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蕓
[摘要] 目的 探討結構式心理疏導對圍術期乳腺癌患者的影響情況。 方法 分析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的臨床資料,依據是否應用結構式心理疏導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60例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90例,觀察對照組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評價、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分、抑郁評分(SDS)、焦慮評分(SAS)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結果 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滿意(96.7%)高于對照組(80.0%),不滿意(3.3%)低于對照組(20.0%),對照組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前社會支持評分[(42.5±5.3)、(41.9±5.5)分]、SDS[(52.8±5.3)、(52.0±5.4)分]和SAS[(53.9±5.8)、(53.0±5.9)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對照組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社會支持評分[(35.7±4.0)、(29.6±3.2)分]、SDS[(45.9±4.6)、(40.8±4.5)分]、SAS[(46.8±4.9)、(41.0±4.7)分]均低于干預前,結構式心理疏導組干預后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均低于對照組,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2.2%)低于對照組(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結構式心理疏導在圍術期乳腺癌患者中應用,可以提高患者舒適滿意度,改善社會支持評分、心理不良情緒,降低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結構式心理疏導;圍術期;乳腺癌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a)-0178-04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乳腺癌發生率每年呈現0.2%~8.0%的速度上升[1-2]。有資料顯示[3-4],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特別是近十年來上升趨勢更加明顯,并且呈現年輕化,其發生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發生率10%左右,成為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手術是臨床治療乳腺癌最為常見的方法,但是乳腺癌患者往往對于癌癥不是十分了解,存在過度的恐懼、焦慮心理,對未來治療和預后恢復在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壓力,從而影響了生活質量和預后恢復水平[5]。本研究擬探討結構式心理疏導對圍術期乳腺癌患者的影響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是否應用結構式心理疏導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60例,年齡35~66歲,平均(45.7±6.6)歲,臨床分期[6]:Ⅰ期20例,Ⅱ期21例,Ⅲ期19例,腫瘤直徑0.6~7.7 cm,平均(3.6±1.5)cm,結構式心理疏導組90例,年齡34~65歲,平均(45.1±6.4)歲,臨床分期:Ⅰ期32例,Ⅱ期28例,Ⅲ期30例,腫瘤直徑0.7~7.5 cm,平均(3.4±1.6)cm,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過手術病理確診為乳腺癌患者,年齡18~66歲,排除標準:排除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患者,排除既往有嚴重精神病史者,排除聽覺、語言異常無法評價者,排除認知能力嚴重障礙者。本研究在我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患者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進行本項研究,兩組乳腺癌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護理干預組:針對乳腺癌患者臨床特點,做好圍術期的常規性護理干預,主要是術前指導和健康教育,術中配合手術治療,術后做好并發癥預防。結構式心理疏導組:①加強支持性心理疏導:乳腺癌患者往往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要通過熱情的接待,消除患者對于治療環境的陌生感,護理人員嫻熟的操作技術,可以更好地安撫患者情緒波動,多和患者耐心的交談,保持語速平緩、言簡意賅、態度和藹可親,對患者要采取多傾聽、多鼓勵、多贊美的方式,讓患者傾訴自己的疑惑和苦惱,采用轉移注意力的形式,減輕患者對于病情的過度擔心,加強護理巡視頻次,幫助患者建立起自信心和好感,通過有益性的心理暗示,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心態和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從而自覺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利用認知療法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利用護理巡視,詢問患者感受和想法,了解患者對于乳腺癌的認知程度,掌握患者心理需求、了解心理壓力來源,指導患者應對心理壓力的方法,改正不良認知想法,采取應對性措施,告知乳腺癌患者發生機制,臨床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加強自我保健知識和自我開導知識的學習,向患者列舉周圍成功案例,促使患者樹立正確的病情認知,積極的面對乳腺癌治療和心理壓力,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③通過家庭支持、社會支持加強心理疏導:乳腺癌患者對于病情和預后擔心,很多來自于外界因素,如家庭經濟原因、社會角色轉變、周圍環境變化,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家屬、同事進行預先溝通交流,從而取得患者家屬、同事們的配合,促使患者在家庭和社會支持方面得到一定的安慰和理解,增強自身的安全感,消除手術后的顧慮,提高配合治療依從性,同時還要考慮同病病友之間的支持效應,發揮同病相憐的作用,最大限度為患者贏得支持。④呼吸放松訓練:乳腺癌患者以穩定的、緩慢性的鼻深吸氣,然后屏住呼吸幾秒鐘,再以嘴將氣體盡力地呼出,從而達到松弛全身的目的。連續呼吸20次以上,每分鐘調整呼吸頻率在10~15次。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評價情況 手術后乳腺癌患者胸帶壓迫、呼吸深度影響、上肢抬高受限、胸帶摩擦力度、腋窩皮膚損傷影響情況進行評價,兩組患者均在手術之后5~7 d進行舒適度評價。上述評價指標分別采用5分制記分方法:5分,乳腺癌患者對術后舒適度滿意;4分,乳腺癌患者對術后舒適度比較滿意;3分,乳腺癌患者對術后舒適度一般滿意;2分,乳腺癌患者對術后舒適度不太滿意;1分,乳腺癌患者對術后舒適度不滿意。乳腺癌患者總體舒適度評分:舒適度滿意是指上述各項指標評分綜合3~5分,舒適度不滿意是指上述各項指標評分綜合1~2分[7]。
1.3.2 觀察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分情況 主要針對圍術期乳腺癌患者社會支持評分的12個項目進行評價,每個項目0~4分,總分0~48分,總分越高,提示社會支持越差,分數越低,提示社會支持越好[8]。
1.3.3 觀察兩組乳腺癌患者抑郁評分(SDS)和焦慮評分(SAS)情況 其中SDS共計20個項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是1~4分,總分范圍20~80分,分數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9]。SAS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是1~4分,總分范圍20~80分,分數越高,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10]。
1.3.4 觀察兩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主要觀察圍術期乳腺癌患者皮下積液、皮瓣壞死、患側上肢淋巴腫脹、切口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針對兩組乳腺癌患者臨床資料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構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評價情況
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滿意高于對照組,不滿意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情況
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前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對照組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均低于干預前,結構式心理疏導組干預后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乳腺癌對于人類生命和社會均帶來沉重的負擔,乳腺癌手術治療的創傷,加上術后化療,會讓患者在心理上產生焦慮不安、悲觀厭世、抑郁憂慮等不良的心理情緒,不愿意再次接受治療,從而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和預后恢復[11-12]。有研究顯示[13-14],良好的心理干預對于乳腺癌患者有多方面積極的影響,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和生活狀態,同時還可以促進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從而對預后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不僅影響自身的生活質量,還會對家人的生活狀態造成影響,因而乳腺癌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狀態,改善不良負性情緒顯得尤為重要[15-16]。
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臨床資料,依據是否應用結構式心理疏導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60例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90例,乳腺癌患者因角色轉變,情緒上發生變化較快,心理上缺乏相應的預期,常在夜間過度擔心和害怕,影響睡眠質量,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術后恢復質量越差,患者心理情緒越不好,同時心理情緒的變化,又會影響術后患者康復水平[17-18]。另外不良的負性情緒會影響下丘腦、下丘腦控制的激素分泌水平,進而影響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同時還可能造成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19 20]。
本研究通過觀察兩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評價、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分、SDS、SAS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表明,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舒適度滿意(96.7%)高于對照組(80.0%),不滿意(3.3%)低于對照組(20.0%),提示結構式心理疏導屬于一種心理按摩,幫助患者更好的適應治療環境的變化,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家庭、社會支持的感知程度,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了手術治療效果,獲得更加滿意的舒適度。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前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結果差異具有可比性,結構式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通過巡視和溝通,提高患者對于乳腺癌病情的認知程度,幫助患者感知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和關注,加強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的信任感,贏得患者對于臨床治療的主動性配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通過家屬、同事的探視,利用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幫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關愛,并沒有和周圍社會脫離,家庭角色、社會角色均未發生明顯變化,提高患者的存在感,進而減少乳腺癌病情對于患者情緒上的不良影響。干預后對照組和結構式心理疏導組社會支持評分、SDS、SAS分均低于干預前,結構式心理疏導組干預后社會支持評分、SDS和SAS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結構式心理疏導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緒,樹立了患者和疾病抗爭的自信心和應對能力,不良心理情緒的改善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間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患者乳腺癌術后康復,患者預后良好水平,又可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結構式心理疏導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15.0%)低于對照組(2.2%),提示結構式心理疏導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鞏固了臨床手術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結構式心理疏導在圍術期乳腺癌患者中應用,可以提高患者舒適滿意度,改善社會支持評分、心理不良情緒,降低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莉莉,王蓓,王開慧,等.思維導圖在乳腺癌術后并發癥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75-76.
[2] Kim SW,Kim SY,Kim JM,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hopeful attitude and 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 Gen Hosp Psychiatry,2011,33(4):371-376.
[3] 周毅娟,丁亞,蘇金明,等.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腦轉移患者神經功能及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8):131-132.
[4] Boquiren VM,Esplen MJ,Wong J,et al.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and objectified body consciousness on body image disturbanc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 Psycho Oncology,2013,22(10):2177-2185.
[5] 李月,李練,張麗娟.乳腺癌病人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16,14(17):1747-1749.肖水源.
[6] 薛衛成.介紹乳腺癌 TN M 分期系統[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0,17(4):241-244.
[7] Zhang XH,Liang YR,Yang SS,et al. Effect of relaxation train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J].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2015,33(7):150-152.
[8]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醫學精神雜志,1994,4(2):98-100.
[9] 舒良.自評抑郁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94-196.
[10] 吳文源. 焦慮自評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35-238.
[11] 遲婷. 綜合心理干預對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甘肅醫藥,2016,35(5):390-392.
[12] Leprinzi CE,Prasad K,Schroeder DR,et al. 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e training (SMART) program to decrease stress and enhance resilience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Clin Breast Cancer,2011,11 (6):364-368.
[13] 李蓉,杜鎧鄴,孫玉巧,等.聯合康復志愿者的乳腺癌治療期患者團體心理干預的實踐[J].河北醫藥,2016,38(9):1420-1422.
[14] Fang SY,Shu BC,Chang YJ. The effect of breas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on body image among women after mastectomy:a meta analysis [J]. Breast Cancer Res Tr,2013, 137(1):13-21.
[15] 黃維明,鄭婉婷,莫錦萍,等.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天津護理,2016,24(2):97-99.
[16] Lutgendorf SK,Mullen-Honser E,Russell D,et al. Preservation of immune function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radiation using a novel integrative approach [J]. Brain Behav Immun,2010,24(8):1231-1240.
[17] 趙曉芬,陳茂山,楊宏偉,等.心理彈性訓練護理對乳腺癌簡化根治術后的患者精神狀態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2):350-353.
[18] Algoe SB,Stanton AL. Gratitude when it is needed most:Social functions of gratitude in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 Emotion,2012,12(1):163-168.
[19] 趙素凡,陳海燕.舒適護理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的心理狀況及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0):156-159.
[20] Smith SK,Herndon JE,Lyerly HK,et al. Correlates of quality of life related outcome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pathfinders pilot study [J]. Psychooncology,2011,20(5):559-564.
(收稿日期:2016-07-20 本文編輯:趙魯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