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淺談園林植物造景在水庫型水利風景區中的應用
王 琳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文章通過介紹相關背景及概念,分析了植物造景在水庫景區建設中的作用,提出了相應的植物配置原則以及如何應用到水庫景區的設計中,為進一步合理利用園林植物造景打造生態型水庫景區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園林植物;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植物造景;園林植物;生態水利
1.1 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按照在園林植物造景中的用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類:
1)木本植物(樹木):
依樹木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可以分為:行道樹木類(包括遮陰樹)、園景樹木類(包括獨賞類)、花灌木類(包括觀花、觀果樹)、籬垣樹木類、藤本類、地被樹木類以及抗污染樹木類等7類。
2)草花植物:
草花植物是園林植物造景中重要的美化材料。依照其生活及用途可以分為:一、二年生草花(指當年開花結果、壽命在1年內或跨年度結束的花卉),常用于園林重點裝飾的地段,如花壇、花鏡等;宿根花卉(指多年生花卉),常用于大面積種植的花叢及地被,形成群體景觀;球根花卉(指其地下部分是肥大的變態莖或根),常用于花叢、花群及林下地被花布置;水生花卉(指終年生于水中的花卉),常用于綠化、美化水面。
3)草坪植物:
草坪是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封閉地面、防止土地裸露的“軟鋪裝”。
它具有綠化、美化環境、保持水土、調節氣溫、減少灰塵、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多種功能。草坪植物根據草種原產地可以分為冷季型和暖季型[1]。
1.2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
水利風景區是指以水域(水體)或水利工程為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觀光、娛樂、休閑、度假或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區域。[2]
水利風景區大致可以分為六種類型:水庫型、濕地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灌區型、水土保持型。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以大壩等水工建筑物為依托,具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觀資源,為人們提供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休閑、娛樂的場所。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是水利風景區類型中最早發展起來的,也是數量最多的一種類型景區,是水利風景區發展的雛形。由于我國水資源豐富,水庫數量眾多,很多水庫為了增加經濟效益修繕并完善水庫建設,因此開展了一些諸如如釣魚、游船等娛樂項目,是水利風景區發展前的最初形態。
2.1 造景功能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一般具有氣勢恢宏的水工建筑物,大壩泄洪時氣勢磅礴,具備良好的人文景觀,但由于所形成的多為大面積的人工硬質景觀,因此對此類型水利景區進行規劃和建設時,通過利用園林植物造景軟化并協調硬質景觀顯得尤為重要。
1)在色彩效果上,大部分水庫型景區構筑物多為統一的灰色混泥土材質,顏色厚重沉悶,園林植物則具有一定的季相、色相變化,植物不僅顏色豐富,并且不同季節展現出不同的植物景觀,在視覺上,可以豐富色彩的多樣性。
2)在空間分割上,雖然水庫型景區也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觀資源,但其現有植物大多為自然生長,雜亂無章,并不具備一定的景觀效果,因此需要進行植物配置,根據景區具體的情況,通過植物造景可以分割形成不同的空間效果,如私密空間,開敞空間等,讓游人感覺到空間上的變化或狹長安逸或開朗壯闊。
3)在境域渲染上,水庫型景區中水為整個景區的主體,是景區的靈魂所在,水體的靈性,壯闊的泄洪場面可以表現出動態的水,而靜態的水可以通過植物與山石水體相陪襯。喬灌木錯落搭配,與水中倒影相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安靜秘逸的感受。
2.2 生態修復功能
水庫型水利景區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設初期會對工程區域及其周圍的自然資源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會出現一定的水土流失現象等。為了緩解并改善這些無法避免出現的問題,在以工程、山石、水體、現有植物為基本框架的基礎上,進行植物配置修復顯得尤為重要。
1)園林植物可以保護并改善景區環境。植物本身就具有凈化空氣,吸附塵埃的功能,可以調節空氣濕度及溫度,因此對于水庫型景區具體位置的生態破壞情況,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植物配置,改善局部小氣候。
2)園林植物可以保持水土,保持水質。對護坡進行植物修復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減少降雨及水體對岸坡的侵蝕,避免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水體渾濁。同時,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過濾污染物,吸附有毒物質的功能,因此可以分解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保持并凈化水質。
3)園林植物可以緩解生態壓力,維持生態平衡。因水利工程的人為建設,對此區域內及周圍的生態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通過植物綠化可以保護物種的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恢復生態。
3.1 原則
1)因地制宜原則:
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根據水庫景區所在地的土壤特點及氣候特征,選擇適宜的鄉土樹種,同時考慮抗旱抗澇等條件限制,選擇成活率較高的樹種進行配置。
2)工程優先原則:
水庫景區中水利工程作為整個景區的核心景觀不僅具有一定的觀賞作用也具有重要水利功能,因此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保證水利工程能夠正常運行,植配不可影響工程正常運營安全,顧此失彼。
3)按功能性質配置原則:
根據水庫景區所要表達的主題及各功能區類型來進行植物配置,確定某幾種特定的喬木、灌木、花卉等,相互搭配組合突出功能區主題,形成獨特文化特征。增加并豐富景區的內容,并在空間上將景區內各個功能區區分開來。
4)多樣性原則:
植物種類繁多,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考慮喬灌草多種類型搭配,水生、陸生植物相互呼應,挺水、浮水相互協調,形成和諧豐富的生態景觀。
5)經濟適用性原則:
打造并發展節約型水庫景區,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考慮減少需人工修剪的植物類型,以自然式植物種植方式為主,局部細處為景觀需要可以做少量規則式設計,盡量選擇不需人工維護或只需簡單養護的植物種類,節約景區植物養護的開支。
6)生態學原則:
遵循生態學原理,遵循自然規律,植物配置時要重視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注意植物搭配的層次,群落層次要分明,喬灌草和諧配置,同事也要注意同種植物高低的配置,讓群落層次更加飽滿,更能將景區的人工痕跡弱化。
7)美學原則:
水庫景區內水利工程一般為灰色色調,為了調和這種灰色使整個景區畫面活潑起來,在植物的選用上可以添加一些彩色葉植物。運用色彩美學原則,科學進行配置,通過對比色、互補色、協調色打造色彩豐富,既對比鮮明又和諧統一的景觀效果。
3.2 應用
1)水庫消落帶的植物配置:
消落帶是指河流、湖泊、水庫中由于季節性水位漲落,而使被水淹沒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形成的流域生態系統的一段特殊區域[3]。
水庫消落帶區域的植物配置宜選擇喜濕性耐水淹植物,并且可以適應較為苛刻的環境,一般根據當地現有植物種類進行選擇,尤其選擇一些根部耐水淹的植物,如菖蒲、寬葉香蒲、蘆葦等。
2)水庫工程管理區的植物配置:
工程管理區一般硬質景觀較多,為了與硬質景觀相融合,一般可采用規則式種植形式,不僅可以體現出管理區協調有序,也可以展示出工程景觀的恢弘壯闊,在配置時要注意避免遮擋一些必要的安全及信息提示,另外對于一些操作管理箱也可以進行一定的遮擋,既美化景區又避免游人干擾。對于壩體的綠化在背水坡面可以鋪置草坪,或設計模紋花樣,豐富壩體的觀賞性,增加人文色彩。
3)水庫觀賞休閑區的植物配置:
水庫景區中水景作為景區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水庫景區中觀賞水景的休憩娛樂區要有大型景觀樹或林蔭樹木,便于游人休息觀賞。有些水庫會在建成后自然形成一些小的島嶼,可開拓島上觀賞線路,對島嶼上的植物進行配置時 也要注意選擇耐水澇喜水濕的植物類型,同時也要考慮到植物的本身的形態,以樹形優美,花期長的植物優先。
隨著景觀水利的發展已逐步走上正軌,園林植物在水利景區的應用與配置越來越重要,因此對于水庫景區特有的一些特點如消落帶等,在保障工程正常運營下,保障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應用園林植物進行配置將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卓麗環.城市園林綠化植物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SL471-2010水利風景區規劃編制導則[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3]陳翠翠.西泉眼水庫消落帶植被特征與植物度水質修復技術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TU984.18
B
1007-7596(2017)09-0191-03
文章編號:1007-7596(2017)09-0176-02
2017-08-22
王琳(198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