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林 鄭 楓 朱成科 周朝偉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水產動物繁育和健康養殖研究中心 重慶 榮昌 402460)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鄭宗林 鄭 楓 朱成科 周朝偉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水產動物繁育和健康養殖研究中心 重慶 榮昌 402460)
本文對《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法進行了探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課程的效率。在教學方式上,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從單一的口述、板書,到結合影視材料,進行詳細的講述;在教學內容上,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力引入該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新技術;改進傳統考核方式。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教學改革;考核方式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產養殖和加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而《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是學習水產動物營養原理及水產飼料合理配制的一門學科,是水產養殖專業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重點在于講述各種水產養殖動物的營養需求特性和如何使用合適的飼料搭配來滿足水產動物生長代謝所需的營養物質,用來解決其營養供給問題。《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在現代水產養殖生產及飼料工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因此,為適應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1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簡介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水產動物營養研究足足晚了40年,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但是直到八十年代才受到國家的關注和重視。在全國水產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下,創立并編訂出《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隨著水產專業研究的深入,飼料學有了極大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是研究水產動物的營養需求,以及合理搭配飼料的學科,人工養殖的水產動物都在該門學科的研究范圍之內。該課程建立的目的在于培養優秀的水產研究人才,詳細地介紹了水產動物的營養學知識,并對水產飼料的生產環節也進行了介紹。該課程探討了營養與營養物質的基本概念,了解水產動物營養的發展歷史、水產飼料工業發展的現狀、水產飼料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發展趨勢。主要介紹了水產飼料的質量檢測和飼料生物學綜合評定技術標準,以及人工配合飼料的加工工藝、設計及流程;并對漁用飼料添加劑和活菌劑等成分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2 教學改革的途徑
2.1 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的選擇應以實用為出發點。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從業者本身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都有新的要求。因此,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改正、調整,與時俱進的將新知識、新設備、新觀念引入到教學當中,不斷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可以進行周期的行業調研,搜集改進和調整教學內容的素材;訪談校友,從畢業生那里了解更多的行業情況,收編整理融入教材,增加教材的實用性;了解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動態,通過實訓基地的生產實踐,收集調整后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反饋信息,完善教學內容,增強實用性。
2.2 教學方法的改革
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多實踐,“實踐出真知”,在實踐過程中印證所學知識。
2.2.1 強調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進行有力的主導,知識將不能有效的傳播,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降低,因此,將老師的主導地位明確指出,確定老師的權威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教師的本身素養也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主導地位。作為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利用其自身魅力吸引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身能夠不排斥學習,已經成功了一大半。由于受到傳統教材編定的影響,課程方案沒有教師本身的參與,使教師表達不了對該課程的見解,只是依葫蘆畫瓢的講述教材,教師本身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打擊,從而使授課效率降低。
2.2.2 增加學生學習自主化
HenriHolec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了“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是被動的“接收者”,沒有思考,沒有問題,只知道死記硬背,對課程的了解只處于表面,沒有深入思考,這樣的學習模式只能應付考試。而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自身更加容易接受知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一旦他們有了疑惑,就會親自驗證、推演,深入了解該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講課過程中穿插生動鮮明的案例。在講授緒論這一重要章節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國內外飼料的發展歷程,播放教學視頻,使學生對我國飼料學的發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講述水產動物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時,引入飼料添加劑專家的相關研究成果,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中的實際研究相結合,不僅能提高教師講課的積極性,還會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
2.2.3 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
為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將實用的實驗課程與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
2.2.4 增加啟發式、討論式、學生講課式
運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利用圖文并茂的講解將本課程中水產動物營養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實例完美融合,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論變得風趣易于理解。比如教師在講解水產動物糖代謝問題時,以糖尿病患者為例,來講解水產動物耐糖能力低的原因。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是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參與的實驗進行評價。在考核過程中,許多學生敷衍了事,結果學完后對該課程也沒有完整的了解,根本沒有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課程,更好地運用它,必須要有一個更加完善的考核方式。
2.3.1 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加課堂提問
課堂學習理論知識是枯燥的,授課教師在講述過程中增添幾個趣味知識搶答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學習參與度,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對搶答成功的同學記名加分,計入平時成績中。在課程考核過程中,注意平時成績和期末理論成績的比例,將以往的著重理論考核降低,提升平時成績,兩者比例均占50%。
2.3.2 增加平時考核內容,更新期末考試內容
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每個學生課堂發言的詳細記錄,并對學生的每一份作業都要認真批改;通過明確的評分細則對學生聽課的表現進行打分。本課程的考核為達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教學目標,要求涵蓋教師講授及學生自學的全部內容。而且題型要多樣化,難易程度適當,并且要有20% 左右的案例題或分析題。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課程中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小結
采取該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其專業知識的學習效率,而且使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繼續改革創新,不斷創建更好的教學方式,為年青教師師德培養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