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鵬
廈門路橋機械有限公司(361000)
瀝青道路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
陳紹鵬
廈門路橋機械有限公司(361000)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市政道路建設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而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市政道路的要求越來越高。瀝青道路施工技術作為優質高效的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建設中被普遍應用。這里通過對瀝青道路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進行探析,為城市化更好的建設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瀝青道路;施工技術;市政道路;應用
瀝青道路具有易保養、耐磨損以及使用壽命長等優勢,成為當今市政道理建設中主要的道路類型,而瀝青道路自身也存在劣勢,如耐高溫性差等。因此,瀝青道路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應從瀝青道路特點與市政道路承建環境結合程度進行考量??梢?,以為了使瀝青道路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更為科學合理,對瀝青道路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瀝青路面施工性能特點分析主要有二:一是瀝青道施工技術參數設計。當今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混凝土施工技術相輔相成、互為依托,混凝土強度變化直接影響瀝青路面強硬程度,同時瀝青路面抗凍性、穩定性也與混凝土施工技術有著極大的關系。此外,混凝土施工質量也直接影響瀝青路面穩定性與強度。因此要充分考慮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所有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從而保證瀝青路面施工性能不受混凝土施工影響,并保證自身施工安全穩定;二是瀝青路面施工材料對瀝青路面施工性能的影響。瀝青混合材料是瀝青道路施工中最為主要的設計材料,并由三個設計部分組成,分別為墊層設計、透層設計以及基層配合比設計。為了確保透層設計、墊層設計防水性能與排水功能符合工程標準,在對透層設計時應確保瀝青混合材料可以高效銜接,從而確保瀝青路面施工性能高效穩定。基層配合比是瀝青混合材料在道路施工中的最后一層設計也是尤為復雜的一層,并對瀝青路面施工性能起到關鍵性作用。為了使瀝青路面施工性能符合工程標準,應根據各項指標對瀝青混合材料性能進行科學分析,并結合瀝青道路施工現場氣候條件因素以及環境條件對瀝青路面性能的影響,充分對瀝青混合材料配比以及使用進行分析,確保瀝青路面施工性能最優。
2.1 瀝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的控制
瀝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的控制作為瀝青路面施工技術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市政道路承建范圍較廣,且是道路建設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交通樞紐,因此市政道路建設質量對本地經濟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瀝青路面施工基礎的原材料,是當今市政道路建設中瀝青道路施工中應首要考慮的重點環節。因此,只有保證作為主要瀝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的“瀝青混合料”質量合格,才能有效保證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符合工程標準。在選擇瀝青混合材料時,既要確保粘合度、強度以及形狀符合施工技術要求,又要對瀝青混合料作充分的高壓、高溫測試,從而保證在實際施工中瀝青混合材料質量最優。
所謂瀝青黏度是指瀝青材料中的瀝青粒子在外力作用下互相抵抗形變的能力。我國《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中提出瀝青材料黏度條件達到60°動力黏度即絕對黏度時可視為瀝青材料達標。對于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停車場較多以及重載交通較多,行車速度慢的高等級道路,適宜選用稠度大的瀝青材料;對于冬季低溫持續時間長、載重交通較少且停車場較少的市政道路承建地區,適宜選用瀝青稠度小的材料。當市政道路建設區溫度變化較為明顯時,瀝青路面施工材料需要考慮低溫性能與高溫性能兼具,并首先考慮高溫性能對施工中瀝青材料的要求。此外,瀝青材料控制中也應考慮安全性能,因此施工中有關技術人員應充分掌握瀝青加熱熔化的安全區間,從而保障瀝青在路面施工中可安全使用。檢測瀝青安全溫度區間的主要方法是“閃點試驗測定法”,其中閃點是指在對瀝青材料做加熱處理時出現火焰閃出的溫度節點,從而確定施工中所使用瀝青材料的安全溫度范圍,在試驗中可知瀝青材質越軟(標號高)閃點越小,反之亦成立。
2.2 瀝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
在對瀝青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設計時應首要做到兩個指標;穩定度以及混合料空隙率。空隙率在瀝青混合材料中主要體現在路面松散、裂紋、車轍以及泛油等危害相關指標。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核心指標是礦料間隙率,可綜合反映出瀝青混合材料質量配比狀況。因此在對瀝青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設計時,必須著重考慮間隙率。由于瀝青混合材料穩定度以及空隙率對市政路面穩定性、耐久性尤為重要,因此在混凝土配比設計時應以此為標準,并根據道路建設具體施工要求進行科學配比。
2.3 施工前的準備
瀝青路面在施工前的準備主要有三:一是對施工瀝青材料進行質量檢驗。通過檢查瀝青運輸時間、訂貨數量、實驗結果以及運輸日期等進行檢查,確保施工材料符合工程標準;二是對施工設備進行檢查。檢查包括灑油車油泵系統、量油表、保溫設備以及灑油管道是否存在故障,對礦料鋪設系統以及瀝青混料攪拌與運輸設備進行必要檢查,確保施工可正常進行;三是對市政道路鋪設路段進行實驗,尤其是針對高等級公路的瀝青路面施工,進行一段路面的試驗鋪設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性因素。
2.4 瀝青混凝土的運輸、攤鋪及壓實控制
針對瀝青道路施工中瀝青混合材料的運輸,指對瀝青材料完成攪拌后運輸至施工現場,運輸方法應仔細周到。運用專業的瀝青混凝土運輸車是確保瀝青材料運輸安全的前提因素,且要求車輛載重要高于普通車輛,由于運輸材料特殊,要求司機在運輸過程中控制車速,車速不宜過快及產生較大的顛簸,規避在車輛運輸過程中因劇烈晃動而造成運輸材料出現離析情況。雖然車速過快會出現舉動晃動而影響材料質量,但是并不代表車速越慢越好,因為車輛過慢會造成瀝青混凝土材料出現凝結和凍結情況影響路面施工質量。此外,在車輛運輸瀝青混凝土材料前,應對車廂內做特殊處理,避免瀝青附著車內,當運輸結束后,有關人員應對車輛做徹底清查,對附著瀝青做及時清理。
當前瀝青混凝土攤鋪技術形式主要有二:一是機械攤鋪。針對市政道路建設工程量較大的路面,運用機械攤鋪較為科學合理。選用合理攤鋪機械設備并在機械設備表層涂抹隔離劑,從而避免瀝青經由攤鋪過程而附著機械設備上影響設備運作。為了縮減建筑工程時間,在較大型路面施工中一般會根據路面時間情況選擇幾臺設備同時施工,這時應對施工設備間留出4~7 cm工程搭接量,促使路面防水、滲水性能達標。在進行鋪設壓實時應有專業人員進行看護和監督,進而避免壓實不到位以及材料浪費現象;二是人工攤鋪。雖然人工攤鋪施工時間較長,但是對無法實現機械設備鋪設的路段,人工攤鋪靈活性便顯現出來。利用隔離層對鐵鍬表層進行防護后,通過控制壓實力度從而規避路面凹凸不平的不良結果,并同時配合刮板一次性完成刮膩,對路面存在不平整地方進行修整[1]。
綜上所述,由于瀝青路面具有耐性高、使用壽命長以及平穩性強等優勢,在當今市政路面建設中應用廣泛。為了使瀝青道路施工技術更加高效,應選用符合工程環境以及施工技術標準的瀝青混合料,并控制好混合料的運輸與攪拌,在實際施工中應結合人工攤鋪與機械攤鋪相結合的形式,避免路面凹凸不平及存在滲水、漏水現象。此外,施工中有關人員也應結合施工現場客觀環境做好攪拌站的搭建等工作,從而使瀝青道路施工在市政道路建設中發揮最大功效,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市政道路。
[1]張曉紅.瀝青道路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