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亮
摘 要 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本文通過分析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金融瓶頸以及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策略可以得出農村金融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以便于為相關人員探究農村經濟增長路徑,發展農村金融提供更好的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 農村金融 農村經濟 增長 策略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也呈現出不平衡的態勢,城市經濟發展較為迅速,而農村經濟增長則較為緩慢,城鄉之間的差距日漸呈現出加大的態勢。此種情況必須予以有效解決,否則不僅會影響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會影響我國未來和諧社會的構建,影響我國戰略目標的實現。通過相關人員的研究和探索,農村金融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的增長具有一定影響,探究更好的路徑讓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起到更好的促進效用就顯得更加重要,這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趨勢。
二、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間的關系
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農村金融也就是農村金融通融,其所涉及的面非常廣,具有非常強的政策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農村金融是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風向標,其通過對產業結構的引導性調整促使農村經濟獲得發展,相關金融部門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貸款的方式對相關產業起到促進或者抑制的作用。其次,農村金融還能夠通過轉賬結算等方式對經濟資金進行調整,從而讓其在網絡中的樞紐作用發揮得更加明顯。第三,農村經濟運轉中的能動傳媒以組織存款和貨幣流通作為主要內容,而這正是農村金融的表現,其一方面服務生產,一方面服務消費,對于生產要素進行重組,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金融瓶頸”
(一)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效率不高
我國的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效率自改革開放后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由于其效率低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足。農村經濟的發展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效率不高。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效果要充分顯現,很大程度上還有待于技術進步、經營主體素質提高、金融環境改善和發展理念更新等諸多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農村經濟還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突破這一瓶頸,所以有效解決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的問題是加強農村經濟投資等問題的關鍵,同時還要多方面地分析效率低下的原因,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有效解決農村投資問題。
(二)金融抑制
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金融抑制,這種問題主要是由于存款轉化率不斷走低形成嚴重的“金融漏出”,導致農村金融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為兩個方面,包括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抑制和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抑制。正規的商業銀行,如一些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對農村金融投入逐年減少,在農村設立的分行被大幅度壓縮,縣級以下的農村區域設立分行或者營業點會增加運營收入,同時也不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大部分的商業銀行都將營業點設置在城市中,而且是經濟發展領先的城市居多。同時,這些商業銀行還收緊了縣級信貸權限,使基層信貸機構萎縮為農村金融資本的“吸存器”。中國農業銀行致力于農業發展,但是目前的經濟條件下,也不得不由農村市場轉向城市市場,才能使企業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存活下來。其次,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的發展,是隨著正規金融系統不能滿足農村經濟需要而產生與演化而來。但是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存在著很多問題,如高利息和額度非常小,這些問題是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農村非正規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正規金融機構缺乏的問題,但同時使農民承受了過高的利息壓力,借貸需求受到較大的壓制。
四、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策略
(一)重新進行角色定位
在傳統的農村經濟模式下,通常城市經濟輸送的剩余資源到農村經濟,這種形式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這種角色定位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為了實現農村經濟增長的目標,首先就要在角色定位上清醒地認識到農村金融目前的定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來保障其穩定的發展。例如,發展村鎮銀行、小型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社等一些金融機構;吸引城市經濟到農村,參與農村的基礎建設,創建具有特色的農村經濟。通過這些新型的農村機構彌補農村金融市場的資金缺口,同時引入更多的市場競爭,使原有農村金融機構能夠更重視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提高服務農村的功能。由此可見,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策略的關鍵一步。
(二)優化金融政策選擇
發展金融政策必須重視選擇的正確性。選擇的正確性直接決定著農村金融發展的效率,必須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特別是要利用合理的政策手段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提高農村市場的貸存比率,堅決避免農村金融機構成為農村資金外流的通道,即避免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失血”是發揮農村金融核心作用的基礎。地方政府要積極地引導農村以及周邊的資金流向,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要積極地協調農村經濟與本單位發生的資金鏈關系,積極地投入到具有一定實力的農村建設項目,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中去,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并得到一定的回報。通過產業效率提升降低農村金融機構向外輸送現金流的傾向或動機,從而有效吸引和穩固農村可用資本,進而保障農村金融資本規模效應的實現。因此,優化金融政策選擇有助于農村經濟增長,從而使農村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針對“三農”予以政策和財稅扶持
“三農”所囊括的范圍主要是農業、農村和農民,針對農業、農村和農民作出一些扶持政策便于農村機構開展建設服務,減少損失。在降低過程成本的同時,還要保障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合理權益并引入更多的法律法規,穩定其服務農村的信心。在農村實行一些金融政策,如金融資產的有償轉讓、信貸合同擔保保險、農業信貸稅收減免等,這些政策和財稅扶持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有效措施,也是農村發展進步的階梯。只有從政策和財稅上給予一定的扶持,相關行業的發展才會更加傾向于農村的金融發展,才能夠讓相關行業在農村經濟增長上起到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五、結語
通過前文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農村金融發展對于農村經濟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呈現出正向相應。只有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發展的效能,才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穩步提升。相關人員還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金融抑制問題,優化農村金融供給,提高農村金融資金的貸存比,減少農村金融資本漏洞,提高農村金融的投資率和效能,真正達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目的。
(作者單位為遼寧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1] 丁志國,張洋,高啟然.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因素識別[J].中國農村經濟,2014(03):4-13+26.
[2] 丁志國,徐德財,趙晶.農村金融有效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2(09):50-57+111.
[3] 李春霄,賈金榮.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的實證分析[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2(06):59-65.
[4] 許丹丹.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經濟縱橫,2013(10):
27-31.
[5] 劉金全,徐寧,劉達禹.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的遷移性檢驗——基于PLSTR模型的實證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134-143+156.
[6] 田紀華.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路徑研究[D].西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