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江西南昌市大汗淋漓地跑了一場馬拉松,最后拿到的卻是“吉林市長”簽名的獲獎證書……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能跑全程馬拉松的大陸跑者有近10萬人,2016年這一數量沒有太大提升。
但2016年在中國田協注冊的328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中,參賽人次超過280萬。
一方面,中國馬拉松發展之路仍然很長;另一方面,當越來越多忙碌的中國人開始在“朋友圈”里每天奔跑,并站上馬拉松賽道。當各類人群,哪怕是現實中的價值觀落差極大,“被擠到手臂只能懸空”地混雜著向著一致的目標奔跑,就留下了一地“槽點”。
跑丟了的“第一集團”
中國跑圈曾有這樣一個段子:如果想打破高水平外籍跑者對馬拉松獎牌和獎金的壟斷,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迷路……
在2016年10月中旬的南京馬拉松上,這個段子變成了現實。
當南京馬拉松的直播畫面中沒有出現黑皮膚的非洲跑者,有觀眾們調侃“非洲朋友不夠用了”,沒料到事實竟然是:第一集團全都迷路跑丟了!
國家女子長跑隊前教練、馬拉松經紀人陶紹明當時發微博稱,本屆南馬有五六位2小時10分左右水平的選手參加全馬,都誤入半馬賽道,“估計都跑到了玄武湖里了。”
他還回應評論說,自己有幾個選手參賽也都跑錯線路了。
顯然,對于看不懂中文、聽不懂“南京話”的外籍跑者,賽事主辦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組織不力是不爭的事實。
跟跑者迷路跑丟相比,更夸張的是本該于2016年10月30日在河南漯河舉辦的一場馬拉松大賽當天,當交錢報名的參賽選手到達場地后卻發現空無一人。
傳說中的漯河首屆微型馬拉松大賽竟然“消失”了,事件發生后也沒有人出面向參賽選手進行解釋。
“我可能跑了一場假馬拉松”
2016年國際勞動節舉辦的秦皇島馬拉松賽,起點拱門上居然赫然可見“秦島皇”三字。哭笑不得的選手們調侃——“就算累成狗,也要跑完啊,說不定,你將擁有一張絕版的馬拉松完賽證書——‘秦島皇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完賽證書!”
而在2016年11月,有網友爆料,南昌馬拉松組委會公布的成績單樣張,與吉林國際馬拉松如出一轍。
曝光的成績單樣張顯示,左下角“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長”一欄,拼音并非南昌市市長郭安,而是“ZhangHuanqiu”——該組拼音與吉林市長張煥秋的名字一致。
對此,有網友吐槽道,“你在江西南昌市大汗淋漓地跑了一場馬拉松,最后拿到的卻是吉林市長簽名的獲獎證書……”
烏龍不止一處。成績單下方印制的“政府”一詞的英文government,居然被拼成了governmen。
這不算啥。跑完比賽成績卻被取消,那才是讓人懷疑人生。
2005年,北京馬拉松賽的轉播車就給男子冠軍本森·切若諾挖了個坑。當時轉播車因運動員賽道太窄無法走折返線路,于是就抄了近路。一直跟轉播車跑的切若諾也就少跑了800米。
考慮到切若諾成績遠好于獲得第二名的選手,組委會保留了他的名次,但比賽成績被取消,只給了他一個參考成績。
集體啃肥皂,毛巾去哪兒了
來自深圳的法官跑者付小姐親歷了“肥皂事件”。
2016年3月20日,她參加清遠馬拉松比賽,艱難完成42.195公里的賽程沖過終點后,又走了200米才拿到了“空蕩蕩”的完賽包。
她向本刊記者介紹,偌大的袋子里只有一瓶運動飲料、一根香蕉、一顆巧克力糖和一個塑料包裝類似蛋黃派或者蛋糕的東西。
“不少跑友‘中槍,把那塊包裝精美的深紫色香皂當作紫薯蛋糕誤食。”付小姐告訴本刊記者,當時賽道周圍的草坪上隨處可見留著牙印兒的肥皂。
完賽包里放肥皂,的確不是“按套路出牌”,馬孔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艾國永說。
也是在這場有近2萬人參加的比賽中,有1.2萬人次接受治療,其中暈倒20人,危重癥5人,進ICU(重癥監護室)3人,這被稱為最“受傷”的一場馬拉松……
不過,即使是中國首屆城市馬拉松賽事舉辦地北京,在積累了35年的辦賽經驗之后,仍難免被吐槽。
2016年10月30日舉辦的北京鳥巢半程馬拉松被跑友們紛紛吐槽:毛巾去哪兒了?
組委會給出的聲明是:為了避免讓跑友們在寒風中排隊等待過久,將把完賽毛巾寄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