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解讀
陸游有大量抒發愛國主義激情的記夢詩,這首《夜游宮》,主題正是這樣。師伯渾是陸游認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的新朋友,稱得上是同心同調,所以陸游把這首記夢詞寄給他看。
上片寫的是夢境。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關塞風光畫:雪、笳、鐵騎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詞人的詞境里,讓讀者一下子把聯想融于詞人的描繪之中。詞人為何有“不知何地”這樣的“夢游”呢?只因王師還未北定中原,收復故土。這壓著詞人的心病,遲遲未能解除。詞人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這短短的九個字中,給人以非恢復河山不可的激勵,從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寫夢醒后的感想。一燈熒熒,斜月在窗,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黑夜因詞人的心事變得悲涼,而冷落的環境,又反襯出詞人報國雄心的火焰在熊熊燃燒。自許封侯萬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執著!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雖然離開前線回到后方,可是始終不忘要繼續參加抗金事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即使是不在人世,也念念不忘收復故土。如此的愛國熱情,是多么偉大!“有誰知”三個字,表現了詞人對朝廷排斥愛國者的行徑的憤怒譴責。夢內夢外的這種反差和錯位,令人頓生英雄末路之慨。通過夢回當年雪夜軍旅生活情境及夢醒后的孤寂,表達了詞人執著的為國獻身的精神。