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醫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最近,由云南省旅發委主持的云南旅游專項規劃專家評審會在昆明舉行。經過由省、市旅游管理、旅游規劃、旅游文化、旅游地理、旅游營運、醫療衛生、戶外運動等專家組成的評審組認真評審,《云南省醫療旅游專項規劃》《云南省高鐵旅游專項規劃》《云南省邊境跨境旅游專項規劃》《云南省戶外運動旅游專項規劃》《云南省航空運動旅游專項規劃》五個專項規劃全部獲得通過。
為配合《云南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的實施,云南省旅發委提前謀劃,啟動五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中國旅游規劃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蒙睿表示,五個專項規劃的編制體現了云南高度重視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躍升的旅游新需求,從旅游供給側入手,培育推出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從而調整云南旅游在滿足需求層次上、區域上、產品類型上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更好地指導相關旅游產品、業態、企業在相關州市落地,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云南省醫療旅游專項規劃》對云南醫療旅游發展背景、條件進行了較為全面、客觀的分析和判斷,確定云南醫療旅游的發展戰略和主要目標,并對醫療旅游空間布局、重點項目策劃及產業集群、基地、鏈條進行規劃,并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云南旅游職業學院教授姜若愚認為,云南氣候資源、旅游資源都得天獨厚,同時少數民族種類多、比重大、集聚強,因此,云南發展醫療旅游優勢在治“未病”,滿足海內外游客避霧霾、避寒、避暑和養生、養心、養老的需求。
在中國四大民族醫療中,云南就有傣醫、藏醫兩大民族醫療。《規劃》的一大亮點,就是依托傣族、彝族、藏族云南三大主要民族醫療和苗族、哈尼族、白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等其他民族醫療,推動云南民族醫療旅游發展。
昆明風光國際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伯威、云南中醫學院教授何渝熙等專家認為,云南發展醫療旅游的優勢在康體養生,《規劃》應進一步明確對醫療旅游的客群定位。
“醫療旅游在云南已有實例,比如旅行社組織云南游客到韓國進行美容旅游等。但是醫療和旅游結合是有其矛盾性的,因為醫療旨在解決病痛,而旅游是幸福快樂的過程。現有的醫療旅游實踐,基本是把康養內容穿插到旅游行程中。比如到騰沖的行程中安排游客體驗傳統的拔水罐,因為康養更具備享受功能,能與旅游更有機結合。”朱伯威說,建議《規劃》進一步明確醫療旅游產品的指向性明確,通過設計、推出好的醫療旅游產品精準吸引游客,逐步形成醫療旅游市場。
云南大學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張帆則建議,《規劃》中應補充洞穴治療的相關內容,“歐洲國家的實踐證明,洞穴治療對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燒傷等治療效果非常好,而云南洞穴資源非常豐富,發展洞穴治療云南是有優勢的”。
《云南省高鐵旅游專項規劃》對云南高鐵旅游的發展基礎進行研判,確定云南高鐵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主要任務以及發展工程,并提出云南高鐵旅游發展的保障措施。
專家組認為,《規劃》以問題為導向,編制理念新穎,調查工作扎實,規劃思路清晰,主要定位準確,空間布局合理,主要任務明確,項目策劃符合云南實際。同時,專家們也提出修改意見和完善建議。
高鐵使得與旅游客源地不再遙遠的云南,進入新一輪的旅游大開發時期。充分發揮和放大高鐵旅游效應,將促進云南旅游跨越式發展。但高鐵沿線多為云南旅游溫區,主要站點附近的景區景點供給不足,《規劃》提出重點推進高鐵沿線重點旅游景區、景觀的打造,力促旅游溫區、冷區轉“熱”,提高旅客向游客轉變的轉化率,成為推進云南全域旅游的新支點。
張帆建議,《規劃》可進一步豐富高鐵旅游的產品布局,比如昭通鎮雄有云南最大天坑群,旅游開發潛力較大,有望成為旅游熱點地區;尋甸板橋鄉,是距離昆明最近的可以看到黑頸鶴的地方,可增加《規劃》產品布局。
姜若愚認為,云南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規劃》應進一步延展,與泛亞鐵路建設進行有機結合、展望。
云南大學旅游研究所教授鄧永進建議,《規劃》應按照團隊、散客等不同目標人群,對高鐵產品進行進一步細分。
在全面、系統調研云南25個邊境縣市及跨境地區的基礎上,《云南省邊境跨境旅游專項規劃》緊扣“一帶一路”、沿邊開發開放及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等,對云南邊境跨境旅游的發展條件、旅游資源評價、發展態勢等進行較為客觀的分析,確定云南邊境跨境旅游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專家組認為,規劃期內各階段旅游發展戰略思路、定位、目標清楚,功能分區、總體布局比較科學合理,產業體系及公共設施規劃符合當地實際,并且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具有較強指導性。
朱伯威認為,云南的口岸優勢非常突出,口岸優勢在物流基礎上又帶來旅游發展。通過邊境游,國人從河口出境,可以到達越南下龍灣、海防甚至河內;從磨憨出境,可到老撾瑯勃拉邦;從打洛、瑞麗出境,可到緬甸大其力、曼德勒。
“邊境旅游資源經過開發、整合形成客源市場后,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延展性功能,可以吸引第三國客源。云南周邊的緬甸、泰國、老撾等客源市場有很多歐美游客,但現在我們的邊境游市場聚客能力有問題,還不足以吸引大量歐美游客。”朱伯威建議,《規劃》可進一步整合相關資源,推動雙向市場發展,通過爭取更寬松的政策來促進邊境跨境旅游發展,突出邊境跨境旅游的延伸性、拉動性,從而使規劃更有指導性、戰略高度。
云南師范大學教授饒遠則建議,可借助緊密結合云南特點的跨境體育賽事,來推進邊境跨境旅游發展,促進民心相通、設施相通。
2017年3月,按照《云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部署,省旅發委、省體育局啟動《云南省戶外運動旅游專項規劃》《云南省航空運動旅游專項規劃》(下稱“兩個規劃”)編制。
在對全省16個州市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兩個規劃分別確定發展思路、方向和目標,提出全省戶外運動旅游、航空運動旅游發展的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等,較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兩個規劃提出,云南戶外運動旅游和航空運動旅游重點是立足山、水、林、洞四大特色資源,按照國際化、標準化、高端化、特色化和生態化的發展原則,遵循特色資源支撐和新型市場需求導向,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強化體旅融合和空旅融合,重點推進項目建設、人才培養、裝備研發、產品創意等工作,打造和培育云南戶外運動旅游和航空運動旅游品牌。
專家組認為,當前云南正加快從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強省邁進,正處于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期。兩個規劃將指導戶外運動旅游、航空運動旅游這兩種旅游新業態、新產品進一步發展,不僅只是簡單的“小旅游”,更涉及大健康、教育、培訓和裝備制造等產業鏈要素,是真正的“旅游+”和“+旅游”,也是云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和好抓手。
饒遠、張帆、姜若愚、朱伯威、何渝熙等專家都認為,發展戶外運動旅游和航空運動旅游,云南都具有較好的資源,不過由于戶外運動旅游和航空運動旅游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小眾項目,相關配套政策未明確,建議規劃中進一步明確相應的市場準入門檻、救援安全保障機制以及相關監管協調機制,以強化與體育、航空與旅游等相關部門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