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婷,駱達林
(1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 超聲科,廣東 深圳518103;2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 放射科,廣東 深圳518101)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應用盆底超聲診斷的價值評析
林婷婷1,駱達林2
(1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 超聲科,廣東 深圳518103;2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 放射科,廣東 深圳518101)
目的 探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應用盆底超聲診斷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產后6周出現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50例作為實驗組,另外選取同期未生育的50例女性作為常規組,兩組均采取盆底超聲檢查方案,分析比較兩組的檢查結果。結果 兩組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膀胱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頸移動度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對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超聲診斷,可明確探知患者具體病變情況,便于后期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盆底超聲;診斷
壓力性尿失禁指的是腹壓增高時 (咳嗽、噴嚏等)尿液不自主從尿道外口發生滲漏現象。相關研究[1]表明,我國的婦女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情況占23%~45%。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與高血壓、腫瘤等疾病不同,但仍然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并容易伴有多種負面情緒。因此,對該病患者給予早期臨床診斷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選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與50例未生育女性,均采取盆底超聲診斷方式,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50例產后6周出現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設為實驗組,另外選擇同期未生育的50例女性設為常規組。醫護人員給兩組受檢者詳細講解了本研究的目的、方法、意義等,兩組受檢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納入本研究。實驗組中,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為 (29.36 ±3.48)歲;BMI指數為(21.01±4.24)kg/m2。常規組中,年齡23~44歲,平均年齡為(29.46±3.19)歲;BMI指數為(20.08±3.86)kg/m2。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接受盆底超聲檢查。選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其中探頭頻率為4~8 MHz,二維掃查角度為70°,容積掃查角度為85°。檢查前將兩組受檢者的膀胱與直腸排空,且殘余尿量應在50 mL以下,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采取截石體位,保持髖關節屈曲外展狀態。探頭套套入探頭外罩,涂抹適量的無菌耦合劑于探頭部位,放置部位于受檢者兩側大陰唇之間,并對盆腔臟器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若二維圖像顯示為正中矢狀面情況時應設置觀察參照點于受檢者恥骨聯合后下緣部位,依次顯示恥骨聯合、恥骨后間隙、尿道、膀胱頸、膀胱后壁、陰道、直腸、肛管等;對兩組受檢者靜息狀態下的圖像 (最大Valsalva)進行采集與保存。其中有效Valsalva動作判定標準包括:肛提肌裂孔擴張持續時間在5 s以上且盆腔臟器自背尾側進行移動。同時對兩組受檢者的超聲圖像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分析,對下列指標[2]進行測量比較:最大Valsalva動作下的尿道內口漏斗情況、膀胱后角 (即為膀胱三角區后壁與近端尿段之間的夾角)、尿道旋轉角 (即為最大Valsalva動作下與靜息狀態下尿道傾斜角之間的差值)、膀胱頸移動度 (膀胱頸部位與最大Valsalva動作下靜息狀態時的部位)。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盆底超聲表現與相關檢測指標值。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率 (%)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盆底超聲表現
兩組受檢者均進行盆底超聲診斷,且順利完成Valsalva動作,顯示超聲圖像質量均較為良好,可以較為清晰地顯示出靜息狀態、盆腔器官部位與功能變化情況等。
2.2 兩組膀胱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頸移動度比較
兩組受檢者的膀胱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頸移動度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膀胱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頸移動度比較 (±s)

表1 兩組膀胱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頸移動度比較 (±s)
組別 例數 膀胱后角(°) 尿道旋轉角(°) 膀胱頸移動度(mm)實驗組 50 168.11±15.18 76.18±5.81 36.64±3.51常規組 50 136.24±13.24 41.10±5.51 17.94±2.61 t值 11.1879 30.9785 30.230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3 兩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比較
兩組受檢者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比較 [n(%)]
壓力性尿失禁是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泌尿系統疾病,屬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一類臨床表現[3]。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并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關注。有關研究[4]顯示,成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病率較高,其中一項獨立影響因素為分娩。另有研究[5]顯示,孕期中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占壓力性尿失禁總發生率的比例為32%~ 60%,其中18.4%左右的患者產后早期持續存在尿失禁病癥。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尚無定論,多數專家學者認為與生育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且許多研究報道認為造成壓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因素為妊娠、分娩引發的盆底損傷情況。該疾病早期就診率較低,使廣大女性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對該病進行早期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
目前臨床上檢測主要采取X線造影、盆底肌力測試、尿墊試驗、磁共振等方式,而上述檢測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該病患者主要以患者主訴作為臨床癥狀的判定方法,說明其缺乏客觀性,主觀性較強;其中尿墊檢測所需時間較長,檢測程序較為復雜繁瑣,不利于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盆底肌力檢測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盆腔臟器部位與盆腔臟器功能情況,而只是反映了患者的肌力情況;X線造影需要進行輻射暴露,無軟組織的圖像信息,不利于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磁共振具有相應的檢查禁忌癥,以及所需檢查成本較高等。
對于正常女性而言,尿控系統主要是由尿道、膀胱、結締組織、盆底肌肉群、神經系統等組成,若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使整個系統功能狀態受到影響。其中膀胱頸移動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頸旋轉角、尿道內口形成率、膀胱頸至恥骨聯合中點的距離等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尿控系統是否處于正常狀態[6],可對上述參數值進行測量以幫助醫生完成臨床診斷,從而判斷是否伴有尿失禁情況。
本研究對兩組受檢者均采取盆底超聲檢查方式,該項檢查方式利用特殊的會陰視窗,可以清晰地觀察受檢者的尿道、膀胱位置、功能的變化情況,同時能夠免受腸氣與骨骼的干擾等。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受檢者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膀胱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頸移動度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對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而言,采取盆底超聲診斷方式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明確探知患者具體病變情況,便于后期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1] 黃淑卿,張新玲,鄭志娟,等.盆底超聲在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中的應用 [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5):433-435.
[2] 張桂欣,唐艷榮,杜明珍,等.膀胱頸移動度的變化對妊娠晚期及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價值 [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5):4392-4394.
[3] 岳嵩,吳青青,王小榕,等.經會陰四維超聲成像對自然分娩后產婦盆底功能異常的評價 [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 11(8):28-33.
[4] 胡婷,夏飛,王娟,等.經會陰三維超聲評估肌電刺激盆底治療療效的應用價值 [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4,23(7):634-636.
[5] 黃祝蘭,林李梅,肖紅紅,等.經會陰超聲在產后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及康復治療療效評價中的應用 [J].西部醫學,2014,26(7):923-925,932.
[6] 徐海英,繆麗芳,衛建輝,等.經會陰超聲對產后婦女壓力性尿失禁潛在風險的評估 [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4):58-60.
(責任編輯:常海慶)
Evaluation on the Value of Pelvic Floo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LIN Tingting1,LUO Dalin2
(1Department of Ultrasound,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Shenzhen 518103,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Shenzhen 5181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elvic floo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Methods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6 weeks after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another 50 cases of women without childbirth history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routine group.All of them were given pelvic floor ultrasound examination,and the results of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formation rate of the urethra inner mouth funnel,posterior angle of bladder,rotation angle of urethra and mobility of bladder neck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the groups(P<0.05).ConclusionsFor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the pelvic floor ultrasound can definitely detect the specific lesions of patients to facilitate la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hich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and deserves clinical promotion.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elvic floor ultrasound;Diagnosis
R445.1;R714.6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1.0007
2016-08-11
林婷婷 (1982-),女,廣東揭西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超聲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