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能
(貴州橋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1000)
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及施工特點
吳秀能
(貴州橋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1000)
分析了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特點和施工特點,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要想控制軟土地基、防護設施不到位以及塔板設計不合理問題,需從材料、設備、人員以及科學技術等方面入手,來實現路橋工程規劃建設的整體目標。
道路與橋梁連接處;塔板設計;塔板斷裂;防護堤;路面縱向坡度
某道路橋梁工程合同段樁號為K37+430~K45+540,該工程起點在畢節七星關區龍潭灣,終點位置在龍潭灣大橋的互通式立交橋。建設線路全長8.11 km,且路基土石方開挖與路基填筑工程量為280和140萬m3。經勘察,工程所處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孔隙水,且基巖裂隙。由于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氣降雨量垂直補給,因此,可確定工程所處的埋藏條件較淺。
道路與橋連接處主要存在的設計問題主要體現在塔板的設計不合理。具體來說,道路與橋梁連接處大多采用塔板結構來保證整個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然而,塔板結構在實際的作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斷裂現象,這是車輛跳車現象所導致的。造成這一問題出席那的原因之一是,軟土地基與橋頭之間出現了因沉降所導致的高度差,這就使塔板結構較短難以滿足工程對于其承接能力的需求。對于塔板長度的設計,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工程結構的強度來進行確定。
(1)邊坡防護措施不到位。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路面以及防護堤結構均是固定材料進行施工建設的,然而,由于實際的施工建設中,相關人員沒有充分考慮上述兩個結構環節的排水以及防水需求,這就使工程缺乏這類內容的保護。具體來說,相關建設人員僅在容易受雨水影響影響的路段,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即通過石塊堆砌成防護坡。而其他受雨水沉浸影響較小的路段,則采用網格草的保護方式,這就給不均勻沉降問題的發生創造了條件。隨著交通運輸壓力的不但增加,道路橋梁即使缺乏相應的排水措施以及防水措施,仍需要保持通車。
(2)軟土地基施工處理質量不高。由于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經常會出現不均勻的沉降路面影響,這是行駛車輛的顛簸所致。究其原因,沉降路面的出現是由于軟土地基路段的施工質量不達標所致。具體來說,在進行軟土地基路段的施工過程中,相關建設人員沒有把前期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進行到位。在此情況下,施工技術人員就很難對地基建設所處的地質狀況進行準確估算。
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于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質量出臺了相應的規范和標準,即驗收時允許存在10 cm的沉降。相關研究表明,如果路橋連接處路面的縱向坡度超過了5/1 000時,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就會感受到顛簸,這就為路面的行車安全帶來了一定威脅。基于此,本工程連接處設計人員以嚴謹的態度以及專業的技術手段嚴格根據試驗階段的參數指標,來限定連接處的設計可變形范圍。此外, 工程還針對路橋連接處的設計建設制定出了相應的工藝流程,以提高過程控制的熟練程度。
對于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邊坡防護設施設計施工,相關人員可通過優化防護設施的側重點,來提高其作用效果的發揮。例如,對于防護堤的設置,應將原有的草方格改為土工格柵。此外,在設計塔板長度時,設計人員先要進行合理的測算來提高結構形式設計的合理性。具體測算的內容有:橋頭路段的測算、上橋前端的沉降水平測算以及車輛通行受荷載影響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處在緩和地段的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結構形式設計,要以因地制宜作為相關結構的設計原則。具體來說,就是明確各個施工環節所采用的結構以及材料上的差異,進而實現工程軟土地基的整治。此外,對于軟土地基結構的作用影響,在施工方面為保證路橋工程整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施工技術人員應采用在施工材料中添加鋼筋結構的方法,來降低軟土地基對道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質量的影響。這是通過增加結構強度以及抗壓能力,來實現預防不均勻沉降路面產生的有效措施。
(1)對于塔板設計不合理而導致的道路與橋梁連接處容易出現的斷裂問題,設計施工人員可通過限定連接處設計可變形范圍,來對可能出現的斷裂問題進行有效控制。
(2)對于邊坡防護措施不到位問題,設計施工人員可通過提高結構形式設計合理性,即設置防護堤或是路段測算,來體保證防護措施的作用針對性。
(3)對于軟土地基施工處理質量不高問題 ,施工技術人員可通掌控施工環節采用結構和材料差異,來實現道路與橋梁連接處針對軟土地基質量的整治目標。
[1] 唐博,楊錫江,稅歡. 關于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探析[J]. 城市道橋與防洪,2016,(1):14-125-126.
[2] 匡星. 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及科學處理方案解析[J].電子測試,2016,(8):162-169.
[3] 王東良. 道路橋梁過渡段施工設計的問題以及相應措施分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6):238.
U416.1
C
1008-3383(2017)11-0086-02
2017-08-10
吳秀能(1982-),男,貴州貴陽人,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