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華 何 賀 杜 梅
(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鐵及其化合物的含量是影響陶瓷白度的主要因素,要制備高質量的陶瓷,對陶瓷原料中鐵的分析檢測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陶瓷原料中鐵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譜法[1-2]、X射線熒光法[3-4]、分光光度法和EDTA配位滴定法[5],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據所用顯色劑的不同,又分為磺基水楊酸光度法[6]、DBC-偶氮胂光度法[7]和鄰菲啰啉光度法[8]。結晶紫-硫氰酸鉀為顯色劑測定鐵[9]已有報道,是在單一表面活性劑存在下(阿拉伯樹膠)進行的,體系受溫度的影響較大,且穩定時間較短。近年來,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對絡合物能夠起到協同增效的效果,使整個反應體系更加穩定[10]。研究發現:在酸性條件下,以阿拉伯樹膠-Triton X-100-CTMAB混合表面活性劑為介質,Fe(Ⅲ)-結晶紫-硫氰酸鉀締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在540 nm;以PVA-Triton X-100-CTMAB混合表面活性劑為介質,締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在482 nm,但后者的選擇性大大提高。本文討論了混合膠束(PVA+Triton X-100+CTMAB)協同增效光度法測定鐵的最佳條件,并成功應用于陶瓷原料中鐵含量的測定。
75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T9CS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鐵標準溶液:100 μg/mL;準確稱取硫酸鐵銨0.2159 g于100 mL的燒杯中,加入20 mL水和20 mL1:1的HCl,溶解后定量地轉移至250 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用時再稀釋為10 μg/mL工作液。
結晶紫溶液:2.0×10-4mol·L-1; 準確稱取0.0408 g結晶紫于250 mL燒杯中,加水溶解,移至5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定容,搖勻。
聚乙烯醇溶液:4g/L:稱取2.0000 g聚乙烯醇于500 mL燒杯中,加適量的水,加熱溶解冷卻至室溫,在500 mL容量瓶中定容。
Triton X-100+CTMAB 溶液:5 g/L+1 g/L;硫氰化鉀溶液:250 g/L。硫酸溶液:0.5 mol/L。
加入不大于50 μg鐵(Ⅲ)標準溶液或適量樣品液于25 mL容量瓶中,再依次加入硫酸溶液2.0 mL,硫氰酸鉀溶液2.0 mL,聚乙烯醇溶液4.0 mL,TritonX-100+CTMAB 2.0 mL, 結晶紫溶液5.0 mL,加水至刻度后搖勻,于482 nm處,用1 cm比色皿,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按照試驗方法配制顯色溶液,以試劑空白為參比,在400—6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光譜掃描,結果見圖1。試劑空白的最大吸收波長為590 nm,締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為482 nm,為了有高的靈敏度,選擇482 nm為測定波長。

圖1 吸收曲線
按實驗方法只改變硫酸溶液的用量,分別測定吸光度。結果表明:0.5 mol/L硫酸的用量在1.0—3.0 mL之間時吸光度最大且基本恒定,確定硫酸用量為2.0 mL。
在這個體系中,如果不加表面活性劑,締合物的水溶性差,有沉淀析出,加入表面活性劑后,溶液變成透明清亮。討論了各種表面活性劑對體系的影響,如聚乙烯醇、阿拉伯樹膠、Triton X-100、TritonX-100+CTMAB,其中阿拉伯樹膠的增敏效果最好,其次是聚乙烯醇,但體系不是十分穩定,分別又加了Triton X-100+CTMAB后,兩個體系的穩定性大大提高,考慮以聚乙烯醇+Triton X-100+CTMAB為介質時,締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在482 nm,體系的選擇性大大提高。因此選擇聚乙烯醇+TritonX-100+CTMAB混合表面活性劑作為體系的增溶、增敏、增穩劑。當聚乙烯醇的用量為4.0 mL,TritonX-100+CTMAB的用量為2.0 mL時,吸光度最大。
只改變硫氰酸鉀溶液,按實驗方法顯色,當硫氰酸鉀溶液的用量在2.0 mL時,吸光度最大,選擇硫氰酸鉀溶液的用量為2.0 mL。
討論了結晶紫的用量可能對吸光度有影響。結果表明:當結晶紫的用量5.0 mL時,吸光度最大,故選擇結晶紫的用量為5.0 mL。
在室溫下(<30℃),顯色反應即刻完成,吸光度至少在40 min內基本穩定。
對于20 μg Fe3+,當吸光度的誤差≤±5%時,各種離子的允許量(以mg計):
K+,Na+,PO43-,Cl-(30);Ca2+(20);Mg2+(5);Si(IV),Al3+(3);Pb2+,Ni2+(0.2);Zn2+(0.15);Ti (Ⅳ)(0.1);V(Ⅴ)(0.03),Mo(Ⅵ)(0.02);Cu2+(0.005)。
在一組25 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 μg/mL的鐵溶液 1.00 mL、2.00 mL、3.00 mL、4.00 mL、5.00 mL,按照實驗方法顯色,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A-C繪制工作曲線,鐵含量在0~2 μg/mL范圍內與吸光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A=0.7387C (μg/mL)+0.0126,相關系數r=0.9992,表觀摩爾吸光系數為4.1×104L·mol-1·cm-1。
準確稱取0.15 g左右陶瓷原料(高嶺土),制作成250 mL的樣品試液[11]。取適量的樣品試液于25 mL容量瓶中,按試驗方法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試樣分析結果及回收試驗(n=6)
[1]GB/T 4734-1996,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學分析方法[S].
[2]黃雨,葉瓊,孔德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碳酸鈣中鐵含量[J].輕工科技,2017,(5):101.
[3]向清德,鄒華盈,郭曉明,等.X射線熒光法測定高嶺土中各元素的含量[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6,(12):204-207.
[4]王傳勝,王美蘭,李建彬.甘肅某地區陶瓷原料的成分分析與評價[J].陶瓷,2016,(11):32-36.
[5]GB/T 14563-2008,高嶺土及其試驗方法[S].
[6]蔡新安,章慧芳,李碩,等.磺基水楊酸分光光度法測定陶瓷原料中的微量鐵[J].中國陶瓷,2008,(11):63-65.
[7]楊勇,羅川南,張瑾,等.陶瓷原料中微量鐵的快速測定[J].中國陶瓷,2000,(2):45-46.
[8]傅翠梨,陳文瑞,郭阿明,等.鄰菲啰啉光度法測定高嶺土中可溶鐵和非可溶鐵[J].巖礦測試,2012,(4):621-626.
[9]劉忠芳,劉紹璞,謝慈儀.硫氰酸鹽和結晶紫分光光度法測定痕量鐵[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89,(4):105-109.
[10]馮少良.混合表面活性劑對多芳烴的增溶作用機理及影響因素[D].杭州:浙江大學,2003.
[11]湯家華,李明玲.2-羥基-3-甲氧基苯基熒光酮分光光度法測定陶瓷原料中鈦[J].中國陶瓷,2009,(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