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圓
截至2016年12月底,浙江省縣鄉人大換屆選舉已基本結束,數萬名縣鄉人大代表將肩負使命,上路出發!為了讓大家在履職路上走得更穩、更快、更遠,很多老代表分享了他們積淀多年的“履職寶典”,希望能給剛上路的“新手”們有所啟示。
金美鳳,海寧市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自2007年首次當選人大代表,因其舍我其誰的擔當和盡心盡力的履職,不僅成了選民心中完美的“代言人”,也成了同級其他人大代表履職的“榜樣”,還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秘密武器”。當了10年人大代表,領銜提出議案建議71件,截至目前,已解決或基本解決68件,提出率和解決率在同級人大代表中排名前列。
在新常態之下,新一屆縣鄉直選代表該如何履職?有人認為,代表就是為選出他的選民服務,也有人認為,代表不僅要立足選區,更應跳出選區,用更高更廣的視角,更多的手段去履職。面對新常態,海寧這位人大代表的履職實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我為我的選民代言
“我是選民選出來的,不為他們代言,何謂‘代表?”在金美鳳看來,自己的背后是11000位選民,為他們履職是自己的法定職責和本份所在,因為身兼代表與社區負責人雙重身份,因為來自基層,所以她的履職也在基層,老人、孩子、病人、城市環境、城市管理是她關注最多的。
10年的履職讓金美鳳最大的感悟是:對于直選代表,履職不能僅限于“提建議”,還得為自己所提建議找支撐。而她的“支撐”往往源于她自己的實踐。2007年海寧市剛提出“居家養老”概念,金美鳳所在社區正是全市老年人最多的社區,為此她決定在自己社區先行試驗該養老方式,“有親身經歷,就更知道‘要什么、缺什么、怎么去完善。”隨后幾年,金美鳳每年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市政府推行居家養老提建議支實招,從服務設施落地、服務項目完善,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如今,9年過去了,海寧社區養老成功化解全市90%以上老人的養老難題,由代表建議催生的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每月15日是金美鳳所在選區的代表接待日。每次接待選民時,她都比其他代表多一項內容——向選民匯報履職情況,重點匯報選民反映問題的辦理情況。80歲的范仲元反映,最近新調整的公交路線比原來不方便了。為此,她帶著老范坐上公交車去“體驗”了一下,結果發現沿線中轉車變少了、停靠點變少了、線路繞遠了。這些問題她即時向交通部門作了反映,第二天交通部門反饋因中途有工程才臨時調整了線路,兩個月后線路便可恢復正常。10年里,金美鳳從不缺席代表接待日活動,還走訪了所在選區的每家每戶,共收集到問題建議300多件,目前已基本得到解決。
“我們平時都喜歡找她幫忙,能解決的,她一定會盡早給我們回音,不讓我們一直等一直等!”這是選民對她的評價。
“她總是會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經常來不及吃飯,所以我們變著花樣給她帶過來,監督她把飯吃好。”這是選民對她的另一種褒獎。
我為海寧的市民履職
“走出選區,我還是海寧市的人大代表,海寧市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在金美鳳看來,作為代表不僅要立足選區,更應跳出選區,用更高更廣的視角去發現問題,維護本級百姓的切身利益。然而,人大代表履職也會遇上瓶頸,特別是當信息資源不足時。為此,2012年,金美鳳玩起了微博微信,成為海寧市首位實名注冊的人大代表,她的履職也接入了“互聯網+”:“執行代表職務,需要大量的調研做基礎,當自己的眼、耳、手、腦不夠用時,就要想辦法加上別人的。好在現在工具多、平臺多,只要會用,不怕沒信息,掌握得越多,履職越有底氣。”翻開金美鳳本屆五年的履職檔案,參加人大或政府的各類座談、征求意見等活動26次,醫療、城建、新居民、養老……她的調查報告和發言材料總能點到政府最短處、百姓最想處。
在金美鳳的近萬名微博粉絲中,很多人已經習慣了一有問題就“@”她。吳瑞鳴說:“上次發現海寧蒙努大橋下人行道的路燈不亮,就‘@金美鳳,她馬上就轉到供電局的微博,結果兩天后供電局就派人換上了。”
“職能部門在哪里?河里的浮萍又不能做菜吃,為什么金家浜河道還沒有專人負責打撈?”“塘南東路群利小區門口水管爆裂,是不是因為流的不是自家自來水,自來水公司就不管了?”……金美鳳的微博言語犀利,常令一些政府部門負責人頗為難堪。“有些人認為我生性潑辣,有了微博這個平臺更是‘無法無天。但提出促使政府部門認真對待群眾的意見建議,是我們人大代表的責任。”對此,她理直氣壯。
“五水共治”之初,借著人大代表的公信力和網絡的力量,金美鳳拉起了一支“網絡治水監督團隊”,通過手機隨手拍,在微博發起了曝光海寧黑臭河行動。她在線上收到博友爆料后,馬上反饋相關部門去實地查看,并督促其解決相關問題。從許村到袁花,再到丁橋,直至整個海寧,一條又一條的黑臭河,在社會各界力量的聯動下,得到了整改。在代表監督已治理的河主題活動中,金美鳳不僅自己認領河道、監督治水,還通過博友認領河道的方式,引導博友和市民積極投身到全民保水、護水、治水的行動中去。在這個300多人的團隊里,有她的選民,有海寧市民,還有各級人大代表,他們分成18支監督分隊,分布在海寧市各個鎮、街道,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網格化監督網絡。
后來,金美鳳還將這支監督團隊延伸至嘉興地區各縣、市、區的人大代表和博友:“因為水是流動的,治水自然不能單打獨斗,可以利用網絡,聯合周邊力量共同推動整個嘉興地區的治水工作,開創區域聯動網絡治水新模式。”
我與市長、局長互相“@”
10年的履職,讓金美鳳切身感受到,人大代表與政府其實并不對立,當一些選民與政府部門之間就某些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時,人大代表往往能很好地發揮“潤滑劑”作用。
這不,2016年以來,金美鳳在每月接待選民時又“拉”入了新成員——政府部門負責人。在代表聯絡室里,代表、部門負責人與選民面對面溝通,既澄清誤會,也接受監督、聽取意見,當面受理、即時解釋。如此一來,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少了“火藥味”,多了“人情味”。
“‘五水共治以來,環保局長經常@我,要求幫助跟蹤已摘帽的河的后續治理情況,這在以往是很難想象的。仔細想想,正因為大家目的一致,都想把事情做好。”金美鳳認為,當政府部門感覺到代表不是在挑刺,而是實實在在地為選民,為城市發展辦實事,便會主動向代表拋出橄欖枝。
“特別需要這樣的問題反映方式和監督方式,我們正與金代表聯系開通城市管理方面的監督通道。”金美鳳的這個“網上聯絡室”引得海寧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趙亞鋒上門來“洽談業務”。 在與金美鳳互相關注的微博里,有海寧市的很多局長、副局長和一些鄉鎮的書記、鎮長,甚至還有市長、副市長和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等。
海寧的南關廂是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可由于缺乏系統保護,該街區內房屋破敗不堪。為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2008年海寧市政府決定對南關廂歷史街區進行整體修繕。歷時5年,南關廂終于還原了歷史風貌。然而,細心的金美鳳發現,連通南關廂的一座拱橋沒有殘疾人通道,管理人員說是為了保持歷史原貌,但她認為從關愛殘疾人的角度考慮,讓殘疾人多一個休閑場所,改建一個殘疾人通道很有必要,她馬上“@”了海寧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長。副市長覺得金美鳳的想法很有道理,立即要求城建部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論證。結果,不到一個月,這座橋上就新辟出了一條殘疾人通道。
這些年,金美鳳用自己的實踐來探索新時期“互聯網+”的代表履職模式,海寧市人大常委會也據此創建了微信版民情直通車,在市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間開通網絡綠色通道,平常像修堵墻、裝個電燈之類的“小毛病小事情”,代表通過電話、書信等方法便可直接向對應責任部門交辦,利用微信群所特有的公開透明、直觀快捷的優勢,為解決基層民生問題進一步提檔提速。
從金美鳳代表的履職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代表的履職觀點和平臺可以決定他的履職高度。在海寧市,像金美鳳這樣的人大代表不止一個,他們跳出了傳統的履職模式,充分利用新手段、新平臺,在為民代言、監督政府工作的同時,也為政府化解難題,他們以一種更高、更廣的視角和實踐,來履行一名新時代基層人大代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