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春節?劉春杰說出了她的答案:“在我的印象中,春節就是團圓。外出遠門的的人無論離家多遠都要回家過年,因此春運每年都是熱點話題,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幾千年來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我們常說新年快樂,它不僅僅代表著祝福,更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體現,希望每個人都能快快樂樂、和諧相處,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保持和諧,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里,才是快樂的幸福的。可以說,春節就是社會群體和諧團結的黏合劑。”
“我的老家在河南。”劉春杰說:“過年從小年開始,即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又稱灶神節、祭灶節。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面、炕制火燒,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窗花和福字,而且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對春節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夜飯包餃子。”劉春杰笑著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里熱氣騰騰。把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包進那薄薄的餃子皮!紅紅的火苗滾開的水,越煮越覺得有滋味,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盛上餃子,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
對于新年的愿望,劉春杰說:“希望自己能夠多多進步,希望家人朋友身體健康,因為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