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美
(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肇源管理所,黑龍江 肇源 166500)
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總體規劃概述
孫中美
(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肇源管理所,黑龍江 肇源 166500)
大慶地區防洪工程規劃于1987年,1988年實施,工程分三期進行建設,于1996年全部建成。由于受資金限制,有部分遺留工程未興建,1998年大慶地區和雙陽河流域發生了約50a一遇洪水,大慶地區防洪工程起到了很大作用,減輕了大慶地區北部防汛的壓力,但也動員了3萬軍民晝夜在雙陽河堤防、安肇新河沿線防汛搶險才安全度過汛期。1998年汛后,按原設計標準對原設計中所遺留的尾工,汛期出現的險工要段和汛期水毀工程進行了建設,但是要滿足大慶地區防100a一遇洪水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進一步做好規劃設計。
大慶地區;防洪工程;洪澇災害;總體規劃;雙陽河;安肇新河
大慶地區防洪工程規劃于1987年,由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松遼(87)規辦字第11號文批準。1988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工程分三期進行建設,于1996年全部建成。一、二期工程主要治理安肇新河,全面疏通和拓寬安肇新河河道,加固整治了兩側堤防,整修了四座滯洪區;三期工程主要治理了雙陽河流域,修建了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以下的堤防工程(由于受資金限制,僅修建了堤防工程中的西支左側上段(南支封閉堤),長18.1km,其余堤防做為遺留工程而未興建)。
1998年大慶地區和雙陽河流域發生了約50a一遇洪水,大慶地區防洪工程起到了很大作用,減輕了大慶地區北部防汛的壓力,但也動員了3萬軍民晝夜在雙陽河堤防、安肇新河沿線防汛搶險才安全度過汛期。1998年汛后,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防洪工程消險加固補充初步設計》(原設計標準)其主要內容為:原設計中所遺留的尾工,1998年汛期出現的險工要段和汛期水毀工程3大部分。經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以松遼規計(1999)195、198號文批準了上述應急度汛工程初步設計中的部分工程。
本區歷史上洪水災害頻繁,據統計大水年份解放前有1932年和1945年,解放后,1962年、1969年、1983年、1986年、1987年、1988年和1998年洪水均造成較大損失。
1932年特大洪水主要來自嫩江干流,從訥漠爾河到三岔河口嫩江干流堤防幾乎全線潰決。洪水淹沒了現在的齊齊哈爾市、大慶、杜蒙、林甸、安達、肇源等市縣大部分農田、草原、村鎮、嫩江干流洪水淹沒面積達7000km2之多,濱洲鐵路被沖開9處口子,僅從塔哈河到泰來江橋嫩江左岸就淹沒齊齊哈爾和大慶市在內的85個村、鎮等。1983年來源于雙陽河、明青坡地和安肇新河的洪水直接威脅大慶市主城區和大慶主力油田的安全,有1000多眼油井受淹停產。
1986、1987、1988年連續3a大水,使本區直接損失達6億元。特別是1988年洪水,經中央防總、省人民政府及各級政府組織調度,肇源縣每天出動2.0萬人,石油管理局、石化總廠出動機械百余臺,職工上千人,日夜奮戰搶險,仍然淹沒大慶油田255km2,受淹油井2196眼,關井433眼,減產原油15×104t;大慶石化總廠輸送原材料管道7條被淹,濱洲鐵路有6km線路受到威脅,其中700m路肩漫水,大慶、安達、林甸、肇源等市縣共淹耕地14 萬 hm2,絕產6 萬 hm2,草原33.3 萬 hm2,倒塌房屋2387間,受災人口10萬人,直接損失3.0億元。
1998年嫩江發生特大洪水,由于嫩干堤防標準低,雖經數萬軍民奮力搶險,終因洪水超標準而決堤多處。肇源胖頭泡堤段決口就淹沒大慶和肇源155個村屯,受災人口12.5萬人,倒塌房屋12.4萬間,受損房屋5.1萬間,受淹面積17 萬 hm2,其中耕地7 萬 hm2,絕產6.73 萬 hm2,直接經濟損失26億元。杜蒙境內的拉海堤決口淹沒面積1.14 萬 hm2,其中耕地6733hm2全部絕產,受災村屯10個,受災人口5189人,倒塌房屋6322間,直接經濟損失2.14 億元。
1998年嫩江洪水對大慶市主城區和大慶主力油田并未造成較大損失,但淹沒了外圍新甸、葡南等油田,對大慶油田的原油產量有一定影響。雙陽河流域和大慶平原區也普降大雨,產生的洪水經核算約為50a一遇,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發揮了很大作用,大慶市出去約3.0萬軍民在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雙陽河西支堤防和安肇新河沿線進行防汛搶險,雙陽河左側上段堤防(南支封閉堤)曾潰堤決口,經奮力搶救才轉危為安;北廿里泡滯洪區周邊的大慶石化總廠在廠區修起了子埝,出動了水陸兩用坦克打葦道進行清障,加大行洪能力,才保證了大慶市區的安全。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蓄到了50 a一遇洪水位,王花泡滯洪區最高水位超過100a一遇水位0.2m,其余滯洪區也都達到和接近100a水位。安肇新河因松花江洪水頂托,古恰閘不能開閘泄流,直至11月末上凍時各滯洪區內尚未有4.0×108m3(約占總庫容的60%)洪水未能泄出。因此,大慶地區防洪工程急需進一步提高標準,否則將難以滿足大慶地區防100a一遇洪水的要求。
3.1 規劃原則
根據“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按照水利部《關于加強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設若干意見》,結合大慶地區現有防洪工程實際情況,按照21世紀國民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要求,對現有大慶地區防洪工程進一步補充、完善、提高標準,建設以雙陽河、安肇新河等骨干工程為核心的綜合防洪體系[1]。
本次設計是按國家要求,將大慶市主城區和大慶主力油田的防洪標準提高到100a,按照大慶地區防洪規劃,以現有工程布局為基礎,采取綜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加固、配套和提高標準。
3.2 雙陽河治理
3.2.1 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
該工程將雙陽河100a一遇洪水削減洪峰70%-80%,防洪作用十分顯著,再結合下游堤防建設,可徹底解除雙陽河洪水對流域內的廣大農田、油田的威脅。本次設計采用加入1998年大洪水的設計洪水成果對其規模進行復核,壩頂高程偏低按新標準加固整修。
3.2.2 雙陽河堤防
雙陽河西支左側上段堤防(南支封閉堤)長18.1km,是保證雙陽河洪水不再進入大慶地區的關鍵工程,原設計為2級堤防,防洪標準為100a一遇洪水。設計加入1998年洪水后,仍為2級堤防,標準不變,經計算斷面不夠,需加高培厚,上游設置護坡。西支左側下段堤防(林甸北大堤)長56.4km,主要保護林甸縣城和廣大農田,對大慶油田北部采油六廠等也有保護作用,原設計標準為防50a一遇洪水,已經在應急度汛工程進行加固。
西支右堤:1992年興建大慶地區防洪工程三期工程時,曾將西支右堤做為雙陽河洪水治理的配套工程進行了規劃,上起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泄洪閘下,下到林甸縣蘆葦干線入九道溝為止,全長77km,主要保護農田,設計標準為防20a一遇洪水。曾對堤線,堤距進行了比較,最后選定堤距為500m,后因受資金限制而未能按設計建設。
本次對不合理的堤距進行了調整,堤防為4級,防洪標準防20a一遇洪水。
穿堤建筑物和回水堤: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以下右側流域面積為1534.5km2,堤防修建后坡地洪水和內水通過已有的永壽大溝、依林排干和北部排干三條排水渠排出。
按照高水高排,分割水勢的原則。本次新增設了民山排水渠,在上述4條排水干渠上,設置了4條回水堤,布設了5座穿堤建筑物。左側控制面積內的坡洪水可南排。
3.3 安肇新河治理
3.3.1 安肇新河河道與堤防
安肇新河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大慶地區全長108km,原設計按5a一遇洪峰流量挖河,20a一遇洪水筑堤防洪,4座滯洪區將河道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從王花泡到北二十里泡,河道長8.1km,流經大慶主城區;中游從北二十里泡到庫里泡,河道長68.1km;下游段從庫里泡到松花江,河道長31.8km。經測量資料分析,河道有不同程度的淤積,本次規劃按原標準予以清淤,遠景應研究提高挖河標準,加大泄量。
上游段堤防總長8.1km,原設計為2級堤防,防洪標準為防50a一遇洪水,本次按左右岸保護對象不同、防洪標準不同進行加固。右側是保護大慶主城區,按2級堤防防100a一遇洪水標準加固,左側主要保護安達市,按3級堤防,防50a一遇洪水標準加固。
中游段堤防總長8.0km,主要保護農田和草原,按4級堤防,防20a一遇洪水標準進行加固。
下游段堤防長31.8km兩側筑堤,本次設計采用加入1998年大水后新推的水面線,復核堤防規模,按2級堤防,防50a一遇洪水標準加固。
3.3.2 滯洪區
3.3.2.1 滯洪區規劃
干流上的4座滯洪區,本次設計按1998年大水后的水文成果,復核其規模,確定工程等別。
庫里泡內有4座民堤,保護村屯18個,人口1.07萬人,耕地4620hm2,油井46眼,給水井32眼,本次按4級堤防,防20a一遇洪水標準進行加固。
3.3.2.2 滯洪區清障
王花泡滯洪區內有安達市興建的燎原水庫,1988年大慶地區防洪工程建設中已列為清障對象,予以清除。但近年來又自行恢復,本次規劃建議徹底清除。
3.3.3 排水工程
明青截流溝全長63km,尚有17.3km未按設計完成。近期應將遺留的17.3km按設計建成,經復核其規模不變。
西部支河、中央支河、東二支河系大慶油田排水溝道,是確保油田不受洪水淹沒,使洪水順利排入安肇新河的配套工程。它們是隨著油田建設而逐漸形成的,設計標準按油田50a一遇7日暴雨7日排出,有調蓄的按7日暴雨15d排出。油田大部分在農田和草原上,應與水利排水標準接軌,本次規劃復核油田和農田排水標準與模數,經分析油田50a一遇排水模數與水利20a一遇排水流量相當,疏竣河道按水利20a一遇標準進行。
3.4 非工程防洪措施
搞好水文觀測,建立降雨逕流觀測站,驗證本區降雨逕流關系,提高水文預報水平,使水文為防汛服務。
統一本區防洪工程的調度,建議將雙陽河洪水控制工程,與安肇新河統歸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建立現代化的工情、汛情采集、傳輸系統和防汛會商系統。要加快防汛指揮系統的建設,3-5a內建成并發揮作用。
制定洪水風險圖,明確各種頻率洪水可能淹沒范圍、水深和歷時,制定不同風險區的建設規劃和要求,做到家喻戶曉、嚴格執行。對于3級堤防保護范圍內的油井,井臺要抬高,城鎮要有臨時防汛設施和撤離計劃。完善防洪立法,逐步實行防洪保險。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防洪可行性研究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0.
TV212
B
1007-7596(2017)09-0149-04
2017-09-14
孫中美(1978-),女,黑龍江肇源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