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寧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450002)
裝配式建筑應用分析
侯曉寧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450002)
通過介紹裝配式建筑的優點、局限性及發展情況,闡述了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以便提高建設工程質量與安裝水平,實現住宅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裝配式建筑;應用分析;設計和施工
裝配式建筑是由預制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提高建筑質量。它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裝配式木結構建筑及各類裝配式組合結構建筑等。裝配式建筑的承重結構主要由預制部件裝配而成,圍護和分隔墻體采用非砌筑方式,并實現全裝修。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發展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第一,裝配式建筑的構件可以在工廠實現產業化的生產。構件就相當于標準的產品,運到現場就可以直接進行安裝,既方便,又快捷,在爭分多秒搶工期的建筑領域,有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第二,構件在工廠進行標準化生產,質量比在現場生產更有保證,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三,用于周轉的材料投入量相對減少了很多,降低了租賃的費用。第四,現場作業量的減少對于環保而言是很有好處的。第五,標準化的生產可以節省材料,減少浪費。
第一,在我國,目前的設計驗收等相關規范明顯滯后于施工技術的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領域還相當有限,在建筑總高度和層高上限制很大。第二,建筑物的預埋件等使用量相對傳統技術有很大的增加。第三,構件的機械化生產因為設備的限制,尺寸要求具有局限性,例如,要求放線準確、標高測量準確、預留孔洞位置準。第四,構件生產的工廠距離施工現場如果太遠,將會增加運輸的成本。
我國香港、臺灣地區裝配式建筑應用比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預制建筑設計和施工規范,高層住宅多采用疊合樓板、預制樓梯和預制外墻等方式建造,廠房類建筑一般采用裝配式框架結構或鋼結構建造。臺灣地區裝配式結構的節點連接構造和抗震、隔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都很成熟,裝配框架梁柱、預制外墻掛板等構件應用較廣泛,預制建筑專業化施工管理水平較高,裝配式建筑質量好、工期短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是趨勢。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及科技司發布了2017年工作要點,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是重頭戲。今年河南省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項目計劃,設立了虎嶺科技財富廣場等3個項目;同時在鄭州、漯河等市開展試點示范,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和基地;河南省首個裝配式建筑在經開區建成并使用。現階段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點推進方向:主體結構由預制部品部件運用向結構整體裝配轉變;裝飾裝修與主體結構的一體化發展,鼓勵裝配化裝修方式;部品部件的標準化應用和產品集成。
當前,國內外建筑行業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都正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現澆混凝土結構體系的缺點阻礙了建筑工業化生產的實現,而預制裝配式房屋將真正實現建筑從“建造”向“制造”的轉變,是實現建筑工廠化的有效途徑。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應注重概念設計、結構分析模型的建立以及預制構件的連接設計。歐洲FIB標準將裝配式建筑中預制構件的連接設計要求歸納為:標準化、簡單化、抗拉能力、延性、變形能力、防火、耐久性和美學等八個方面的要求,即節點連接構造不僅應滿足結構的力學性能,尚應滿足建筑物理性能的要求。
裝配式建筑設計,應協調建設、設計、制作、施工各方之間的關系,加強建筑、結構、設備、裝修等專業之間的配合,遵循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裝配式建筑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基本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采用有效措施加強結構的整體性;裝配式結構宜采用高強混凝土、高強鋼筋;裝配式結構的節點和接縫應受力明確、構造可靠,并應滿足承載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應根據連接節點和接縫的構造方式和性能,確定結構的整體計算模型。
現在有很多常用計算軟件都增設了PC計算項目,在BIM平臺上多專業協同設計,實現從建模→預制構件指定→構件分析→結構計算→裝配式深化設計→預制構件統計→圖紙輸出→生成加工數據→加工生產的整套流程。
5.1 構件制作與運輸
預制構件模具除應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定性要求外,還應滿足預制構件質量、生產工藝、模具組裝與拆卸、周轉次數等要求,預制構件預留孔洞、插筋、預埋件的安裝定位要求,根據設計要求預設反拱。預制構件制作前應進行預制構件的隱蔽工程檢查,帶面磚或石材飾面的預制構件宜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藝制作。夾心外墻板宜采用平模工藝生產,生產時應先澆筑外葉墻板混凝土層,再安裝保溫材料和拉結件,最后澆筑內葉墻板混凝土層。當采用立模工藝生產時,應同步澆筑內外葉墻板混凝土層,并應采取保溫材料及拉結件位置準確的措施。根據混凝土的品種、工作性、預制構件的規格形狀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振搗成型操作規程。混凝土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并應采用機械振搗。預制構件采用灑水、覆蓋等方式進行常溫養護時,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的要求。在預制構件運輸時,應制訂運輸與堆放方案,其內容包括運輸時間、次序、堆放場地、運輸線路、固定要求、堆放支墊及成品保護措施等。對于超高、超寬、形狀特殊的大型構件的運輸和堆放應有專門的質量安全保證措施。
5.2 安裝與連接
墻、柱構件安裝前應清潔結合面,構件底部應設置可調整接縫厚度和底部標高的墊塊。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接頭、鋼筋漿錨搭接連接接頭灌漿前,應對接縫周圍進行封堵,封堵措施應符合結合面的承載力設計要求。在多層預制剪力墻底部采用坐漿材料時,其厚度不宜大于20 mm。灌漿施工時,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當連接部位養護溫度低于10℃時,應采取加熱保溫措施。灌漿操作過程應有專職檢驗人員負責旁站監督并及時記錄。焊接連接時,應采取防止因連續施焊引起的連接部位混凝土開裂的措施。
5.3 工程驗收
裝配式結構應按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進行驗收。當結構中部分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時,裝配式結構部分可作為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的分項工程進行驗收。驗收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的有關規定,并提供下列文件和記錄:工程設計文件、預制構件制作和安裝的深化設計圖,預制構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質量證明文件、進場驗收記錄、抽樣復驗報告,預制構件安裝施工記錄,鋼筋套筒灌漿、漿錨搭接連接的施工檢驗記錄,后澆混凝土部位的隱蔽工程檢查驗收文件,后澆混凝土、灌漿料、坐漿材料強度檢測報告,外墻防水施工質量檢驗記錄,裝配式結構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文件,裝配式工程的重大質量問題的處理方案和驗收記錄,裝配式工程的其他文件和記錄。
裝配式結構與現澆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是有一定區別的。對裝配式結構,建設、設計、施工、制作各單位在方案階段就需要進行協同工作,共同對建筑平面和立面根據標準化原則進行優化,對應用預制構件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論證,共同進行整體策劃,提出最佳方案。與此同時,建筑、結構、設備、裝修等各專業也應密切配合,對預制構件的尺寸、形狀、節點構造等提出具體技術要求,并對制作、運輸、安裝和施工全過程的可行性及造價等作出預測。此項工作對建筑功能、結構布置的合理性和對工程造價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定型的標準化建筑構配件的重復使用率,將非常有利于降低造價。質量、進度、成本是裝配式建筑推行中需要把握的重要指標。
預制裝配式建筑在建造模式、施工速度、工程質量以及可持續性等方面均有著傳統結構體系無可比擬的優勢。裝配式建筑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許多問題,如結構體系理論研究,配套部品的兼容性、制造成本、專業設計、施工人才缺乏以及國內技術規范的滯后等。但從長遠來看,它符合建筑產業化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將促進建筑領域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
[1]JGJ1-201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
[2]GB/T 51231-2016,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S].
[3]GB 50666-201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