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松
一場影響全國7省市、60多個城市的嚴重霧霾,不期而至。環保部在通報中陳述這場大面積、區域性空氣重污染時,特別強調是“受明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同時強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這60多個城市,統一啟動了預警響應,首次實現了區域高級別、大范圍預警應急聯動。
與環保部通報有得一拼的,是河北省氣象局官微2016年12月4日發布的霾紅色預警,這條信息對外表示期盼:“大家再忍一忍,很快就會有大風來幫忙清掃霧霾。”
常識告訴我們,“明顯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在大面積霧霾的成因中是次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或者說禍首,還是污染源沒有得到控制。而這輪霧霾面積越大、區域越廣,表明我們的環境保護工作沒有到位,說明這么多年來取得的成績非常有限。60多個城市大區域的預警、抗霾機制,也頂多只能說明像消防隊一樣,幾個消防隊一起接到了警報和任務,但火勢還在,隱患還在。
“大家忍一忍,很快就會有大風來幫忙清除霧霾”。可能河北氣象局官微的小編,是想模仿前幾天國家氣象局的氣象播報,耍幾句受眾喜聞樂見的“人性化”、俏皮話,但實際上,它一不留神還是流露了很多地方、很多部門的心里話。這就是,靠天除霾。
到了今天,還把靠正經的風來吹一把去霾,當成公開話、大實話,這是看上去俏皮、但令人無比失望的一件事情。我們在治理污染、監督執法過程當中,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不把平時當戰時,等到霧霾大面積構成之后,立即進入“戰斗”狀態;平時就應該關停、控制的污染源,到了霧霾來襲的時候才必須關停。然后,本來不應該連累受影響的諸如市民正常的交通出行等等,也跟著受連累起來。實際上這反映的就是我們在治理大氣污染工作上的一種本末倒置現象——平時少戰、免戰,預警來了“抗戰”、全戰。
對于真正科學治理、責任治理、主動治理的大氣環境工作來說,霧霾的構成,跟風的正不正經沒有關系。靠整天刮個不停、能夠驅散霧霾的正經風,是不可能把大氣污染治理成功的。風一停下來,大氣環境的原形就畢露了。再說風把這兒的污染物吹走了,你說它是正經的風。但是這些污染物刮到別的地方,對于處在下風口的地方來說,這場風它反而是不正經的。所以,天底下沒有不正經的風,只有不正經抓大氣環境治理的人。中國治理大氣,迫切需要一場風,但它是一場正正經經、徹徹底底的法治之風、問責之風、制度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