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1月,我被師里任命為獨立飛行大隊政委,并領受了一項光榮任務——與獨立飛行大隊長申廣順一起,帶領大隊用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轟—5”戰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
在給空軍匯報任務準備情況時,當時的空軍王輝球政委要求我們:用“轟—5”飛機空投氫彈是第一次,任務很光榮,但有一定的危險性,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在空投技術操作上要求非常嚴謹;所以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加扎實、細致,要教育好飛行人員,堅定信心、不怕犧牲,保證圓滿完成任務。我將王政委的講話傳達給大隊全體官兵,大家聽了歡欣鼓舞,中隊長李文輝表示:“要把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和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結合起來,保證讓‘蘑菇云沖天放響。”
作為飛行大隊政委,我最主要也是壓力最大的任務就是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當時敵特活動猖獗,稍微提及“變節”等相關字眼,立馬就會引起飛行員的反感,因此必須講究策略和技巧。還好我以前也是飛行人員,再加上天天與大家一起吃飯、一起打球,能及時化解他們的思想“疙瘩”,所以被飛行人員稱為“貼心人”。
因為是絕密任務,所以管理非常嚴格,保密教育也是細之又細。任務人員只能收信,不能寫信,不能主動與家人聯系,甚至最后連立功受獎的書面材料都不能放進檔案。
1968年12月中旬,3個機組冒雪飛往新疆馬蘭機場,空投試驗進入最后準備階段。經過反復斟酌挑選,最后決定由李文輝機組執行空投任務,申廣順機組和唐興泉機組作為備份。25日,一切準備就緒,全大隊上下豪情滿懷,對第二天的投彈任務成竹在胸。如何給大家減壓放松、鼓勁兒提氣,成了師副政委邵文海和我重點研究的內容。下午斗鴻儒副師長與飛行人員一起打籃球,鼓舞士氣。到了晚上,我和邵副政委則與機組人員散步、談心,當時的談話內容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飛行員李文輝的三女兒在幾天前去世,但他卻忍痛堅守崗位。正當我準備做思想工作時,一向沉穩的他反而安慰我不要壓力太大。領航員張西嶺性格開朗,我鼓勵他說:“你年輕、有沖勁,技術又好,有你在我們就放心。”他哈哈一笑,愉快地與別人打排球去了。
射擊通訊員張永文平時樂于助人,年年都被評為“五好”戰士。大家經常同張永文開玩笑:“投彈時通訊員、射擊員得看到氫彈爆炸后才能關上防護罩,如果飛機脫離得慢一點,你會第一個變成瞎子。”他卻滿不在乎地回答道:“為了黨和國家,眼睛瞎了也值得!”而我交代給他的事情最多,希望他時刻保持清醒,配合好飛行員和領航員,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特別是要記得及時關好艙門。張永文態度堅決地領受了任務。
第二天,我們突然接到通知,投彈任務推遲到27日,大家緊張的神經反而放松了,李文輝機組還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詩:“斗志昂揚進機場,信心百倍入座艙。認真檢查細操作,密切協同周而詳。為國爭光看此譽,定叫蘑云沖天放。勇敢機智沉著穩,關鍵時刻準炸響。”
27日上午,羅布泊晴空萬里。除機組人員外,獨立飛行大隊全都站在當時距目的地300公里的指揮臺上,在場的每個人都緊緊盯著飛機,緊張得不敢隨便喘氣。
10時整,李文輝機組攜帶一枚氫彈升空。當時還沒有大屏幕,大家只能靜靜地聽著斗副師長與機組聯絡。機組十幾分鐘報告一次位置,然后由標圖員畫出飛機的位置,我們心里就默算著剩余的時間和距離。
11時,飛機到達預定區域萬米上空。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領航員張西嶺果斷按下按鈕,彈體順利脫艙,飛機迅速脫離,氫彈隨著降落傘下降到3000米高空爆炸。隨即,指揮臺有人聽見了爆炸聲,帶頭歡呼著:“毛主席萬歲!”指揮臺頓時沸騰起來。
此時,我看到遠方升起了美麗的蘑菇云,忍不住流下了熱淚。當聽到機組人員報告他們已經飛離20公里的危險區后,我一顆始終懸著的心才完全放了下來。
后來,李文輝機組榮立一等功,我們獨立大隊參加執行任務的人員榮立集體三等功。任務完成后,李文輝、張西嶺、張永文等人繼續執行空投試驗和飛行任務。至1974年撤銷,飛行獨立大隊的唐興泉、李桂山等機組在9年時間里共執行過3次空投氫彈、原子彈科研任務,均出色完成任務。
巧的是,10年后我的大兒子當兵,居然被分到了馬蘭機場,并清理過當年氫彈爆炸的現場,讓我再次想起了那片曾經魂牽夢縈的土地。
附注:韓元明,山西武鄉縣韓北村人。1949年8月入黨,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歷任警衛員,獨立飛行大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廣空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1953年因戰備訓練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1968年在獨立飛行大隊任政委期間,因成功執行空投氫彈任務榮立集體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