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芊凱
忘了是在7歲還是8歲,我和隔壁的狗蛋子在晚飯后,躡手躡腳地攀上后山,一路瘋跑到梯田后面。我們要做一件大事——看我們期待已久的螢火蟲。
輕輕撥開草叢,腳步放輕,我倆小心翼翼地推開蘆葦,探出頭去,當即驚呆了:小小的空地中,泛著點點藍光,螢火蟲或翻飛,或俯沖。淡淡的螢光印在臉上,我心中拘謹了許多,像是跨入了什么圣地,莊嚴肅穆。我伸出手掌,想撫摩這稀少而奇異的生命。
一只螢火蟲似在遲疑,盤旋,最后還是落了下來。它形似蟬,神卻不像,蟬是慵懶笨重的,它是小巧靈動的。它是精靈,是大自然的神秘代表。我望著這個柔弱的生命,它翅膀微微地顫動,上面有精致的花紋,玲瓏精巧到我無法形容。我的手一抖,螢火蟲便飛入草叢里去了。
一只只螢火蟲匯聚起來,夜晚就一點一點不再那么黑。周圍盈盈的光點亮了我們的身心。
再后來,上初中了,每天都是電腦和手機的光,遠離了田野的草叢和螢火蟲。再去看時,那里早已物是人非,草叢化作垃圾堆,精靈不在了,那藍盈盈的夜晚也不知道被丟在了何處。
如果我們每個人心里都亮著那一點點螢光,不僅能照亮我們的童年,連以后的路也會有許多詩意的期待吧。
我們已經在黑暗中沉睡太久,在電子夢中沉浸太久,醒來,卻找不到自己的螢火蟲。其實,我們應該跟隨藍光前進,遵循自己本真的內心,聆聽大自然的純真樂章,即使四周皆是黑暗,只要堅持本心,就能看到更多的螢光。
我們一起守護著心里的螢光,從童年的草叢出發,一路向前,好嗎?
(指導老師:閆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