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和
摘 要: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專業建設到專業群建設的轉變已經勢在必行,專業群建設更好的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有效的課程體系,創建了良好的資源共享平臺,是提升現代化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專業群建設 教學資源 辦學優勢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110-02
專業群就是以某項技術或服務領域為中心,根據自身辦學優勢,開展的特色性教學服務,進而形成融合相關專業特點的專業集合。該文筆者就專業建設向專業群建設的轉變進行簡要的分析論述,以便于進一步增進對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發展的了解,滿足現代化專業化教學發展需要。
1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特征與方向
1.1 群內建設的服務領域和行業背景
所謂專業群就是圍繞服務領域或是技術領域設置的特殊專業教育,群內各專業具有相同的服務領域和行業背景,它充分反映了高職院校的物質基礎、社會關系與文化基礎,是專業教育長期發展沉淀下來的。
1.2 群內專業教學條件及課程內容
同一所高職院校的教學條件和課程內容大致相同,這就說明專業群內擁有相同或相近的行業背景、技術基礎、服務領域,同時它也是在共有的平臺課程和基礎課程之上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群內各專業具備相同的實訓條件、師資隊伍以及課程內容等。
1.3 專業群構建方式
專業群建設主要以產業鏈、學科基礎以及職業崗位三種方式,也就是說無論是哪種構建方式或是選擇群內何種專業,均應考慮專業間資源共享,充分實現專業群建設所需要的課程、實驗、實訓、師資等資源的優化及合理配置,努力降低專業群建設成本。專業群建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專業方向,減少或增加相關專業內容,以便于不斷提升辦學效益、適應市場需求以及經濟社會服務能力。
2 高校專業群建設內容
2.1 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滿足現代化人才培養需求,高職院校應從自身實際出發,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及目標。高職院校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應尊重學生未來發展需要、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人才培養既要重視技能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要培養學生誠實守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忠誠企業、團結互助、以身作則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精神,進而具備創新、技能、服務的核心能力。
2.2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為了不斷加快我國人才建設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動課程與職業發展目標、專業設置和產業、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教育及終身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對接,努力加快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建設,積極大膽選用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并將技能訓練、頂崗實踐和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讓學生能夠逐步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直接進行企業定員、定位、頂崗實習,爭取在指導教師和帶隊教師的共同指導下來完成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轉變。
2.3 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
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應努力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便于更好地滿足科技進步、產業轉型升級,從我國當前職業資格標準和崗位任職要求出發,突出職業素質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理念,制定職業能力培養課程標準,努力開創項目化教材和課程,積極推動相應制度建設。
2.4 建設實訓基地開放共享
實訓基地建設有利于高職院校各專業內的資源共享,提高各類設備利用率、建立專業核心技能訓練。高職院校要堅持技能培養、產學結合及應用辦學路徑,明確教學實訓基地功能定位,也就是構建技術研發與服務中心、實踐教學中心、創新創業平臺、企業職工培訓中心,進一步顯示出實訓基地的生產性和共享性。
實訓基地建設應當積極發揮政府職能部門作用,合理利用政府資金進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既可以是在整個學校也可以是學校部分,以便于不斷改善實訓條件,加強技能訓練,不斷完善專業群發展和建設,人員培訓應當面向社會、面向實際,努力提升設備使用效益及效率,更好地完成一舉多得目標。
2.5 建設“雙師型”團隊
“雙師型”團隊是專業群建設的基礎。“雙師型”團隊建設可以技術人員、企業經營管理和骨干教師制度,重點推動技術水平、企業背景等方面的建設。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保證企業建設實際效益,采用輪流選派方式和頂崗實踐,積極了解企業情況和爭取技術服務,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
2.6 構建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
高職院校應不斷加強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學習平臺,豐富專業資源內容,形成鮮明的課程網站。開發一批技術含量高、網絡適應性較好,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媒體資源,明確信息化教學目標。建立操作方便且開發功能較強的仿真軟件系統,提升課程教學效果,不斷降低專業課程教學成本。因此,優化信息化優質教育資源利用率,推動行業、區域建設的共享性,讓學生能夠在學校最大程度的享受到相關專業資源。
2.7 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高職院校應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立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綜合系統建設。因此,高職院校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目的、效果及過程,并對能夠影響教學質量的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制,進而提升人才培養持續性監控。
高職院校要始終堅持科學性、系統性、全員性、持續性原則,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努力完善確保質量,并不斷加強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建設,監控體系制度完善、機制有效、運行正常。為切實保證實際效果,高職院校還應建立教學質量聯合監控機制,以及畢業生質量調研制度、教學質量分析總結制度,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的保障體系。同時,高職院校要注意采納用人單位代表和校外專家參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征求他們在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技術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意見或建議,從而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和對畢業生的真實評價,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匹配度。
3 專業群建設分析
由于專業群建設較為復雜,它給師生認識、教學質量監控以及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等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為了加快專業群建設,實現各方面的穩步發展,高職院校應堅持以下兩方面原則。
3.1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出于對職業教育同經濟建設間的關系考慮,專業群建設不應脫離內部實際狀況以及外部客觀環境。高職院校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校自身辦學條件、地理位置、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環境,以便于更好地順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3.2 重視質量建設,提升實際效力
專業群建設應堅持做好以下五點內容:第一,堅定專業群建設方向性,確立專業群建設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升辦學效益的資源共享;第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配置科學合理性,加強專業群結構建設,豐富群內建設內涵;第三,明確專業群內各專業作用及地位,增強專業間的聯系,了解群內各專業功能與地位;第四,順應專業群規模控制,只有恰當的規模建設才能夠充分發揮經濟效益;第五,時刻掌握專業群動態性,以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優化專業群內容和結構調整。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優勢,不斷提升專業群建設水平,進一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掌握時代發展動態,不斷提升專業教學質量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曾憲文,閆萌.簡論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基于量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8):33-36.
[2] 趙堅.適應物流產業群發展需要的物流專業群建設研究——以重慶市物流產業群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6):29-31.
[3] 劉方,何玉宏.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的路徑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