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婷
(黔南州交通設計院,貴州 都勻 558000)
縣鄉公路線形設計與施工問題
楊 婷
(黔南州交通設計院,貴州 都勻 558000)
以貴州甕安縣實際工程為例,分析了縣鄉公路線形的設計內容,與施工問題控制策略。研究表明,對上述設計施工內容進行控制,有利于縣鄉公路與當前優化的道路網絡相適應。
縣鄉公路;線形設計;筑路材料;路基結構;涵洞施工
甕安縣營定街經夾山至白水河公路工程的路線起點為QD K0+000位于營定街省道S205與鄉道Y001平交處,止于白水河X932與縣道X938平交處,路線全長14.847 107 km。本項目含兩條公路,即鄉道Y001與縣道X938。經勘測,路線走廊帶內無區域性斷層通過,地層呈單斜產出,但受區域構造影響,場地基巖節理裂隙發育,產狀有較小變化。為方便項目實施,把鄉道Y001與縣道X938兩項目合并為甕安縣營定街經夾山至白水河公路改造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該項目是連接省道S205、夾山、白水河的一條重要公路,本項目經過煤礦區域,所以,工程建設人員還要充分考慮重載交通可能帶來的影響。
此外,“甕安縣營定街經夾山至白水河公路改造工程一階段施工圖設計,設計標準為部頒四級公路,設計速度20 km/h,路基寬7.5 m,最大縱坡10%。路面為瀝青貫入路面,汽車設計荷載為公路II級。路線長約14.847 km。”據此,采用部頒四級公路標準,將行車道寬設計為6.5 m。將汽車設計荷載為公路II級。而路面工程,則結合縣鄉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采用AC-13細粒式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施工使用。
就目前來說,甕安縣營定街經夾山至白水河公路相關老路等級基本達到了四級公路標準,但由于全線路基寬度大部分為6.0~6.5 m,局部5 m,路面為泥結碎石結構,路面狀況總體一般,局部地段為等外級。本項目處于山嶺重丘區,路線在線性設計時要與地形、地貌相適應,直線、圓曲線、回旋線的選用與合理組合取決于地形、地物等條件。隨著經濟的發展,本項目沿線交通量猛增,原有道路線性及路面結構已經不能滿足交通運輸的需求。為更好地與周邊路網銜接,本項目按部頒四級公路,設計速度20 km/h,路基寬7.5 m標準進行設計。
設計車速≤40 km/h的公路,首先應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正確地運用平面線性要素最小值,在條件允許、不過多增加工程量的情況下力求做到各種線性要素的合理組合,并盡量避免和減輕不利組合。 本項目設計速度20 km/h,在充分考慮了沿線地形、地貌后,在JD33、JD51、JD61、JD62、JD111處采用四級公路平曲線半徑極限值(15 m),兩同向曲線之間直線長度采用40 m,兩反向曲線之間直線長度采用20 m。受地形條件限制,本項目可將緩和曲線1、緩和曲線2在曲率相等處直接連接,形成凸行平曲線。本項目平曲線最小長度的“一般值”為最小值的3倍即采用120 m。對于小轉角設置較長的平曲線,本項目當轉角≤7°時應設置較長的平曲線(280/θ),改善視覺效果。本項目在全線設交點171個,平均每公里交點11.51個,平曲線占路線總長61.92%,路線增長系數為143.3%。與原老路相比少設置29個交點,增加了駕駛員行車舒適,且改善了行車的視覺效果。
本工程采用的筑路施工材料,大多來自于K0+500路線上沙泥洞的砂石料場和K11+100塘灣路線上廢棄的砂石料場。研究表明,上述開采所得的筑路材料為石灰巖,石質堅硬,可用于開采加工所需塊片石、碎石、砂等建筑材料。其它外購材料如鋼筋、水泥、瀝青、炸藥等可從甕安縣等地采購。因本項目沿線鄉村公路較多,相關人員應根據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運輸方案。
在預制涵洞蓋板時,施工人員要保證混凝土結構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70%時,才能著手進行脫模作業。此過程,對于蓋板的移動與堆放,為避免頂底面倒置,施工技術人員要在板塊端部設置兩哥擱支來進行控制。當蓋板安裝完成后,要對其進行清掃沖洗,并在充分濕潤后利用砂漿材料來輔助板與板、板與臺背間的石子填塞密實性。此外,在利用填石材料進行抬高地基上的涵洞施工時,應在地基土質不穩定的環境下,設置沉降縫。同時,還要對沉降縫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即在基礎頂面下利用瀝青砂與瀝青木板來進行填嵌,并利用粘土填入來輔助搗實。為避免因河床過度沖刷而對涵洞施工質量造成影響,施工人員可采用鋪砌方式來對河床進行預先處理,即將具有傾斜度較大特點的巖石河床建設成階梯型。
首先,縣鄉公路工程路基結構的施工建設,必須要遵循相關管理部門制定的規范標準。其次,路基施工人員要以安全作為施工原則,在進行基坑以及深路塹開挖施工時,要按照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逐級作業。此過程,施工技術人員要關注氣候條件的變化,即避免雨季進行作業,如不可避免,則要做好排水工作來避免邊坡出現不穩定問題。其次,當縣鄉公路路基路塹基底的橫縱坡陡處在1∶ 5的情況下,在進行填筑施工前,要將原地面開挖寬度2 m、內側傾斜且坡度在2%~4%范圍的臺階。當路基工程基坑防護作業完畢后,施工技術人員就要利用人工夯實的方式來進行基坑底施工,即將夯實的壓實度控制在93%以上。最后,夯實施工完畢后,就可開展基礎施工內容,而后再進行回填。具體來說,就是將開挖的基坑以分層夯實的作業方式,回填到與地面平齊的高度。此施工,回填的壓實度不能小于90%。
[1] 吳瑞麟. 公路勘測設計[J].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3):67.
[2] 梁春潮. 談海南縣鄉舊路改造中的設計原則和方法[J]. 山西建筑,2014,(23):182-183.
[3] 李強. 淺談縣鄉公路三輥軸機組施工時平整度的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16,(6):52-55.
U416.1
C
1008-3383(2017)11-0049-01
2017-04-28
楊婷(11992-),女,貴州都勻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設計、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