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 林愈堅 廖廷悟 陳富節
摘 要:該文在總結和闡述比特幣概念、原理和特點的基礎上,對比特幣存在的風險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同時嘗試探索技術層面的改進和政策層面的應對措施,以期對促進比特幣的良性發展有幫助并給政府的監管提供思路。
關鍵詞:比特幣 風險 措施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a)-0164-02
1 比特幣的介紹
1.1 什么是比特幣
2008年11月,化名中本聰的人或組織提出了一種源代碼公開的、基于網絡和密碼學的、點對點的匿名虛擬貨幣——比特幣。這是一種新型的、去中心化的、無固定發行方的數字貨幣。隨后其開始著手開發比特幣的發行、交易和賬戶管理系統。至今,比特幣被用于跨境貿易、支付、匯款等領域。
1.2 比特幣的運作原理
1.2.1 比特幣的發行
比特幣的每筆交易都需要通過復雜的計算進行驗證和登記在全網的分布式賬本上,中本聰提出了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全網的節點參與到驗證和系統維護中,每個成功維護了全網的分布式賬本的人獲得比特幣的獎勵,也就是發行了新的比特幣。隨著后續產生的比特幣參與到流通渠道中,被驗證和登記的交易次數就會更多,也導致更多的比特幣被發行。但由于算法本身的設計比特幣不會永遠增加,每4年產生的比特幣數量會減半,最終達到趨于2 100萬個。
1.2.2 比特幣的交易
每個比特幣的擁有者的賬戶地址是類似于34HUGUIPKNS
DFAOIHI32DFD這樣的一串字符,別人可以向這個地址轉賬,這個地址是一套非對稱秘鑰對中的公鑰,使用公鑰(私鑰)加密一段信息之后,必須通過私鑰(公鑰)才能解開,而且通過私鑰容易得到公鑰,但根據公鑰幾乎無法算出私鑰。用戶A寫一條信息“從A的地址轉賬X比特幣到B的地址”,用自己的私鑰加密傳播到比特幣網絡上,每個人可以用A的地址(公鑰)解密并驗證這條信息是A所發出,而且在記賬本上知道A擁有大于X個比特幣,于是所有人承認此次轉賬,同時搶得此次記賬權的用戶把這個時間段內發生的交易登記在全網記賬本上。
1.3 比特幣的特點
1.3.1 去中心化
比特幣在結構上使用的是P2P(點對點)網絡模型,特點是沒有服務器,每一個計算機獨立通過協議和其他所有的計算機直接或間接相連并形成一個網,部分節點發生故障不會明顯影響整個網絡。這種結構使得比特幣的發行和交易環節都不需要中央銀行或者交易中介。
1.3.2 通訊基于密碼學
比特幣使用非對稱加密技術,保障了比特幣網絡通訊的安全性,防止交易雙方的抵賴和篡改,防止冒領比特幣。
1.3.3 全網公開化
比特幣有一個全網共同驗證的公開記賬本。每個賬戶的每筆金額變化都會登記其中,每個人手中都有完整的一份且記賬基于多數人原則,任何修改交易數據的行為都無效,除非具備修改全網50%以上用戶賬本的能力。
1.3.4 工作量證明
比特幣系統讓所有人利用強大的計算機去驗證交易是否有效。登記者可以從中獲得新的比特幣與交易手續費作為獎勵,任何人都可以依靠算力參與搶得登記權。這種機制解決了同一個貨幣被同一個人重復花費的問題。
2 比特幣目前存在的風險
2.1 投資風險
2.1.1 價格暴漲暴跌
比特幣參與的人數日益增多,但貨幣數目增長有限。過小的市場容量和較小的流動性,使得莊家容易操縱價格,因此會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這幾年比特幣價格出現過2個月內上漲10倍,也出現過一個星期內下跌80%。
2.1.2 龐氏騙局風險
用戶用法幣買入比特幣后,如果想變現比特幣,就必須要有別的用戶去購買比特幣。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和企業投資比特幣,會存在不法分子制造賺錢的假象,當用戶試圖變現而流動性不足的時候,整個系統有崩塌的風險。
2.1.3 交易平臺的脆弱性
目前被披露的已有30余家平臺遭受攻擊,導致比特幣被盜或者平臺數據被損壞。更有的交易平臺因為運營失敗或遭受攻擊而突然消失,導致大量用戶蒙受損失。
2.1.4 取得的成本過高
比特幣的增值導致參與投入設備記賬獲得比特幣的人劇增,為了搶奪記賬權,就需要不斷地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新設備,會出現收益小于投資的情況。
2.2 技術風險
2.2.1 財產安全風險
比特幣的私鑰是唯一財產證明,用戶如忘記秘鑰、計算機或文件損壞、病毒或黑客入侵等會造成了比特幣丟失。因比特幣的交易不可逆,用戶操作失誤將導致財產損失難以挽回。
2.2.2 信息安全風險
比特幣的原理允許用戶在每筆交易數據中嵌入自定義的信息,有不法分子將病毒、木馬、虛假的宣傳信息、色情圖片等嵌入其中,給其他用戶帶來信息安全威脅。
2.2.3 加密算法被破解風險
隨著技術更迭,比特幣所依賴的哈希算法和非對稱秘鑰加密算法被破解的概率變大,私鑰被破解會導致比特幣被盜,而哈希算法被破解將使得破解者可以快速搶到記賬權,從而控制大部分系統。
2.2.4 51%攻擊風險
若一個攻擊者掌握了全網50%以上的算力,就可以修改自己的交易記錄,進行雙重支付,阻止別人進行記賬,阻止其他交易等。
2.3 政策風險
2.3.1 法律地位不明
目前尚未在法律上明確比特幣的地位和身份,對其進行定義和保護。一旦出現交易或者兌換的詐騙和糾紛等犯罪行為,用戶的利益將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2.3.2 通貨緊縮風險
比特幣的數量和發行時間是有限的,而經濟是不斷發展的,如果最終比特幣成為了通用貨幣之一,那么就會可能引起通貨緊縮。
2.3.3 洗錢、非法交易和犯罪等風險
比特幣是完全匿名且不可追蹤的,所以,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購買比特幣并將其變現的方式進行洗錢;利用比特幣,可以在網上進行非法轉移財產、非法買賣毒品等不法商品和從事賭博等違法行為;比特幣跨國支付的便利使得交易不受單個國家的法律監管;比特幣的交易不在稅務的監控范圍內,存在偷稅漏稅的風險。
3 相關措施建議
3.1 比特幣的開發者要彌補技術缺陷,加強防范措施
(1)用戶要加強計算機本身安全、防止黑客以及病毒木馬的侵害;妥善保管私鑰文件,多種方式多個地方定期備份。(2)引入懲罰機制,限制和震懾寫入病毒等不當數據的行為。(3)探索新的更安全的加密算法,并平穩過渡到新算法中。(4)改進比特幣的算力、分配等機制,讓大算力攻擊獲利遠小于成本,從而避免51%攻擊。(5)加強對比特幣交易風險定量研究,對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定期評估評分和預警,從而減小用戶的風險。
3.2 政府要對比特幣進行全方位的監管
(1)要明確比特幣的身份和地位,正視其金融和貨幣屬性,將其納入監管框架中。一是要明確監管部門監管職責彌補監管漏洞,明確比特幣所存在的風險和危害。二是將比特幣的交易納入監管,建立相關制度,用“資金托管、備付金”等約束交易平臺,明確比特幣交易者的權利和義務。三是加強監管比特幣財產,立法保護個人比特幣財產,維持交易秩序,同時進行價值評估、申報和納稅。(2)加大打擊比特幣洗錢和犯罪的力度。一是要采取反洗錢相關措施、進行全程監管;調動交易平臺、論壇等中間節點的力量,提高反洗錢調查的精度。二是制定比特幣犯罪罰則和量刑標準,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三是加強全球協調監管。加強反洗錢、打擊網絡黑市等合作加大司法協助和情報交換,合作篩查比特幣資金跨境流入流出,完善雙邊法律。
參考文獻
[1] NakamotoS.Bitcoin: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2008.
[2] 劉寧.迷局待解:比特幣的風險挑戰及司法應對[J].法制博覽,2015(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