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松,單良玉
(1.莊河市轉角樓水庫灌區管理局,遼寧 莊河 116400;2.莊河市河道管理處,遼寧 莊河 116400)
莊河市作為遼寧省南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及大連市重要的水源保護地,既要保障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同時更不能忽略水源保護的重要任務,因此實施好莊河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意義十分重要。目前,莊河灌區節水正處于信息化的起步發展階段,如何做好這項將現代科技和民生工程相結合的工作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莊河灌區是遼寧省大型灌區之一,位于莊河市中南部丘陵平原區,由朱隈、英那河、轉角樓、永記4個子灌區組成,東西長約70km,南北寬約20km。該灌區是集3座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0座小型水庫、19座塘壩、49座引水工程、16座提灌站以及328眼獨立機電井組成的多水源大型灌區,是蓄、引、提相結合的灌區工程,總集水面積1215km2,總庫容4.13億m3,興利庫容2.84億m3,總調節水量3.33億m3。莊河灌區現有灌溉干渠21條,長202.93km。其中,總干渠2條,長6.7km,干渠21條,長196.23km,支渠323條,長454km;渠系建筑物2703座。
灌區內土地總面積1245.1km2,共有14個鄉(鎮)、街道,159個村,10.48萬戶,總人口33.14萬人。灌溉作物主要以水田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45萬hm2,根據水利普查統計結果,2013年灌溉水量1.83億m3,莊河灌區有效灌溉面積2.24萬hm2,實際灌溉面積1.55萬hm2,其中水田1.46萬hm2。
2013年末,灌區實有耕地面積5.42萬hm2,糧食播種面積4.03萬hm2,其中玉米2.05萬hm2,水田1.46萬hm2,糧食產量25.2萬t,其中玉米產量13.32萬t,水稻產量9.9萬t。農業產值2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9萬元。
1999年至2013年以來,中央、大連、莊河三級財政對莊河灌區累計投入資金2.25億元,襯砌改造干渠長度173.798km,干渠配套率達到85.6%,渠系建筑物改造404座,改善水田灌溉面積0.91萬hm2,對莊河市農業經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改造前每到泡田高峰期,各干渠流量滿負荷運行,渠道安全事故頻繁發生,農業抗災能力較差。近年來,因灌區改造工程的建設,逐漸消除了這些隱患,提高了灌區的安全運行能力,實現骨干工程安全通水無事故,農業抗災能力明顯增強。
灌區改造后的渠道輸水能力明顯提高,輸水時間明顯縮短,由改造前的泡田輸水時間15d縮短為10d,不僅保證了水田上下游都能在黃金季節插秧,緩解了上下游爭水矛盾,而且為農民外出務工空出了時間。
通過對骨干渠道的防滲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數由1999年的0.5提高到2013年的0.67;灌溉水利用系數由1999年的0.45提高到2013年的0.58;年灌溉用水量由1999年的2.38億m3減少到2013年的1.83億m3,年節約水資源2500萬m3。
灌區改造項目的實施,使供水條件明顯改善,高效經濟作物得以大面積推廣。灌區糧經作物種植比由1999年的12:1調整到2013年10:3;設施農業面積由1999年的0.24萬hm2達到2013年的0.55萬hm2;灌區內農民人均收入從1999年的2750元提高到2013年的15490元。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同樣,灌區信息化是灌區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莊河灌區自從1999年開始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以來,在灌區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資金幾乎為零,可以說,莊河灌區信息化建設基礎非常薄弱,嚴重制約著灌區的管理水平。
多年來,國家投資只對灌區骨干工程進行配套改造建設,而沒有大型灌區末級渠系和田間工程投資,特別是在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兩工”后,末級渠系工程沒有建設主體,采取“一事一議”很難落實。公共財政投入建設速度遠低于工程老化破損速度。農田灌溉“最后一km”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灌溉效益發揮。
我市現行農業供水水價只有0.03元/m3,農業水價遠低于供水成本,灌區管理單位虧損運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灌區的運行管理。
遼寧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于2007年4月1日開始執行,8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費、措施費等已不能滿足工程建設費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利工程質量。
4.1.1 科學規劃,明確思路
從宏觀上加強對灌區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并結合莊河灌區實際需求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早編制完成莊河灌區信息化建設《規劃》與《近期實施方案》,有效地保證莊河灌區信息化建設的穩妥推進。
4.1.2 科學評估,嚴格把關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使信息技術與產品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為使莊河灌區信息化建設盡可能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提高投資效益和信息化建設水平,莊河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對灌區上報的年度實施方案的主要建設內容、需求分析、技術方案、運行管理、投資估算、效果分析等方面進行審查和評估,并對灌區編制的年度信息化實施方案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和建議,確保了試點灌區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1.3 加強培訓,提供保障
灌區信息化建設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灌區信息化人才建設,針對莊河灌區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技術人才缺乏與信息化建設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的現狀,應加大對灌區技術管理人員信息化知識的培訓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對灌區運行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為灌區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4.1.4 因地制宜,注重實效
莊河灌區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應根據灌區實際需求及投資可能編制完成,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注重實效的原則。隨著近年來大連市工業、生活用水的不斷增加,莊河灌區農業可用水量在逐漸減少。因此,灌區用水計量與管理、水費收繳是莊河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國家在加強灌區骨干工程建設的同時,建議加強末級田間工程建設投入,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km”問題,最終實現灌區節水改造。
在當前農業水費制度改革推進困難,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灌區末級渠系和田間工程維修養護建議以財政投入為主,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落實管護經費來源。
由于現行水利定額偏低以及施工招標下浮,導致一些建筑工程綜合單價低于市場價格,建議水利部適當的修改水利定額。
綜上所述,從目前的農業生產需求以及水資源分配狀況來看,莊河灌區節水改造不僅解決了我市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更在水資源節約方面實現了突破。隨著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農田灌溉需求還會提升,因此,必須要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尤其是灌區信息化建設,努力克服灌區節水改造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使其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再次實現突破,為我市農業灌溉與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1]孫文軍.淺議灌區信息化建設與發展[J].甘肅農業,2013(17):40-41.
[2]黃顯峰,邵東國.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面臨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水資源保護,2005(02):69-71.
[3]周亞平,李欣苓,李曉輝,等.淺析我國大型灌區信息化建設[J].水利水文自動化,2007(03):1-7.
[4]劉建軍,葛巖,張淑芬.遼寧大型灌區工程現狀及節水改造技術[J].水利發展研究,2006(08):31-33.
[5]宮興梅,張忠孝,宋永華,等.灌區節水改造與可持續發展[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04):244-245.
[6]李菁菁,鄭海波.灌區節水改造與管理體制簡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07):55-56.
[7]徐敬年.灌區節水改造技術研究[J].價值工程,2011(18):52.
[8]孫軍華.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的新技術與應用[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05):36-37.
[9]強宏超.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水利,2008(02):50-51.
[10]王衛寧,朱鑫峰,王玉霞,等.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中存在的問題[J].河南水利,200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