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04年首輪(26號)低位秀,12載職業生涯有半數賽季場均得分不低于20的優質得分手,帶著他那極其鮮明的優缺點,如老牛仔出身的警長風度,以及連2K游戲多年來怎樣都搞定不了的怪異投籃動作,就這樣離開了。轉身前,最后留給我們的還是那抹好像永遠掛在臉上的微微一笑;轉身后,則是背影斜陽……
生不逢時
說馬丁身上有那種老牛仔出身的警長風度,是因為比賽中,他往往手在腰間一晃,臂不伸、眼不眨,只電光火石間,便高下立判。
“這招我從中學時起就開始用了。”
中學?馬丁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曾斯維爾,身上有四分之一黑人血統,大學前的所有時光都是在家鄉度過。2001年,他進入西卡羅來納大學,這是所在馬丁之前一共就只出過五名NBA球員的學校,五人合起來打了八個賽季,其中四個混跡聯盟時,三分線還沒有沒引入……
就是在這樣一所小學校,馬丁征戰了三個賽季,場均貢獻23.3分(外加4.5個籃板)。看他的表面,你根本沒法發現任何東西;但是看過他打球,就會發現這個在球場上總喜歡對裁判笑的家伙經常能扮演冷血殺手角色。在對手稍不注意的時候,他便已然出現在空位,然后接球,再用那特有的怪異姿勢將球投進。只不過由于西卡羅來納大學名氣實在不怎么樣,所以馬丁2004年參加選秀時順位才一跌再跌。
還好,國王隊沒有忽視這個大男孩,他們在當年用自己手里最高的選秀簽摘走了馬丁。
待到菜鳥賽季開始前,2004年秋天,有記者這樣問:“凱文,你為什么不選擇在大學讀完四年呢?”馬丁聽罷,露出他招牌的下齒,似笑非笑:“我相信,呆在大學已不會讓我變得更優秀,還是在NBA進步快,應該是這樣吧?”
職業生涯第一季,出戰45場,場均2.9分;第二季,72場,10.8分。接著第三季開局,2006年11月2日,國王以失利開啟新賽季,83比92負于森林狼。正當記者們還在追問全場11投3中的布拉德·米勒,讓他談論16投只有5中的麥克·畢比時,六個多月前曾在季后賽絕殺馬刺的馬丁悄無聲息得到23分,被不動聲色地記錄在了新聞的某個夾層里。
然后,2006年11月底,在國王93比80擊敗快艇后,整場8投1中、只得2分的馬丁賽后接受采訪:“我想……回去后我得好好看看這場比賽的錄像,從中吸取一些教訓。”全聯盟都把這當作件不大不小的新聞——“居然有人防住了凱文·馬丁?”要知道,這只是他該賽季第三次單場得分低于20。
對公牛,30分;對活塞,30分。11月份13場比賽打完,馬丁場均出手14.2次,得23.2分,命中率52.7%,一躍成為了國王隊首席得分手。其中一場對陣超音速,面對聯盟頂級二號位之一雷·阿倫,他還19投12中,砍下個人生涯新高的35分。
“我注意到了,一些改變正在發生著,對手開始會用兩個人防我。”
是的!只用一月時間,馬丁便成為了“后普林斯頓時代”國王隊新的門面球員。而且,他一擔負這個使命,就是三年之久。
從2006到2009年,馬丁的賽季場均得分分別是20.2、23.7和24.6,自米奇·里奇蒙離開后,薩城還從未有過取分能力如此出眾的二號位。盡管這期間,全世界都在拿他的投籃姿勢開玩笑:“馬丁投籃和巴克利揮桿(高爾夫),到底哪個更搞笑?”
而作為受害者之一,森林狼隊前助理教練鮑勃·奧西普卡一度嚷出了諸強身在這局中的痛苦:“明明國王隊沒特意為這家伙制定戰術,他還是能得那么多分。空切、瞬間啟動、底線反跑……簡直難以防守。”
2008-09賽季,馬丁除貢獻聯盟第七多的場均24.6分外,每場還10.3次站上罰球線,并祭出41.5%的三分命中率。這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巔峰,只不過即便如此,國王隊依舊在其連續第三年有上佳得分表現的同時,無緣季后賽。
緣何?只因為馬丁從來不愿意承認,他就是這支球隊的領袖。
“我當然想當個領袖,可怎么當呢?不知道。如果非要我去做的話,我想自己會通過更加努力訓練,及幫助年輕球員成長來做到這點,就這樣。”
或許,像馬丁這樣飄逸、冷靜、敏銳而又細密的球員,更適合做個沉默的實干家吧。這也是其通常被遺忘的原因之一,猶如技藝嫻熟的刺客,每晚用無聲手槍和薄刃長劍一擊制敵,但是又必須馬上快步離開。
這是種宿命么?可能更多還是生不逢時,因為處在生涯最巔峰的幾年,國王隊并沒有一個真正可以稱之為“帶頭大哥”,能引領球隊前進的人,讓他可以安安心心只做個得分手、二當家。還記得2009-10賽季開始前,NBA發布新的宣傳片,里面科比期待衛冕、詹姆斯希望加冕、韋德渴望實現突破,而杜蘭特、格蘭杰和馬丁三人,則代表著未來。
顯然,除了KD,這片“未來”,聯盟是看走眼了。
孤獨守望
2010年全明星過后,馬丁被交易到火箭,最終,在他和當時風頭正健的新秀泰瑞克·埃文斯之間,國王是選擇了后者。
來到休斯敦第一天,雙腿綁著那標志性的黑色護膝,喝著最愛的紅色佳得樂,身穿全新12號球衣,馬丁出現在豐田中心。可休城球迷卻并不買賬,畢竟,他替換掉的可是球隊過去三年里的全明星首發麥迪啊!
關于馬丁和麥迪,他們頗有些奇妙的相似之處。比如都體格偏瘦,四肢頎長,有著40英寸以上的超人彈跳,靈巧、迅疾,第一步快到匪夷所思。他們還都有著妖異的球感,可以閑庭信步間撥出繞指柔上籃,及從各個角度投出如鳥羽顫抖般輕盈細微的精準投射。
但是,除這些外,在其他方面,兩人大大不同。麥迪動作舒展自如,無論傳球、突破、強行跳投,均玩到了大雅的境界,舉手投足間揮灑飄逸,飛遏行云。
馬丁呢?他則更低調細密,動作幅度甚小,投籃更快,善于用狹窄的空間、急促的手法完成終結。
這家伙的反跑繞底線絕對是天下一絕——在火箭,查克·海耶斯和路易斯·斯科拉屢屢于高位及時送出傳遞,休城側翼對內線的威脅陡然增長。至于運球傳球?馬丁基本是球不離腰,只動前臂,一如其性格,細微沉靜。2010-11賽季,他常規賽出戰平生涯最多的80場,場均貢獻23.5分,只是,第二次季后賽之旅依舊沒有到來。
什么?你依然覺得那投籃姿勢太別扭?其實這姿勢還是他已經矯正過的。2004年剛進聯盟時,馬丁就四處拜師,然后2005年夏天,用兩個禮拜,矯正成我們所熟知的樣子。
那他最好的老師?
“我從卡蒂諾·莫布里和道格·克里斯蒂身上學到很多。”
再往后呢?
“遇到羅恩·阿泰斯特是很重要的經歷,他告訴我,他和雷吉·米勒打過很多年球,而我和雷吉風格很像。”
為此,2006年夏天,馬丁苦翻了米勒的大堆錄像帶,取其精華。順帶著,他還想起了克里斯蒂對自己的教誨:“如果你的比賽以幾記罰球開始,會更容易找到手感,進入節奏。”
于是……
“真的,我也覺得生涯頭兩季只罰277個球實在太少,所以翻雷吉錄像帶時,還找了幾本德懷恩(韋德)的。主要學習他做完投籃假動作之后的啟動,還有從不同角度襲擊籃筐的各種技巧。”
這就是馬丁2006-07賽季突然崛起的秘密。
在火箭,他一共效力兩個半賽季,當初來時,曾這樣說過:“我來就是為了幫姚明的,做一個合格的二當家。”此言應該是馬丁的心聲,怎奈他卻終是沒有等到大姚真正回歸,也因此成為了那個最孤獨的守望者……
2012-13賽季,馬丁第三次改換門庭,加盟雷霆,除新秀年外,這是他又一個沒有一場首發的賽季,場均得分也驟降至14,卻終于換來了第二次季后賽之旅,并挺進第二輪。賽季結束,再次背起行囊,生涯第四站的落腳地,是明尼蘇達。
在森林狼,馬丁又變回了以前的樣子——每晚交出漂亮數據,但你不要管效率,其投籃次數往往和戰績成反比;他還是個好球員,只是,依然無法擔負起帶領球隊前行的重任。這有點像高熱量食品,吃了頂飽,但對身體不好,而當有一天你習慣吃蔬菜水果和全麥面包時就會忘記它了,哪怕它口味其實還挺棒的。
效力森林狼前兩個完整賽季,馬丁場均貢獻19.4分,第二年球隊只贏了16場。待到上賽季,隨著威金斯、唐斯、拉文等年輕球員正茁壯成長,終于,他這塊“高熱量食品”也到了被放棄的時候了。今年二月底,森林狼正式買斷馬丁,隨后他選擇底薪加盟馬刺,只為求一枚總冠軍戒指。然而,事與愿違。
現在,他又退役了,方式一如其球風,無聲無息,仍是很容易被人忽略、遺忘。
“某種程度上,他覺得凱文有點像掘金老得分狂魔阿利克斯·英格利什,還有點像‘便士哈達威,有點像哈登,有點像杜蘭特,有點像……雷吉·米勒。”阿泰斯特說。
美國街球界的傳奇好手“山羊”也說過:“每個邁克爾·喬丹背后,都有一個‘山羊。兩人沒法全成功,總得有一個人失敗,我就是那個失敗者。”
或者,更可以這么說,每個杜蘭特、哈登、米勒、英格利什背后,還都有一個凱文·馬丁。悄然地,帶著漂亮數據單和2K游戲怎么都搞定不了的投籃動作,他來過又走了。黃沙漫漫,背影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