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被應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作者客觀闡述了活體教學法的優勢,探討了活體教學法在解剖實驗教學中的缺陷與優化創新途徑。
關鍵詞:解剖實驗教學;活體教學法;應用;分析
解剖學是基礎醫學的關鍵性內容,作為一門形態科學,解剖學課程內容特別繁雜,專業性特別強,理論知識抽象,難度較大,其中大量的醫學名詞只能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都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在解剖實驗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采用傳統滿堂灌教學模式,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活體教學法便是其中一種,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多角度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準確、客觀理解解剖理論知識,激發他們對解剖實驗的興趣,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學習這門學科知識與技能,提高解剖實驗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優勢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工具廣泛。就活體教學法來說,是指在借助活體,客觀認識人體結構,借助觸摸辨認骨性、肌性標志等,準確畫出體表投影線,比如,內臟器官、血管、神經,達到“透”過體表“看”內臟,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人體解剖結構。在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由于活體是解剖學研究的重要對象,教師可以利用自身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同學身上去尋找對應的解剖學名詞,促使枯燥、乏味的知識更加生動、形象,降低知識難度,使其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此外,正常活體是活體教學實驗的核心對象,學生可以利用自身或者臨近同學準確尋找、記憶解剖結構,也就是說學生不用受到場所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解剖學知識,教學工具也比較廣泛。在學習運動系統知識中,學生可以在實驗課堂上觸摸辨認對應的骨性與肌性標志,下課之后也可以辨認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理論知識,有效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充分感受到學習解剖學的樂趣。
2、活體教學法更加直觀、形象,加深多體表結構的辨認。和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活體教學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人體結構。在學習“喉與氣管結構”中,師生都可以觸摸喉結、環狀軟骨等,促使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喉、氣管的具有位置與形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活體教學方法作用下,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辨認體表結構,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將知識學“活”,學以致用,意識到學習解剖學的重要性以及其具有的實用性,為更好地學習后續專業學科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解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和自己一起觸摸各動脈的搏動,清楚測量血壓以及脈搏的具體位置,為進行臨床診斷操作提供有利的保障,逐漸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3、便于學生記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記憶知識中,和單一分析器活動相比,多種分析器的共同活動更具優勢,這是因為在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下,在大腦皮層中,相同的知識會建立多通道的聯系,對記憶的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加強記憶,視覺與聽覺同一時間接收到相同的信息,加上觸覺信息,促使“視覺、聽覺、觸覺”三種感覺器有機融合,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記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漸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觸摸自己身上的神經溝,促進內部走行的尺神經,可以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感受到麻木,準確把握尺神經皮支具體分布范圍。
二、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優化創新
在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應用具有多樣化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實驗室中,不便于示范活體某些敏感部位,需要采用其他的教學法,視頻教學法等,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系列片,《表面解剖學》等,借助完整的生物塑化標本示教活體標志,髂嵴、尾骨尖等。下課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尋找對應的敏感部位,避免出現尷尬局面。單純活體教學無法有效辨識某些人體結構。以“腎區”為例,教師如果事先借助標本、模型講授腎的位置、形態,學生很難準確理解腎區相關知識,錯誤理解對應的知識點。
在解剖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活體教學法的缺陷性,比如,在采用活體教學法中,如果發現學生對某活體產生疑問,無法準確把握活體結構的具體位置等,教師要優化利用相關的輔助教學工具以及相關的教學法,有效彌補活體教學法的缺陷性,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手機手電筒及其拍照功能,觀察那些不易暴露與觀察的活體結構位置,將其拍下來,通過不同途徑解決自己心中分的疑惑。學生還可以將照片上傳到班級QQ群中,便于班級中其他同學觀察、辨認,準確認識活體結構及其個體差異。而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照片,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隨堂檢測,看其掌握相關章節的情況,將其作為日常考核的一部分,在更好了解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優化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還能縮短活體結構考核的時間,提高考核的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解剖學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優化創新活體教學法,或者采用其他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更好地學習解剖學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培養他們更多優秀的品質,成為新時期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質、高水平”專業人才,有效填補市場空缺,畢業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以此,促使新時期醫學院校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真正走上素質教育道路。
參考文獻
[1] 朱振東,張林,苗瑩瑩,付升旗.多種教學方法在解剖實驗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1,01:78-80.
[2] 王建中.解剖實驗教學中活體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8-19.
[3] 李加善,李國華,張艷霞.解剖實驗教學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23:172-173.
[4] 張士鋒,王卿.加強解剖實驗改革,提高解剖實驗教學質量[J].繼續醫學教育,2013,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