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恒茂,劉崢,秦何聰
(1.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岳城水庫管理局,河北邯鄲056006;2.海河水利委員會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山東德州253009)
民國時期裕華水利股份有限公司的探索實踐及其社會啟示
郭恒茂1,劉崢2,秦何聰1
(1.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岳城水庫管理局,河北邯鄲056006;2.海河水利委員會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山東德州253009)
當前,我國提出創新項目投資運營機制,鼓勵水利發展資金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開展項目建設。依據現存史料,借鑒民國時期裕華水利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期望能夠對水利工程建設運營PPP模式提供參考。
民國時期;裕華水利公司;民有渠;股份制
民國2年(1913年)5月,由藺百川、王憲謨、王純儒、王憲漢、王國璽等人在河北省磁縣謀劃創辦了直隸省第一家水利股份制公司——裕華水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華公司),藺百川為總經理,王純儒為副總經理。裕華公司以社會資本的方式參與水利工程建設,以出租、招標等方式運營水利工程,使工程供水走向市場。由于公司管理結構不完善以及天災、人禍等原因,裕華公司經營困難,舉步維艱,后被民有渠社收購,但仍取得了一定成績。
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冀南地區有記錄的較大旱災達11次之多,平均5 a 1次。大旱帶來的不僅是“麥欠收”“民饑”,更有“以十七八歲閨女易一燒餅”“有割頻死者之肉充食者”[1]等亂象,社會一片恐慌。而此時,時局動蕩,政府對社會底層疏于管理和救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借用辦學堂、修鐵路甚至查戶口、釘門牌等方式,加捐派稅,不僅原有的捐價格不斷提高,而且極力擴充新的捐項。土豪劣紳也趁機申請創設各種捐稅并包辦收繳事宜,再上繳一定數目的款項給政府作為回報。于是,原來不捐的,政府增加為捐項;政府想不到的捐項,土豪劣紳出面來包辦,由此造成“彼捐米豆則此捐蘋果,彼捐魚蝦則此捐豬羊,彼捐木石則此捐柴草,彼捐房屋則此捐車馬。不但無物不捐,且多捐上加捐……”[2]。民國初年,黨派紛爭,時局動蕩。袁世凱政府在農業稅收的征收上,比清王朝更加變本加厲。“對于原有田賦正雜各稅,于前清宣統四年又加數成。對于清末有失征收的山坡沙田、租籽地、墳地都予以征收。”[3]以墳地為例,“至普通人墳地專種樹者其糧額應定為每畝二分。”[4]
創立裕華公司的藺百川、王憲漢均是清末秀才,王憲漢還任過教師、當過校長,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后加入國民黨。王純儒畢業于北洋大學堂,先后任國民黨磁縣政府建設局長、教育局長等職。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同時也是思想進步人士,眼見家鄉百姓疾苦,發起集資興建水利工程提議,“富者出其資,貧者出其力”,得到了群眾的積極響應。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岳城、北屯頭、上七垣三村鄉紳藺百川、崔慶恒、王凌云等發起開鑿天順渠,引水口設在下潘旺村西南(現已被岳城水庫淹沒),“以卵石攔河筑壩,將河水引入灌渠。渠身沿漳河北岸向東,經樂毅冢(妖爺冢),折東流經岳城鎮村南,至上七垣村西南流入漳河。”[5]天順渠的修成,使上述三村受益田地超過200 hm2。大旱之年,水澆地的麥子長得綠油油,而旱地農田則顆粒無收。天順渠的成功實踐,水田與旱地的鮮明對比,進一步激發了群眾開渠自救的熱情。
民國2年(1913年)5月,裕華公司正式成立,共招募400股,每股50大洋,股本2萬。同時,擬定公司章程110條,以振興地方水利為宗旨,開鑿裕華渠,規定“澆灌平水地每畝收水費六角,斗水地減半”。在此基礎上,約定所有股本均系“出息外借”,如30 a內將渠道收歸公有,則保全本利;超過30 a,只收回開鑿費,便可收歸公有;超過50 a,公司不收開鑿費,渠道便可歸沿渠各村共同所有。
裕華公司成立后,隨即開展勘測地勢、征用土地、開挖渠道等工作。然而,自岳城村以西至漳河引水口,崗坡較多,地形復雜,除天順渠舊有線路外,沒有更為合適的線路可選。于是,裕華公司和天順渠社(天順渠的開鑿方)經協商,簽訂協議,主要內容如下:自岳城村東分水口至潘旺村南的天順渠引水口止,裕華公司另購置地基加以擴充,所有買地、開鑿、建筑等費用由裕華公司承擔。另從漳河上游距原天順渠取水口0.5 km處新開引水口,所涉及買地、開鑿、建筑等費用由裕華公司負責。自岳城村東的天順渠和裕華渠的分水口至新引水口為共有渠道,天順渠余水統一歸裕華渠道。在兩渠分水口筑分水銳角,距南岸5尺,距北岸1丈,無故均不得擅自損毀。另對共有渠道疏浚費用進行了約定[3]。自新引水口至樂毅冢段的引水渠內,設3道閘,當漳河水位暴漲時,渠內關閘將水壅回漳河,防止沖壞或淤積渠道;水位回落時,開閘將漳河水導入渠道以灌溉田地。
在岳城東的裕華渠和天順渠分水口,另開裕華干渠1道,沿漳河北岸向東,直到高家莊村南再流入漳河,全長超過40 km,歷時3月完成,可灌溉20余個村。另修南北2道支渠,以方便距干渠較遠之地灌溉。
民國3年(1914年),裕華渠大致成形,原募集的資金也即將用完。然而,自撒谷村以東,渠道占用土地沒有資金購買,只得租用。民國4年(1915年),裕華公司股東召開大會,決議如下:每30股選出代表1人,共選出代表13人,擔任公司董事,管理渠道事務。由于各董事意見不能統一,渠道管理事務未見起色。年底,裕華公司股東會決議,“以用制錢計算微利一分之利息”簽訂協議,將渠道出租給共濟水利社管理,自民國5年(1916年)起期限10 a。
2.2.1 第一次出租
民國6年(1917年),裕華渠道岳城西的大隔流(清水河自北向南流,與東西流向的裕華渠形成十字交叉,該工程用以分隔清水河和裕華渠水流)被洪水沖毀,導致整個引水渠道癱瘓,當年未修。民國7年(1918年),共濟水利社將其改建為木質大隔流。民國8年(1919年)秋,共濟水利社股東張梃椿以經營困難為由,招外鄉人郭承斌入股,用以維持經營。此舉遭到了裕華公司股東的反對,民國9年(1920年)雙方對簿公堂,經調解,由本鄉人士將郭某所入股份本息全部贖回,和解了案。這件風波以后,民國10年(1921年)由藺百川改組廣濟水利社開始承辦渠道事務。這年,經勸業所長王純儒介紹,從國際統一救災會借貸賑災9 000大洋。經裕華公司股東會議決定,這筆經費一部分用于將大隔流由木質改為石質;另一部分用于擴充渠道,延長渠線,并引漳河水入滏陽河。至民國12年(1923年),每年可灌溉土地達2 600余hm2。
2.2.2 第二次出租
民國14年(1925年)底,裕華公司與原共濟水利社簽訂的10 a期限屆滿。裕華公司股東會議商定用招標的辦法再次將渠道出租,租期6 a,押金5 000大洋。最終,由陳必新組織的民生水利社“以每股擔任年利二分九厘當選”,裕華公司共計400股,該社每年向裕華公司繳納利息5 800大洋。
由于連年軍閥混戰和災荒,土匪蜂起。許多鄉村地主為了防匪自衛,組織了紅槍會等會門武裝。民國15年(1926年)秋,奉軍入境,持續搜刮軍費,橫征暴斂,社會秩序混亂,農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使水費征收、渠務管理也受牽累。民國18年(1929年)春,大旱,與漳河南岸的安陽三民渠社因引水爆發沖突,發生械斗,雙方傷亡慘重。后由磁縣、安陽兩縣政府調解處理,民生水利社將押金贖回,租賃協議解除。隨后,由沿渠各村組織民治渠社,繼續與裕華公司簽訂協議租賃渠道。該渠社每村設1名渠務員,由全體渠務員選舉執行委員9人、監察委員3人,共同管理渠務。至民國20年(1931年)夏,又因大旱,水源銳減,與安陽三民渠社再次因爭水引發爭端。兩縣政府再次從中協調,糾紛暫時得到解除。
2.2.3 第三次出租
第二次出租屆滿前,裕華公司向沿渠各村發出通告,征求民眾關于渠道未來的發展計劃。沿渠22村召開了渠務大會,選出代表,與裕華公司多次磋商。民國21年(1932年)2月,決定由沿渠各村組織民有渠社,雙方代表簽訂《沿裕華渠二十二村組成民有渠社代表與裕華水利公司代表協定之契約》,約定租期10 a(自民國21年至民國30年),押金2 000大洋,用于保障渠道工程使用。裕華公司所有股份可由民有渠社在租賃期內隨時購買,不受年限限制。裕華公司修渠花費3萬大洋,如民有渠社能將裕華渠股份全部購買,則裕華渠歸沿渠各村所有。民國22年(1933年)4月,擬定了民有渠章程,選舉了執行委員和監督委員。由此,裕華渠道開始由民有渠社管理經營,裕華公司的股權也開始逐步被民有渠社收購。
至于裕華公司的股權何時被民有渠社完全收購,目前尚存資料未有記載。據成書于民國30年的《磁縣縣志》記載,“復由沿渠各村另組民有渠社,定期十年,繼續辦理,時至今日十年期滿,又將改組矣。”[6]因此,在民國30年(1941年)租期將滿時,裕華公司股份尚未被民有渠社完全購買。1945年10月,磁縣解放。1946年2月,民有渠社被人民政府接管。3月,磁縣政府召開民有渠社第一次渠務大會,會議決定:民有、天順、公益等渠實行合并,統一經營管理;成立民有渠水利委員會;制定灌溉制度及水費征收辦法。此時,并未有提及裕華渠,已變更為民有渠。因此,大致應在1941—1946年間,裕華公司股份被民有渠社收購完畢,裕華渠為沿渠22村集體所有,裕華公司也完成了其創立目的。
(1)從工程規模和效益來看,裕華公司遠遠超越了民間單一農戶所能創造的力量,其使用股份制的方式實現了多方籌集資金的目的;同時,積極運用先進工程技術,注意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條件大膽創新、改良工程設計與施工工藝,從而使裕華渠不論是渠道長度還是灌溉面積等方面較之以往均實現了較大跨越。
(2)從資金使用角度來看,相對于單一農戶的閑散、小量資金而言,集資合股的方式能夠短時間募集大量資金,集中財力建設水利工程,滿足農戶灌溉用水需求;同時,又因其股份制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風險。然而,拒絕外鄉人入股,將渠道的開鑿、維修、使用等人為局限在特定區域、地域的圈子,不允許外來人員進入這個共同體,這些也充分暴露了當時社會條件下人們思想觀念的封閉與落后。因此,也就必然對資金渠道的拓展和工程投入造成很大的限制,為工程運營維護和效益發揮帶來障礙。
(3)從公司運行方式來看,裕華公司是民國時期在商品經濟沖擊下鄉村水利社會向商品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一種形式。裕華公司設立了股東大會、公司經理、董事,這已經具有了現代公司運營的雛形。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裕華公司注重備案、簽訂協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采用出租的方式,先后與共濟、廣濟、民生、民治、民有水利社(渠社)達成出租協議,并使用了招標的運營方式,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時代進步性和參考借鑒性。但由于在公司管理層中忽視且沒有設立監事,也就缺少了各董事意見不統一時必要的解決途徑,其直接結果是導致公司以及渠道管理事務意見紛爭,進而使渠道管理未能實現預想的初衷。并且,藺百川作為公司經理,在企業遇到困境時,組織改組廣濟水利社,承辦裕華公司的渠道事務,涉嫌關聯交易,也是不妥的。
(4)從公司的發展來看,在當時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下,裕華公司雖為公司制,并由以鄉紳為代表的民族資本家發起,與其說是帶著盈利目的,不如說是一種自發的、帶領沿渠村民、調動沿渠各村一切力量開展以工代賑的生產自救行為。當前,我國提出創新項目投資運營機制,鼓勵水利發展資金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開展項目建設。裕華公司建設的渠道,前期由社會資本投入建設并運營,一定時期后收歸國有,也是當前PPP模式運營水利工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另外,從外部發展環境來看,裕華公司本意是以收取水費的形式彌補工程耗費,然而戰亂、天災、人禍使裕華公司的發展舉步維艱。因此,在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時,要給社會資本提供方以穩定的社會環境,并在降低融資門檻、給予盈利補貼、設定PPP基準利潤率等方面給予優惠,以激發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1]張婧.民有灌區志[M].武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出版社,1999.
[2]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金建.袁世凱與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20.
[4]蔡鴻源編.民國法規集成(第22冊)[M].合肥:黃山書社,1999.
[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磁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磁州文史資料第一輯[Z].磁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磁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2.
[6]黃希文.民國磁縣縣志[M].臺灣:成文出版社,1968.
TV213.2;K26
A
1004-7328(2017)06-0062-03
2017—07—28
郭恒茂(1981—),男,經濟師,主要從事水利經濟、水資源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