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鳳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當前我國中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方面所面臨的詞匯量不足和詞匯運用不當的問題,分析其形成原因,希望學生在詞匯學習方面,能夠找到自身的問題,積極營造環境并做出改變,真正學會運用英語詞匯。
關鍵詞:詞匯;意義;用法;中學生
二語詞匯習得研究在近三十多年來迅速發展成為二語習得研究中最熱點的領域之一。二語詞匯習得研究既有從心理學角度的理論性研究,又有從實際運用出發的實證性研究。二語詞匯習得的心理模式從不同角度揭示了二語詞匯習得本質,而二語詞匯習得的實證性研究致力于探討在不同的學習條件下二語詞匯是怎樣被習得的,以及什么因素會影響二語詞匯習得的效度和方式。但是,目前的關于二語詞匯習得的研究還有很大的不足,還不夠全面。本文就我國中學生面臨的詞匯量和詞匯運用問題進行分析,旨在對廣大中學生有所幫助。
一、正文
1、英語詞匯學習應該學什么?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建筑材料,是一切語言技能的基礎。每一項語言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對詞匯的依賴。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說過,“沒有語法能傳遞的東西很少,沒有詞匯則什么都不能傳遞。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一門外語其基本內涵就是學習這門語言的詞匯。那么學習一門語言的詞匯,應該學些什么呢?
Richards最早提出關于詞匯能力的假設。Nation在Richards的基礎上發展了新的詞匯知識框架。Baumann和Kameenui提出了3個層次的詞匯知識:詞語聯想知識、部分概念知識和完整概念知識。Rupley、Logan和Nichols的詞匯知識連續體對此進一步細分,提出了5個層次的詞匯掌握,按照掌握程度從低到高排列分別為:對單詞一無所知、了解其通常意義、掌握有限的在特定語境中的知識、掌握一定的知識但不能快速獲取以及掌握豐富的不受語境限制的知識。簡而言之,詞匯學習就是學習其音、形、意義和用法。
2、當今英語學習現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騰飛,國內先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英語學習熱潮。英語作為大多數中國學生的第二外語,從剛開始的初中學習到現在的小學學習,很多學生還參加各種補習班,但總體水平不容樂觀,主要有兩大問題。
第一,單詞量偏低。《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版》規定我國中學生中考詞匯量需要達到1500—1600個,高考需要掌握3000—3500個單詞,而大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 )詞匯量需達到4000—4500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和考研詞匯量需要達到5500—6000個。汪慶華也曾把我國大綱詞匯量和國外大學的新生詞匯量進行比較。西班牙的大學新生詞匯量為6000詞。日本的大學新生英語入學詞匯量為5900詞,畢業時詞匯量達到13000詞,至少比中國大學生多兩倍。所以我國中學生確實在詞匯量上明顯偏少。
第二,片面追求詞匯量,忽視詞匯運用,導致產出性能力停止不前。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學生遇到的一個特別困難的問題就是說不出來。國內中學生英語的產出性能力(口語與寫作)普遍較差。大多數學生在交流時,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單詞用英語怎么說,或者是各種英語單詞的堆積,沒有語法和英語邏輯。那么,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二、分析原因
1、缺少目的語語境。Kachroo研究發現,要成功地記住一個生詞,學生至少得連續遇到它7次,而Saragietal則指出不斷碰到一個單詞16次后,學生才能自然地記住它。而我國的中學生整天生活在一個漢語的世界,除了幾節英語課外,直接接觸到英語的機會很少,更不要說有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所以學習成果很難得到來自現實生活語言環境的刺激,學習成果也就無法鞏固下來。
2、母語的干擾。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的兩方面——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系是任意的。我們說不清為什么就得用tree表示“樹”。其它語言不用tree/tri:/這個形式。英漢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大語系,本來是同一個物體,英語有英語的詞匯,漢語有漢語的詞匯。因此,學習英語對中國學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漢語式思維、漢語的表達習慣、漢語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者很不利。背誦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古人學習漢語就是從背誦詩文開始的,所以才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背誦在現代漢語教學中仍占重要地位,并影響外語學習。王文宇調查研究發現有些中國學生受中國傳統語言學習理論和實驗的影響,學外語時,背單詞、句型、課文,這種方法在英語學習的高級階段耗時費力,收效甚微。
3、學習者未能真正理解與掌握詞語的用法。英語詞匯雖然浩瀚無邊,是世界是現存的5,000多種語言中詞匯量最豐富的語言之一。但是一個人的詞匯量總是有限的。有調查表明倫敦當地老太太詞匯量不到1200,卻對其日常生活交流無任何影響,關鍵就在于她們能運用常用詞組來描述生活事實。而且我國中學生的詞匯量肯定比倫敦老太太多,但在詞匯用法上面,倫敦老太太肯定要勝過中國中學生一籌。所以,學習者只知道詞匯音、形、義,但不知道用法,是造成產出性能力低的直接原因。例如:make 這個最簡單的詞卻有著最復雜的用法。朗文當代英語大詞典中,make一詞做為動詞就有25個釋義,除了表示“制作,創造”和“使,致使”的意思外,還有“迫使,導致,到達,把……算出來,賺,贏得,合計為等”。在2002年出版的Shorter Oxford Dictionary(第5版)中就make和不同名詞搭配表達不同的意思這一個用法就列舉了多達52個例子。如果說掌握了make的這一個用法,那學生就可造出很多的英語句子了。
三、結語
詞匯學習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 。我國中學生在缺少目的語環境和母語的干擾下,應首先樹立積極的心態,積極營造環境并找到自身的問題,全面把握詞的內涵、詞的搭配以及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翻譯,才能有效地學習英語詞匯,提高語言產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