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丹娜,吳 勝
(江西交通咨詢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高速公路隧道災害事件的檢測
賴丹娜,吳 勝
(江西交通咨詢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以當前高速公路隧道災害事件發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工作經驗,提出如何提升高速公路隧道災害事件檢測質量。
高速公路;隧道災害;檢測
(1)基于被檢測目標的差異性,隧道中分別設計了3套不同的系統進行針對性處理。如果對于災害信息沒有及時進行分析與匯總,那么將會直接造成沒有及時發現災害風險,誤報警甚至沒有報警的情況,帶來了嚴重風險,還需要人工調取攝像機圖像進行重新分析,使事故處理能力受到大幅提升。
(2)因隧道中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分布式光纖感溫技術在應對火災探測方面仍存在幾個突出的難點:①首先僅能夠對明火進行探測與報警,對于隧道中的早期煙霧卻沒有辦法探測。②隧道中的風速影響,會導致火災觸發報警的時間延遲,無法及時報警。③隧道中的活塞風能夠使報警位置發生較大偏差,不利于確定火災位置。④因季節、溫度的差異,火災探測的相關參數也必須隨時調整,費時費力。⑤僅能夠實現閥值報警的功能,功能方面不足,維護量也大,且容易出現誤報,甚至不報,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的應用效果難以保障。
(3)雙波長紅外技術的火災探測器在隧道中應用時也同樣存在幾個技術難點:①對于早期煙霧無法及時探測,不能實現早期預警,此外煙霧、灰塵都會對探測效果造成影響。②對于乙醇類物質的燃燒,不能實現及時報警。③在遮擋條件下,其火災報警效果難以保證。④因探測裝置位于隧道口,由于太陽光的照射影響,也會容易出現誤報。如果為改善此類問題,將靈敏度調低,那么可能會出現漏報的情況。
(4)實際應用表明,傳統的火災探測技術其時效性、靈敏度遠不如視頻監控技術。
(5)不同報警系統難以實現有效整合,無論是安裝、維護還是運行都存在一定難度,成本也較高。根據這些問題,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標準,明確規定如果隧道中的平均風速超過每秒鐘3m,那么不建議采用感溫型探測技術。
通過總結近年來的工作情況發現,以視頻災害事件偵測為基礎,對公路隧道進行檢測,可以起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所以從該角度來看,工作人員可以設計視頻圖像火災探測報警以及相應的災害事件檢測系統,綜合CCTV來解決對應的方案。這種工作方式,可以形成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早期災害性事件檢測系統,對事件進行跟蹤、監控。利用分布式智能視頻圖像火災檢測系統,對隧道內的情況進行檢測,避免出現出現各種問題。還可以利用分布式的職能圖像火災探測器,搭配后端監控管理工作系統等,對相關的交通事件進行檢測,判斷不同的交通參數,并對交通參數進行測幀處理,提升管理效果。工作人員可以按照分布式圖像火災探測器的特點,給出具體化的圖像內容,并利用該工作模式來代替傳統CCTV視頻圖像檢測,提升圖像檢測工作質量。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形成專業化的現場監控、現場探測工作模式,并對所有的項目區域進行監控。中心遠程監控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利用中心遠程監控管理系統架構的方式來監控與火災相關的信息,提升信息整合強度以及系統工作能力。
利用該方式進行整合,可以早期就發現各種隧道內可能會出現的災害,而且對災害的探測能力比較強。該系統可以提前火災的偵測時間,將火災的偵測時間控制在1 min以上,給后期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該系統還有自我學習能力,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對自身的知識內容架構進行調整。因為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隧道內部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會導致系統原本內存的內容和隧道的實際情況不相符。針對該情況,可以利用系統的自我學習能力,讓系統模仿隧道環境,避免出現誤報或者是漏報等情況。而且隧道的任何變化,都可以被系統所感知到,系統可以根據隧道的變化情況來調整記憶內容,適用性極強。該系統的抗污染能力也比較強,在系統誕生后,對系統進行了模擬實驗。
通常情況下,火災救援人員在到達火場之后,都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火災產生的原因,之后根據火災產生原因的類型,提出如何來解決火災。整個過程需要耗費掉比較多的時間,而且會給正處在火災內部的人帶來危險,負面影響較大。利用該系統對隧道內部的情況進行檢測,可以為救災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火災信息內容。以分布智能視頻圖像三合一的方式對系統進行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傳統模式下,所有的隧道都要安裝三種完全不同的設備,導致隧道內部的設備出現冗余等問題,對隧道的運行產生影響。而且三種不同設備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收集三種信息,并對三種信息的內容進行調整。整個工作環節十分復雜,而且對工作人員數量、工作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要求也比較高,已經明顯不能滿足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必須對其進行完善。
三合一新系統的兼容性比較理想,可以和CCTV系統、傳統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相互結合,提升系統的實用性,讓系統可以廣泛的應用到許多范圍。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在公路隧道中使用三合一系統,可以有效提升公路隧道的檢測工作效率,而且工作質量也比較理想,適合廣泛推廣。
[1] 王國偉,杜榮華,胡樂秋,等. 基于RFID通行卡的隧道交通事件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J]. 交通信息與安全,2011,(5):112-115.
[2] 鄭俊斌. 永寧高速公路特長隧道交通監控與控制策略實現[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3,(3):512-516.
U445
C
1008-3383(2017)11-0139-01
2017-04-28
賴丹娜(1973-),女,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監理工作,道橋監理,試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