可能導致底板開裂,為避免開裂、降低溫差,必須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
結合本地區水泥生產狀況,為確保混凝土強度,選用新鄉“孟電”旋窯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細骨料采用中粗砂,細度模數2.5~3.0,含泥量不大于2%。粗骨料采用5~30 mm連續級配的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通過摻加活性摻合料、礦粉和粉煤灰以減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熱,并且能改善混凝土泵送性能和節約水泥。采用HT-2A緩凝高效減水劑,降低混凝土水膠比,增加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易性,提高施工速度。為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并防止高標號混凝土產生裂紋,混凝土中摻加UEA膨脹劑,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摻量(水泥摻量的6%~8%)進行添加。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量和攪拌站泵送能力的計算,混凝土坍落度按140mm±20 mm(入模坍落度)考慮,混凝土初凝時間按不小于5 h(根據混凝土攪拌站試配得出)控制,以保證現場混凝土泵送不留置施工冷縫,延緩混凝土水化熱集中放熱。整體混凝土材料中不含氯離子等有害物質,堿含量小于國家標準,確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性能,杜絕堿集料反應的發生。
為了優質、高效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務,我單位自進場之后,在施工管理中就廣泛應用計算機進行施工合同管理、施工計劃、技術質量管理、材料采供管理預決算、財務、勞務、設備管理和計劃統計,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廣泛應用廣聯達、魯班預算、金蝶財務軟件、PKPM資料管理軟件、夢龍網絡圖制作軟件以及品茗資料管理軟件等,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以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為基礎,在工程實施中,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局域網連接國際互聯網,并應用綜合項目管理系統和公司OA平臺實現我單位施工信息的內部橫向交流和數據共享。該項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我單位與參建各方的信息交流,促進施工單位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本工程通過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和大量新技術綜合推廣應用,解決了多項新技術施工難題,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效地推動了企業進步。
本單位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廣泛采用的多項新技術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曾接待大批兄弟單位蒞臨參觀,為公司在高新區樹立了榜樣。
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本單位有效保證了工程施工的質量,在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后,順利完成了工程竣工驗收。
工程共應用新技術12項,每一項應用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