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寧

摘 要:科技進步帶動了各行業的高速發展,空調產業也是其中之一,細化區分空調種類,將其分為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對其進行差異化的綜合和歸類,以實現最優化的資源配置。該文從機房專用空調的發展現狀入手,從溫度設計、溫度調節、溫度控制、使用壽命、功能設計以及維護量設計等層面分析了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之間的差異,也分別闡釋了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上的差異,旨在為相關行業工作者提供最直觀的數據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機房專用空調 舒適性空調 差別 分析
中圖分類號:TM92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021-02
1 機房專用空調的發展現狀
機房空調系統主要分為機房專用空調機組和舒適性空調機組。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機房內由于電子設備容易出現故障,且舒適性空調本身的維護量較大。主要原因就在于空調自身的設計標準和機房溫度控制要求不相符。第二,機房內溫度不能一直保持均勻,會出現局部溫度過熱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機房內電子設備產生過熱熔斷,甚至自動關機。第三,機房內的濕度若是不能得到穩定控制,就或其內部由于濕度過高,而產生冷凝水,甚至會導致微電路發生局部短路。而當機房濕度過低,會導致系統出現破壞性靜電,或導致設備運行出現失常。第四,若是機房內部風量不足或者是過濾器的整體效果較差,會導致機房內部清潔度下降,由于大量的灰塵堆積,將導致電子設備的散熱功能逐漸弱化,嚴重的會產生過熱和腐蝕問題。第五,若是舒適性空調的基礎材料可靠性不良,也會導致其整體維護量增大,機器本身的壽命縮短。因此,在機房專用空調項目運行結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綜合考量機房要求,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建立有效的處理方案,從而保證問題得到解決,并且規避安全隱患[1]。
2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設計上的差異
2.1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在溫度設計上的差異
對空調出風量進行比較時,機房專用空調在設計的過程中,就保證了風量較大,且焓差較小,則出風溫度在13 ℃~15 ℃;舒適性空調設計時,本身參數結構就是焓差較大風量較小,則溫度設計在6 ℃~8 ℃。當溫度達到24 ℃,露點溫度為13.2 ℃,此時會導致空調出風口處存在霧滴,會嚴重影響設備的有效運行,甚至會有發生短路的危險。因此,在進行相關差異分析后,也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管控,在對舒適性空調設備進行維護的過程中,要利用近端設備進行降溫,若是風量不足,會導致換氣次數不足。而機房專用空調由于自身性質,決定了在大風量高風壓情況下也能實現有效的降溫[2]。
2.2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在溫度調節上的差異
在對溫度進行控制的管理框架內,由于機房專用空調自身的設計要點,熱量較大,機房內的空調就算是在冬季也會產生自身的降溫功能,確保其內外溫度適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機房專用空調能在-40 ℃~45 ℃的區間內保證24 h常態化工作,自主進行升溫和降溫。而舒適性空調在-5 ℃就不能維持常規化工作狀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舒適性空調的設計理念,為了在夏季發揮降溫功效,因此在外界溫度較低時就會失去功效,若是強行操作,會對空調發動機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3]。另外,機房專用空調在溫度調節方面上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能將精度控制在1 ℃,而舒適性空調在這方面并不好,調溫精度控制在±(3~5) ℃,加之內部溫度場不均勻,也就導致其溫度出現了不均分布,會對設備產生不良影響。
2.3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在濕度控制上的差異
對于濕度的控制,機房專用空調能保證以濕度為基準,實現 ±5%左右的精度調節,這對于設備管控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舒適性空調對于濕度沒有控制能力,也不能對濕度進行調整,并不具備加濕和除濕的功效,因此,在濕度較高的條件下,就會出現嚴重的靜電現象,導致設備運行受到影響[4]。
2.4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在使用壽命上的差異
對空調的壽命進行判斷,機房專用空調的壽命大約在10年左右,每年運行時間365 d,每天24 h。而舒適性空調最多只能保證壽命在5年左右,且計算方式要利用季度進行測算,也就是說,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以及第三季度每天運行時間要控制在8小時以下,若是利用機房專用空調的計算時間折算的話,舒適性空調使用壽命也就是3年左右[5]。
2.5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在功能設計上的差異
研究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功能結構時,要對其參數進行優化對比,機房專用空調是按照美國標準進行設計的,其性能可以滿足0.5μm/L顆粒物符合國家標準,并且管理人員配以大風量循環清洗,就能實現整體機房潔凈度增大。舒適性空調只能通過自身的過濾能力進行風量控制,形成過濾,基本指標也不能和機房專用空調媲美。
2.6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在維護量設計上的差異
由于機房專用空調的自凈能力,基本屬于免維護的類型,在實際項目運行過程中,維護量基本都依靠機房專用空調自行設置的濾網,管理人員只需要對加濕罐進行清理即可,并不需要聘請專業的維修團隊。但是針對于舒適性空調,由于其自身故障率較高,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利用專業維護人員對其進行運維管控,因此,維護量和基本的維護成本都非常大。
3 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的運行成本上的差異
運行成本分析層面上分析兩者的區別:第一,從一次性購買成本角度分析,在利用機房專用空調的過程中,若是想達到相同層級的制冷效果,機房專用空調的成本是舒適性空調的幾倍,但是從長遠的設備使用年限分析,以10年為一個時間節點,企業只需要引進一批機房專用空調,但是舒適性空調已經更換了兩批或者是三批[6]。第二,從空調實際運行成本角度分析,若是要達到相同的制冷效果,機房專用空調的耗電量要比舒適性空調節省很多,后者是前者的1.5倍,加之舒適性空調需要進行除濕操作和降溫操作,也會耗損一部分電量。另外,機房專用空調使用的是工業等級的壓縮機,保證效能比控制在3.3左右,到那時舒適性空調就算是最高級的壓縮機,效能比也只能達到2.9。第三,正是基于前文的數據分析,機房專用空調的維護成本要遠遠小于舒適性空調,也是同樣的制冷效果進行對比,舒適性空調的運維數量是機房專用空調的兩倍以上,也就導致相應的運維成本增加。另外,若是企業運用機房專用空調,不僅能節省大量的投資成本,也能有效地保證運行和維護過程的流暢性,確保整體成本管控得到優化。需要注意的是,舒適性空調在最初的投資項目中是低于機房專用空調,但是在運行一段時間后,也就是2~3年,就能通過兩者的運行情況判斷實際成本,并且這種成本會隨著舒適性空調的使用年限逐年增多。
4 結語
總之,在對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性空調進行對比分析后,無論是從安全運行和維護,還是經濟成本角度,機房專用空調的性價比都要更好,企業要從長遠角度思考其實際使用問題。
參考文獻
[1] 莫春志.機房專用空調與舒適性空調在通信機房應用的差別[C]//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IP應用與增強電信技術委員會2007年度聯合學術年會.2014.
[2] 勞逸民,王加.中國電信通信指揮樓/北京電信通信機房樓空調系統設計[J].暖通空調,2014,37(6):110-112.
[3] 王宏琦.通信機房專用空調和舒適空調對比性研究[C]//遼寧省通信學會通信網絡與信息技術年會.2008.
[4] 黃宇慧,張靜,徐賢偉.淺析通信機房使用專用空調的必要性及經濟性[J].郵電設計技術,2016,14(10):64-66.
[5] 田振光.淺談機房專用空調與舒適性空調區別[J].電源技術應用,2011(3):62-64.
[6] 宮佑軍,張為中.專用空調與舒適性空調在機房應用上的性能差異[J].郵電設計技術,2016,26(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