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侯亞麗,韓磊
天津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及基層水利專業化組織發展情況探討
趙盼1,侯亞麗2,韓磊2
(1.天津市水務局海河管理處,天津300141;2.天津市水務局,天津300074)
通過介紹天津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及基層水利專業化組織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力爭加快天津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及基層水利專業化隊伍的蓬勃健康發展。
天津;用水合作組織;基層水利專業化組織
目前,天津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存在形式是農民用水協會,基層水利專業化隊伍是在全市涉農區縣組建的12支抗旱服務隊。
1.1 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發展情況
1.1.1 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有關政策支持
為貫徹落實2011年中央1號文件及水利部、中編辦、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天津市出臺了《天津市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確定天津市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內容包括鄉鎮水利站、農民用水協會和村級管水員隊伍建設三部分。其中,按照積極穩妥、注重實效、政府指導、政策支持、農民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則,結合農村水利項目安排,大力推進農民用水協會建設,每個鄉鎮建立1個總會(掛靠在鄉鎮水利服務機構),每個村建立1個分會,從而建立起覆蓋本區縣的農民用水協會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其在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使用維護、水費計收等方面的作用,解決好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管理“主體”缺位問題。
1.1.2 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現狀
2013年底天津市完成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共組建農民用水協會總會118個、分會3 148個,實現了除環城4區外其它各涉農鄉鎮(街)、村全覆蓋,參與農戶93.27萬戶,管理灌溉面積30.04萬hm2。截止目前,全市118個農民用水協會總會中完成民政部門注冊的有102個(另有寶坻區3個、武清區5個共8個鄉鎮變成街道,涉農事務減少,不再進行協會注冊)。組建后的協會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健康運行,充分發揮了在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使用維護、水費計收等方面的作用。
1.2 基層水利專業化組織發展情況
1.2.1 隊伍建設現狀
天津市抗旱服務組織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近30 a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以縣級抗旱服務隊為主、部分區(縣)配備鄉鎮級抗旱服務隊的組織體系。2013年天津市對已有區縣級抗旱服務組織進行整合,全市10區縣共有12支縣級抗旱服務隊(其中濱海新區分為塘沽、漢沽、大港抗旱服務隊),擁有人員671人,其中在編611人,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骨干力量為事業編制或公務員編制。目前,天津市進行鄉鎮級抗旱服務隊資源整合,以點帶面推廣典型鄉鎮服務隊成功經驗。
1.2.2 隊伍組建方式
縣級抗旱服務組織按照國家防總的“四有標準”要求進行建設,以區(縣)防辦為依托,設抗旱服務隊總隊長,由區(縣)水務局主管抗旱副局長擔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同時,抽調部分水利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整合各區縣現有抗旱職能部門,如排灌站、打井隊、抗旱服務中心等,共同組成縣級抗旱服務隊,采取區(縣)防辦統一管理、必要時市防辦統一調動原則。根據職能分工,明確各級部門工作責任,加大職能網絡覆蓋,有效應對特大及應急干旱狀況,提高了面對干旱難題的處置能力和管理水平,著力打造一支“拉的出、用的上”的抗旱服務隊伍。
部分區(縣)初步構建了鄉鎮級抗旱服務網絡體系,以各鎮街農辦或水利站為依托,實行分組分鄉鎮負責制,每組由技術骨干牽頭負責,以服務態度和群眾評議為基礎進行考評。同時,結合農民用水協會,著力創辦村級抗旱協會或設置村級抗旱服務聯系點,形成縱向指導、橫向聯合、布局合理的三級抗旱服務機構。
1.2.3 隊伍建設保障
(1)市級財政加大對各級抗旱服務隊投入力度,累計4 200萬元用于區縣、鄉鎮抗旱服務隊物資購置。天津市縣級抗旱服務隊全部配備有抗旱設備存儲專用倉庫,并安排專人負責倉庫管理工作。為便于設備管理,抗旱設備機身醒目位置噴涂抗旱服務隊名稱及編號,要求抗旱服務隊定期對抗旱設備進行維修養護,部分被借用的設備按照“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實施管理。所有抗旱設備嚴格執行設備出、入庫制度,做到抗旱設備出入賬目明晰、設備管理規范有序。
(2)為確保天津市抗旱服務組織健康發展,逐步鍛造一支建設規范、作風頑強、技術過硬的抗旱服務隊伍,各縣級抗旱服務組織逐步建立健全抗旱服務長效運行機制,根據各區(縣)旱情特點,定期修訂抗旱預案,完善制度機制建設,主要包括隊伍工作制度、隊伍職責、崗位責任制度、隊伍值班制度、隊員技術培訓制度、設備管理制度、隊伍考核管理辦法、財務管理制度、安全生產制度、干旱情況應急處置制度等,明確服務組織內部管理責任,落實管理措施,確保隊伍各項工作正常運行,并做到制度上墻。
2.1 農民用水合作組織
當前,天津市農民用水協會雖已經成立并掛牌,大部分取得注冊,但是日常運轉不靈,職能體現不明顯,生存位置較為尷尬,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1 職能發揮不足,農戶參與意識不高
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時,掛靠鄉鎮水利站和村委會組建了農民用水協會,協會與其它組織的職能有重疊,導致其職能發揮不明顯,存在感不強。同時,農戶認為基層水利工作都是政府或村委會的分內之事,普遍參與意識不夠,認知水平不高,提出需求不多,導致農民用水協會作用發揮受到制約。
2.1.2 無可靠渠道經費,協會運轉困難
目前,天津市農民用水協會總會大部分在民政部門進行了注冊,注冊工作需要建立3萬元資金賬戶進行驗資;同時,其資質需要進行年檢,每一年度都需要對賬戶的收支情況進行評審,評審費用約1 000元,在協會收取水費職能不能保證發揮的情況下,該評審資金無渠道落實,更遑論協會日常業務開辦支出來源,農民用水協會運轉舉步維艱。
2.1.3 人員專業知識匱乏,技術管理水平不高
農民用水協會組成人員一般為鄉鎮水利站站長和各村委會主任,村級分會為村委會班子成員,除水利站長外,協會成員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專業知識匱乏,懂灌溉管理技術、開拓能力強的的復合型人才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協會組織的創新和發展,許多工作需要水管單位協助解決,導致協會工程管理水平較低。
2.2 基層水利專業化組織
2.2.1 缺乏穩定的抗旱資金投入,政策扶持不到位
抗旱服務組織10 a來沒有穩定的抗旱資金投入。近年來,僅2012年中央特大抗旱補助費2 400萬元,2013、2014市級投入抗旱補助資金1 800萬元,抗旱投入資金僅為臨時補助,沒有專項投入,資金缺少良性循環。同時,在政策上缺少支撐,僅僅依靠自身力量開展少量有償服務、微利經營,發展難度較大。
2.2.2 抗旱服務定位不清,合理收入機制缺失
目前,很多抗旱服務組織存在定位不清、服務種類范圍單一、部分服務項目缺失等情況。由于合理收入機制缺失,無法正常開展抗旱有償服務,抗旱服務缺乏收費依據和標準,部分服務難以有償。經費來源不穩定,造成隊伍不穩,出現骨干人員流失、物資短缺等現象,抗旱服務達不到良性循環,難以發揮技術指導作用。
2.2.3 抗旱服務網絡建設欠缺
目前,天津縣級抗旱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但鄉村兩級抗旱服務組織體系尚未成熟,部分地區缺乏基層抗旱服務隊伍,對旱情、農民需求等方面抗旱信息掌握不及時、不全面,信息溝通不通暢,難以形成良性網絡覆蓋。
3.1 農民用水合作組織
(1)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開展農民用水協會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和法律環境,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農民用水協會健康運轉。加大政府對農民用水協會資金扶持力度,給予適當經費補貼,維持協會日常開支;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特別是用水大戶、種植合作社的資金支持,保障協會正常健康運轉。
(3)不斷提升優化末級渠系工程,為農民用水協會提供必備的硬件支撐。同時,建立農民用水協會直報系統,村委會提出的水利工程建設、維護需求須通過該系統由農民用水協會成員逐級提交申報。
(4)繼續加大農村水利改革,全面深化小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整體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對農民用水協會自我造血功能提供機制保障,實現農民用水協會的可持續發展。
(5)采用靈活組建模式,打破現有的農民用水協會總會、分會的存在形式,對社會民間用水大戶根據需求自愿組建的用水組織進行政策引導和規范,不斷豐富用水合作組織形式。
(6)加強協會成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能力,不斷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保障農民用水協會發揮出更大公益性職能。
3.2 基層水利專業化組織
(1)穩定抗旱服務隊的經費來源,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形成長效資金保障機制。抗旱服務隊所提供的服務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很難通過市場行為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只有在具備穩定的經費來源條件下,抗旱服務隊才能穩定住隊伍和人員,在服務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2)加強政策扶持頂層設計,在土地使用、稅收減免、工程施工及資質申請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在做好公益性服務的同時,扶植其參與小型水利工程、節水灌溉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等建設,拓寬服務領域。
加快發展天津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及基層水利專業化隊伍,不斷豐富和延伸農村基層水利管理手段和范圍,是貫徹落實中央部委關于做好用水合作組織及基層水利專業化隊伍文件精神的需要,也是天津市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再上新水平、管理主體不缺位的保證。通過現狀介紹、問題分析以及提出的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將為天津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及基層水利專業化隊伍蓬勃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S273;TV213.4
C
1004-7328(2017)03-0033-03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3.010
2017—02—05
趙盼(1983—),女,工程師,主要從事河道管理、水土資源規劃、水環境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