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山雨
摘要:在我們的所接觸的表演藝術中,除了即興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藝術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特點。即它的的出爐需要兩道工序。一是創作,二是表演。搞表演藝術的人都知道創作的重要性。再創作在聲樂表演藝術中是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的。作為聲樂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學習和積累各方面的知識來為作品的再創作服務,這樣我們的演唱才能打動聽中,聲樂演唱的藝術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關鍵詞:再創作;創作能力;創作效果
在我們的所接觸的表演藝術中,除了即興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藝術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特點。即它的的出爐需要兩道工序。一是創作,二是表演。搞表演藝術的人都知道創作的重要性。在選擇劇本、腳本、樂譜的時候都很用心。因為創作質量的高低對于演出成功與否起到前提的作用。同樣文藝創作者也明白在演出時演員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在選擇演員的時候也是很用心的。如果演員的水平不錯且又適合這個作品,那么就能使作品的內涵、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假如作品一般演員水平非常高,臨場發揮很不錯。結果演出非常成功。作者就會認為: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因此很多的事實告訴我們:藝術的表演環節太重要了。對于聲樂藝術同樣如此。不僅把樂譜上的記載和基本情緒相對,而且在演唱中揭示出了作品深層內涵,顯示了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藝術個性,從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聲樂表演就稱作“再創組”或者叫做再創作。再創作決不是任意、自由和無限制的,它有一個原則和范圍。這個原則和范圍也就是一度創作和再創作之間維系的一種辯證統一關系的紐帶。因此,再創作的首要原則就是:必須在一度創作規定內容主體的范圍內活動,即不能離弦走板,歪曲內容和作者的基調,違背作者當初創作的初衷。再創作是沿著一度創作主旨方向上的創作,是因演唱而加強一度創作主體的感染力,而不是削弱或改變主題。其次,再創作應該尊重一度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風格。再者,就是再創組方案一定要在自己的技術能力許可的范圍之內。如果你在一個高音上向做到弱音的效果,但還沒成熟的掌握這一技巧。很可能會出現破音或者虛弱的聲音。要對作品進行再創作可以試著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速度
每首歌曲都有特定的速度標記,但每一種標記都有一個靈活的幅度。如Largo(廣板)每分鐘46拍,但這也是一個參考的標準,可以根據自己處理上下浮動。此外,還可以在個別地方處理成稍快或者稍慢。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詞。趙元任曲)中的“為風吹動了我頭發”,為了唱出動感,我們可以把前六個字速度加快,唱的緊迫一點,最后“頭發”兩個字再適度放慢拉寬,這樣唱出了動感也唱出了被風吹動的頭發的形象。
二、音色
音色的調節和聲門的狀態、喉位高低、氣息力度、共鳴腔的使用有關,是演唱者進行再創作的重要手段。如《黃河怨》中的“哭訴我的愁和怨”這幾個字音可以用哭泣抽咽的音色來唱。更能表達女主角傷痛欲絕的心情。
三、音量
在再創作中選擇和變更演唱的音量也是創作中常用的方法。從一般規律來看,無論歡樂還是痛苦,高漲情緒的迸發和宣泄需要較強的音量。平靜的敘述需要音量適中。
四、語氣
聲樂是音樂中唯一的音樂與文學合成的藝術,語言的生動性在其中占一定的份量。所以說在演唱中對語言中的語氣的生動處理也是再創作中重要的手法。如《再見,了大別山》(王和全詞。雷遠生曲)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銘記在心頭”的“把”字包含了一種對自己戰斗過的有著血肉般聯系的老區人民的深厚情誼,這個“把”字就有了千鈞的力量。
五、潤腔
潤腔這個詞源于中國的戲曲唱腔。是指演唱者在再創作中處于對旋律美的追求在不破壞全旅的骨干音、支點音和總體風格的前提下,在恰當的位置為音符增加裝飾音,已達到美化旋律的效果。在一些作品中作曲家在一些段落專門給歌唱家留有自由發揮技巧的空間,這一樂段稱作華彩。
不同的歌唱者不但再創作的意圖和方法不同,創作的水平效果也不同。這主要決定演員自身的素質、能力和狀態。所以對演員的再創作的效果好與懷的因果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創作欲的強弱。也就是說演員是不是非常喜歡這部作品。還是領導指定的,這些都影響演員的創作欲,當然也影響著創作效果。
2、創作能力強弱。創作能力包含以下各方面的因素:①生活閱歷、經驗;②聲樂技巧;③對文學及姊妹藝術的把握程度。
3、能力的提高。再創作的正確方向在像生活的真實出發,從作品的內在需要出發,從自己的真實理解和感受出發,以及自己的演唱能力出發。來不得半點勉強和做作。
4、如何做到準確的表現作品。聲樂表演是藝術的再現和表現的統一體。要做到準確的表現作品歌唱者不僅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作品的時代背景與特征、正確了解詞曲作者創作意圖與內涵、深入研究作品的思想情感與風格、豐富的文化素養、深刻的生活體驗還得有本人的個性創造。要把一首歌曲用完整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來,把抽象的東西變成有聲有色的音響變成有靈魂的歌聲把作品所描寫的生活、思想、感情展現在聽眾眼前使其身臨其境從而強烈地感染聽眾。這就要求我們要聲情并茂的表現作品。如何把握、培養和表現歌唱藝術中的情感呢?首先要積極的創造
“聲情”并做好情感準備。在演唱之前先要確定歌曲的感情基調使自己對歌曲表現的情緒有一個總的框架,這樣演唱時就能較為準確的把握歌曲情感主體。并根據歌曲主題和形象表達的需要,在聲情上進行布局從局部到整體從審字到審腔從詞意到曲情從結構到風格等進行仔細琢磨和推敲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所謂“聲情”就是指運用歌唱的聲音對歌曲的情感內涵進行藝術化的創造表現。它是二度創作的表現特點。要創造“聲情”就得發揮自己的預想力要讓自己被作品的音樂形象所感動。
再創作在聲樂表演藝術中是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的。作為聲樂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學習和積累各方面的知識來為作品的再創作服務。這樣我們的演唱才能打動聽中,聲樂演唱的藝術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 《聲樂學基礎》石惟正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2] 《聲樂藝術美學》余篤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